摘要:前幾年我國的物價快速上漲,通脹勢頭明顯。但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世界經濟進入調整階段,我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通脹壓力暫時緩解,而國內企業生存壓力加大、就業形勢嚴峻。目前,經濟形勢有好轉的態勢,但歐美等國的經濟疲弱和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還在對我國帶來不利影響。同時國內物價上漲明顯,通脹壓力加劇。因此,應警惕我國經濟運行中的滯漲風險。
關鍵詞:經濟滯漲;金融危機;經濟轉型
一、 什么是經濟滯漲
經濟滯漲是一種較難治理的宏觀經濟現象,滯是指經濟增長停滯、漲是指通貨膨脹。西方經濟學中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目標有:經濟高增長、低失業率、低通脹率。凱恩斯認為增加貨幣供給有利于刺激需求、促進經濟增長、減少失業,但同時物價上漲,容易引發通貨膨脹;而減少貨幣供給,則導致需求減少、經濟停滯、失業增加、物價下跌、出現通貨緊縮。因此,根據凱恩斯理論,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不會同時存在。確實,在短期內由于人們貨幣幻覺的存在,名義收入的增加和物價的上漲有利于刺激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可是一旦人們形成了較強的通脹預期,高物價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也就喪失了。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就普遍出現了經濟增長停滯、失業增加、通貨膨脹同時存在的現象,凱恩思主義受到質疑。
二、 我國宏觀經濟的現狀
2009年2月份我國CPI六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PPI同比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宏觀經濟已出現一定的通縮苗頭。而總體來說,這種通縮更多地來自輸入性因素。由于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使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我國出口受到嚴重打擊,出口渠道不暢使得眾多商品出口轉內銷,國內商品供給增加,抑制了物價水平。同時,由于2008年上半年物價飆升,CPI基數效應放大,這直接導致2009年的物價指數下降。而一旦海外市場和大宗商品價格發生變化,輸入性通縮因素將迅速轉變為通脹因素,通脹將卷土重來。
同時,這種輸入性通縮是否會發展成全面通縮取決于內外兩個因素。就外部因素來說,歐美等國通過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以刺激經濟,石油等重要物資的價格開始回升,通縮加劇的可能性已基本消除;而國內的通縮預期也在大大降低,中國政府把保持經濟較快發展作為當前宏觀經濟調控的重點,采用多種措施增加內需,減輕對出口的依賴。
三、 可能引發經濟滯漲的潛在因素
1. 阻礙我國經濟增長的因素。目前全球經濟已走過了次貸危機以來最困難的時期,但距離全球經濟真正復蘇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我國面臨外部經濟環境和內部經濟結構雙重問題,經濟的快速增長遭遇瓶頸。
(1)歐美等國的經濟衰退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趨勢,各國的經濟聯動性增強,尤其是貿易大國的經濟狀況直接影響其他國家。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惡化,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歐美等國的經濟出現衰退,失業率上升,國內需求大幅減少,進口隨之銳減。而在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出口的貢獻最大,我國的GDP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貿易順差。歐美又是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因此外部經濟的變化極大地制約了國內經濟的發展。高盛的預測模型顯示,全球需求每下降1個百分點,將會導致中國的出口增長率下降6.2個百分點。
(2)美國貿易保護惡化了我國的出口環境。2009年9月11日,奧巴馬政府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三年懲罰性關稅。以輪胎特保案為標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正呈愈演愈烈之勢,“中國制造”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當年前三季度,全球35%的反傾銷調查和71%的反補貼調查是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產品發起88起貿易救濟調查,同比分別增長29%和125%。其中反傾銷57起、反補貼9起、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案總額102億美元。特別是美國,當年1月~9月,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14起,涉案總額達58.4億美元,同比大幅上漲639%。僅9月份,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共召回7個國家和地區產品15次,其中中國產品被召回6次,占被召回產品總次數的40%,居第一位。11月5日,美國商務部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達99.14%的反傾銷稅,涉案產品金額達32億美元。第二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又初步裁定,對從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進口的銅版紙、從中國進口的焦磷酸鉀、磷酸二氫鉀和磷酸氫二鉀征收“雙反”關稅。美國已然發起了針對中國的全面貿易保護主義行動,中國相關行業的發展面臨新的挑戰。
(3)國內經濟結構不合理削弱了政策效果。我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目前已到了經濟發展的瓶頸期,其根本問題在于經濟內部結構問題,只是適逢世界經濟危機把這內部矛盾加速激化而已。我國長久以來利用國內充足廉價的勞動力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吸收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大大緩解了國內就業壓力。但由于國內經濟過度依賴出口,而且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產品,國際競爭非常激烈。尤其是近年來,國內勞動力價格上漲提高了產品成本,而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在出口結構上和我國形成競爭,我國的出口壓力大大增加。再加上目前的世界性經濟衰退,賴以維持我國經濟增長的進出口市場大幅萎縮,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增長。
