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價值鏈表現出全球化、信息化、協作化、服務化的特點。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有兩個來源:價值活動本身和價值鏈聯系。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價值鏈系統可以分為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鏈。內部價值鏈包括基本價值活動和輔助價值活動。外部價值鏈包括上游價值鏈、下游價值鏈和競爭對手價值鏈。
關鍵詞: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價值鏈系統
裝備制造業產品工藝復雜、制造過程長,社會大生產分工協作度高,國際化的資源和市場能為企業的不斷發展找到新機遇,為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探求新的發展空間。作為經濟全球化基礎的國際分工不斷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了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依據價值鏈而進行的國際分工——價值鏈分工。這種分工導致了貿易競爭模式發生改變,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打破產業分工的國家界限,更多地表現為產業價值鏈中不同價值增值環節在全球范圍的分解和布局。研究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價值鏈系統,有利于企業重視價值鏈管理,著重發展核心競爭業務,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 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價值鏈系統的確立
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價值鏈系統中存在著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動。只有各種“流”連續流動,既有速度,又保證質量,國際化經營才能順利進行。按照所有權不同,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價值鏈系統可以分為企業內部價值鏈和企業外部價值鏈。其中,企業外部價值鏈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上游價值鏈、下游價值鏈和競爭對手價值鏈。
企業可以看成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建立的綜合設計、生產、銷售、運送和管理等一系列有序作業的集合體,企業的生產經營是一個價值創造過程,作為這一過程中的一個環節的各項作業連接在一起,企業每進行一項作業都要消耗一定的資源(如人力、財力和物力),而每完成一項作業也必然產生一定價值,并且隨作業轉移而轉移到下一個作業上去,照此逐步結轉下去,最后凝結到最終產品,提供給顧客,整個過程構成了一個鏈,這個鏈就是企業的內部價值鏈。因此各個生產階段是裝備制造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基本活動環節。這些基本活動與貫穿于各個生產活動之中,與支持、協助其進行的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基礎管理等輔助活動一起構成了裝備制造企業的內部價值鏈。
價值鏈分工突破了資源使用的國家邊界,企業的內部價值鏈通過采購作業與其位于其他國家的供應商的內部價值鏈發生聯系,構成國際化經營的上游價值鏈。裝備制造企業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企業內部價值鏈又通過銷售及售后服務作業與其客戶價值鏈發生聯系,由此形成了國際化經營的下游價值鏈。此外,企業在與競爭對手的競爭中,通過分析競爭對手的價值鏈來確定自身的競爭優勢,從而與競爭對手的價值鏈發生聯系。
二、 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內部價值鏈系統分析
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內部價值鏈系統包括基本價值活動和輔助價值活動。
1. 基本價值活動分析。
(1)內部后勤。內部后勤是指與接收、存儲和分配原材料相關聯的各種活動,對于從事國際化經營的裝備制造企業來說,對國外先進設備和配件需求很大。為了使價值鏈運行順暢,大多獲得海關支持,享受優先報關、降低查驗率、憑保驗放、免收保證金等優惠政策,建立國際化現代物流體系。
(2)生產經營。裝備制造企業的生產經營是將有關投入轉化為最終產品的活動。企業在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由于世界各國的生產要素構成比例(如科技人員與普通工人的比例、資金的比例)不同,造成價值鏈各環節所要求的生產要素相差較大,這就要求企業以比較成本優勢為原則,對價值鏈進行分工,采用國際化虛擬生產來完成生產經營環節,將生產環節轉移到生產成本低的發展中國家。
(3)外部后勤。裝備制造企業的外部后勤是指與集中、存儲和將產品發送給買方有關的各種活動。從事國際化經營的裝備制造企業面對的市場范圍更廣泛,買方情況更為復雜,需要國際化的外部后勤支持。
(4)市場銷售。裝備制造企業的市場銷售是指與提供一種買方購買產品的方式和引導他們進行購買有關的各種活動。面對來自不同國家的潛在顧客,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市場銷售面臨的環境更為復雜,需要考慮文化差異,目標國政策等因素。
(5)服務。裝備制造企業是指與提供服務以增加或保持產品價值有關的各種活動,不同企業的服務內容有所不同。裝備制造企業的產品大多是小批量的訂單生產,造價較高且使用時間較長,客戶在做購買決策時非常慎重,良好的服務有利于促使客戶購買,實現產品價值。
2. 輔助價值活動分析。
(1)采購。采購是指購買用于企業價值鏈各種投入的活動。裝備制造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采取國際化采購策略,在更為廣泛的全球市場中選擇質量、成本具有競爭力的供應商。
(2)技術開發。技術開發是指企業為獲得各種技術訣竅、程序和改善產品和工藝的各種努力。為了使自身的技術適應當地市場的需要,裝備制造企業在其國際化策略中,加大研發本土化力度,在東道國當地設立研發機構,完成技術開發工作。
(3)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是指各種涉及企業人員管理的活動。在為買方提供買入價值鏈中,凝結著人的活勞動創造的價值,價值鏈之間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整個價值鏈中為之服務的人才的競爭。裝備制造企業在國際化經營策略中,加快企業人才本土化戰略進程,充分利用東道國的人力資源,發揮他們的語言、文化、社會關系本土化的優勢,為企業發展服務。
(4)企業基礎設施?;A設施屬于企業價值鏈中的輔助活動,與其他輔助活動不同,它通過整個價值鏈而不是單個活動起輔助作用。裝備制造企業跨國經營,面對不同的法律制度、會計準則、政府環境等,需要國際化的企業基礎設施支持。
3. 基本價值活動與輔助價值活動的聯系。價值鏈并不是一些獨立活動的集合,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動構成的一個系統,各種價值活動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基本活動之間的聯系主要以過程序列性方式為主,每一活動既有相鄰兩兩活動間的序列性聯系,又有跨過程階段間活動的聯系。輔助活動之間以相互性聯系為主,各個輔助活動之間不但有相互性聯系,每一類輔助活動與各個基本活動間也有相互性的聯系。
三、 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外部價值鏈系統分析
1. 上游價值鏈分析。在全球背景下,資源配置超過了一個國家的地理邊界,裝備制造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尋找供應商,形成國際化的上游價值鏈。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戰略型的合作伙伴關系。裝備制造企業所需物資器材涉及面廣,配套復雜,供應商群體龐大,個體差異大而且分布很廣,按照其在裝備制造企業產品生產的重要程度可以分為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和普通零部件供應商。核心零部件在裝備制造企業產品生產中占重要地位,其技術性能、質量水平和交貨時間對于最終產品的質量起決定性作用。核心零部件大多屬于技術、資本密集型產品,發達國家的供應商在這方面稍具優勢。普通零部件屬于面向庫存生產的產品,其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裝備制造企業一方面可以從發展中國家采購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選擇當地供應商,提高交貨的可靠性。
2. 下游價值鏈分析。在全球背景下,產品銷售超過了一個國家的地理邊界,裝備制造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客戶,形成國際化的下游價值鏈。裝備制造企業的產品大多是面向訂單設計生產,批量較小但單價很高,對客戶來說是一項重大的投資決策??蛻魧Ξa品質量標準、技術性能、交貨時間和預付費都作了詳細規范??蛻羰瞧髽I產品或服務價值的最終評判者, 只有產品銷路暢通才能使商品價值最終實現。
3. 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企業要想在市場經濟中獲得生存就一定要重視競爭對手的存在。企業可以通過對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識別競爭對手的價值鏈的構成,分析其價值活動對應的成本,并將其同本企業進行比較,這樣就可以了解企業的相對成本地位,即知道本企業與競爭對手相比是處于優勢還是劣勢,從而為其戰略的制定提供決策依據。
四、 結論
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價值鏈系統由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鏈構成。內部價值鏈包括基本價值活動和輔助價值活動。外部價值鏈包括上游價值鏈、下游價值鏈和競爭對手價值鏈。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經營價值鏈系統超越一國邊界,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國際化的價值鏈系統中流動,既有速度,又有質量,確保裝備制造企業的國際化經營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陳偉.基于競爭戰略的企業價值鏈管理模式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
2. 李海嬰,翟運開,萬守杰.虛擬企業的價值鏈分析與價值鏈管理.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358-360.
3. 余偉萍,崔苗.經濟全球化下基于企業能力的價值鏈優化分析.中國工業經濟,2003,(5):42-47.
4. 楊桂紅.價值鏈分解與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經濟問題探索,2004,(3):74-75.
5. 張紅,徐學軍.項目制造型企業上游價值鏈增值特征. 工業工程,2005,(7):21-24.
6. 劉英姿,姚蘭,嚴赤衛.基于價值鏈的客戶價值分析. 管理工程學報, 2004,(4).
7. 崔冰,侯學博.企業橫向價值鏈的協同分析.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4):70-71.
8. 韓太祥.企業成長理論綜述.經濟學動態,2002,(5).
9. 牛曉帆.西方產業組織理論的演化與新發展.經濟研究,2004,(3).
10. 陳佳貴.關于企業生命周期與企業蛻變的探討.中國工業經濟,1995,(11).
11. 張輝.全球價值鏈理論與我國產業發展.中國工業經濟,2004,(5).
重點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11524019)。
作者簡介:王玉晶,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哈爾濱工程大學講師。
收稿日期: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