而目前管理當局在調整經濟結構方面重視不夠,僅通過積極的大量資金投放和金融機構的放貸來保增長擴內需,這是行不通的。這些政策對于一時的經濟增長目標可能會奏效,但并未真正解決內需問題。因為內需市場是由消費決定的,而消費增加的關鍵是消費者的收入相對增加。大規模的資金投放和放貸在短期內由于貨幣幻覺的存在,可能會促進消費。但在目前這樣的經濟大背景下,由于公眾預期惡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起不了多大作用。而財政資金的投放又主要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消費。同時,銀行出于信貸風險的考慮,資金主要還是貸給大型國企,中小企業還是難以生存。因此,目前的經濟政策是治標不治本,一方面大量資金投放造成通脹壓力,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結構問題,刺激內需的效果有限。
2. 引發通縮向通脹轉變的潛在因素。由于此次通縮的輸入性特征,再加上各國大力實施擴張性經濟政策,當前物價走勢極容易發生逆轉,通脹隱患不容忽視。
(1)美聯儲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導致美元面臨巨大貶值壓力。次貸危機爆發后,為挽救陷于衰退的經濟,美國采用了多項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從7 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開始,一系列措施被不斷推出。如美聯儲3月18日出人意料地再次推出重磅救市措施: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0到0.25%區間不變,同時一次性向市場投放1.05萬億美元的貨幣供應量,其中7 500億美元用于增持房利美、房地美兩家公司債券;3 000億美元用于購買長期美國國債。之后,美元指數盤中一度下挫3.6%,創出歷史盤中最大跌幅,收盤下跌2.68%。美元下跌根源在于市場對“債務貨幣化”的擔憂,美國通過印鈔票的策略來人為制造通脹,將使得美元陷入貶值通道。“印鈔票”產生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美元貶值,并為未來世界性通脹埋下禍根。
(2)國際能源價格開始企穩回升。近兩年國際油價經歷了急速上揚和大幅回調的過山車行情,低點的價格只有高點時的1/4不到。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在2008年12月19日觸及每桶32.40美元的低點后回升,震蕩反彈至目前的80美元左右,價格已翻番;大金屬鋅、銅等價格也大幅反彈。能源價格的止跌回升,必然導致生產和生活成本的提高,并通過進口渠道傳導至我國上游產品價格,進而向下游傳導。如國內成品油價格、燃氣價格等都在上調。
(3)巨額民間游資向股市和房市等泡沫行業回流。隨著2007年我國實體經濟受到外部的影響,經濟增速放緩,股價和房價從高位跌落,大量資金從這些領域抽逃,也進一步加劇了股價和房價的暴跌。但這些投機資金并未找到更好的領域,一直在尋求重新沖殺進去的機會。目前,國內股市和房市已經出現重新積聚泡沫的跡象,股價和房價快速上漲,漲速甚至超過前期。其主要原因還是資金推動,股價并不完全具備上市公司業績的支撐。因此,股市和房市極有可能只是一種虛假復蘇。
(4)國內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埋下通脹隱患。
①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了信貸需求,將提升物價水平。研究顯示,一般情況下廣義貨幣M2增速領先CPI12個月,狹義貨幣M1領先CPI6個月。當局為保持經濟增長,鼓勵銀行放松信貸,2009年信貸額度大幅高于往年,可以預期我國貨幣供給增速可能已經見底。經濟數據也表明信貸額度和貨幣供給都在增長,CPI等物價指數開始由負轉正,由此可以預期物價見底回升已為時不遠。
②固定資產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擴張拉動物價上漲。2009年政府實行積極財政政策,規模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在我們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占有相當比重。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交通建設,帶動的都是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鋼鐵、水泥等產業。巨額資金投在大規模基建上,這恰恰是導致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兩次經濟過熱的重要原因。而在信貸方面,盡管出臺了一些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傾斜的措施,但在實際操作中普遍存在規避政策的行為,信貸資金還是基本流進大型企業,特別是國企。而這些大企業本身并不太缺資金,當這些企業拿到貸款后,必然會進行大規模的擴張性投資,并利用資金和規模優勢搶占市場。大量中小企業卻在國外的經濟不景氣和國內的競爭不對稱雙重壓力之下加快倒閉,造成更高的失業率。這又將進一步加劇大企業對市場的壟斷,缺乏競爭的市場更容易出現物價高企。而現在的大量資金在市場上的流動最終也會導致整體價格水平的提高,為通貨膨脹埋下隱患。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在我國經濟內部既存在發展瓶頸,又面臨通脹壓力,不樂觀地說發生經濟滯漲并非杞人憂天。而發現隱患,有利于及早治理。由于各項政策要產生效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貨幣政策存在很強的效果滯后的特征,當經濟問題真正出現后再決定調控,就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也為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帶來難度。因此,調控當局應未雨綢繆,及時做好政策調整。如適當收緊過松的銀根,做好財政資金的使用,引導經濟結構的調整、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都是當前應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周文淵.近憂通縮.遠慮通脹[N/OL].2009-03-27 中國證券報.http://hi.baidu.com/%CA%A2%CE%C4%CC%CE999/blog/item/457362dec723ca1b6227985c.html.
2. 梁雅喬.淺談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與對策.2009- 06-11.中國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studa.net/jing ji/090611/10213343.html.
作者簡介:徐彩,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管理系講師,經濟學碩士(金融學專業)。
收稿日期:200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