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資源建設就是指硬件、軟件、人件與潛件的建設。立足于硬件、軟件、人件與潛件的內涵,對這“四件”建設的現狀進行了綜述,總結了“四件”建設中容易陷入的誤區,提出了可行方案,以期更加科學地開展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事業。
【關鍵詞】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硬件;軟件;人件;潛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2—0055—03
一 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硬件、軟件、人件與潛件的內涵
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資源建設就是指硬件、軟件、人件與潛件的建設,其中硬件建設主要是設備、設施的建設,如校園網、多媒體教室等;軟件建設包括與硬件配套的教學軟件、網絡課程與數字化教材、資源庫的建設等;“人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G.Newman在一份關于“人類的風險與真正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程序危害”的報告中創造了“人件”這個詞,而在“Peopleware in Systems”(即《系統中的人件》)一書中首次使用了這個詞。在軟件應用開發過程中,凡是與人有關的任何事物,諸如管理、組織發展、個性、模型、工具、方法、過程、人機交流等都可以歸于人件[1];潛件包括各種理論體系、方法和相關的研究成果。
上述四件構成了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資源的完整、穩定的系統,其結構圖如圖1所示,這四件緊密相連,互相促進,互相制約,缺少任何一件,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都難以解決。
二 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硬件、軟件、人件與潛件建設的現狀綜述
1 硬件建設飛速發展
硬件建設的基本目標是建立能使教育者和學習者廣泛受益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并持續地運行、維護和更新。硬件建設主要包括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多媒體教室、多媒體開發設備等方面的建設,利用的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各種硬件資源的整體效能,并注意設備的操作方法與使用安全,以便多通道高效率地進行信息的傳輸、加工、存儲與顯示。近年來海內外用于對外漢語教學的硬件建設得到了飛速發展,大大拓展了辦學空間。
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校園計算機光纖主干網、校園局域網、計算機及相關儀器設備(如電視機、投影儀)等。網絡帶寬不斷提速,能夠高速接入CERNET,通過網絡點播視頻已較為流暢;計算機配置也越來越高,筆記本電腦進入了尋常對外漢語教師之家;投影儀不斷趨于體積小、流明高、操作簡便。
漢語多媒體教室的建設更如雨后春筍一般,占全校教室的比例越來越大。有的教室配備了數字背投、實物展臺、多媒體數字終端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有的還建立了多媒體數字網絡教學系統主控室及教學觀摩系統。
條件更好一些的學校還引進了多媒體開發設備,如廣播級的電視編輯系統、廣播級的非線性視頻編輯系統等,可創建獨立制作音像節目的衛星電視廣播系統。
2 軟件建設百花齊放
軟件建設的基本目標是為學習者、教師及教育機構提供高質量的內容資源、軟件工具和相關服務,主要包括教學門戶網站、網絡課程、學科資源庫及其它各種工具軟件等。
近年來對外漢語教學網站可謂層出不窮,政府的、高校的、公司的、個人的,集教與學、考試、教務管理于一體,既有基于P2P技術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平臺[2],又有基于動態網絡數據庫技術、可實現用戶跟蹤與智能教學的E-Chinese教學平臺[3],劉麗[4]對因特網上對外漢語教學的相關網站進行了概括和介紹,而目前網絡教學平臺學習資源的交互性不強或缺少有效的社會性交互成為了影響留學生遠程學習動機激發與維持的重要原因[5]。
對外漢語網絡課程的種類繁多,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有完全基于視頻的師生在線學習,離線學習主要以“文本+圖像+Flash動畫”的媒體表現形式為主。對外漢語教學網絡課程的設計應遵循教學內容的覆蓋面與語言技能訓練的均衡、知識網絡體系、教學服務功能、交互教學模式等原則[6],但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重教學內容呈現,輕學習環境設計;缺乏教學活動設計;導航系統不強;缺少評價與反饋等[7]。
由于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建設同樣存在著低水平的重復,對可共享的、規范化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庫的需求也是日趨強烈,當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語言大學鄭艷群教授研制的對外漢語教學多媒體素材庫、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與首都師范大學合作推出的、在海外發行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庫》、北京語言大學崔希亮教授主持研發的“HSK動態作文語料庫”等,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制定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統一開發者的行為,達到教學資源基本屬性結構的一致性,以實現對外漢語教學領域內的資源廣泛共享與互操作,并為教師或學習者等對教育資源的查找、評估、獲取和使用能獲得最大效率而提供支持[8]。
各種工具軟件除了常規的記錄、索引、通訊等,還有對外漢語教學所特有的,包括:已廣泛應用的如多語種自動轉換、拼音自動標注、漢字手寫識別、多媒體字典與詞典等,正在從實驗向實踐轉化的如語音識別、語音校正、計算機輔助寫作、計算機輔助測試等。
3 人件建設亟待轉型
人件建設的基本目標是使學科教師、學生、技術統籌人員、管理者等都對數字化教學形成積極的態度,具備基本的數字化教學知識技能,掌握數字化在學習、教學和管理中的應用方式,能夠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效,促進教學改革[9]。
正如Warschauer和Meskill所言,將技術成功有效地應用于語言教學的關鍵“既不在于硬件,也不在于軟件,而在于人件”[10]。然而,“合格的”以漢語為外語的教學師資“奇缺”已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瓶頸”,嚴重制約著漢語推廣真正走向國際。究其本質,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師資培訓環節的薄弱,是影響這一事業發展的真正內因[11]。因此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人件建設亟待通過師資培訓得以轉型,培養教師除了具有豐富的語言學基本知識與技能、多元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策略、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科學的教學方法,還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即具備信息技術與對外漢語教學的課程整合的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學內容信息化處理的能力、創設語言交際環境的能力、培養聽說讀寫譯語言技能的能力等[12]。
培訓對外漢語教師歷史最悠久的當屬北京語言大學教師進修學院,多年來不間斷地舉辦各類培訓班,既有面向內地的常規教師培訓、漢語與文化學習培訓、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輔導,又有面向港澳臺的漢語教師培訓,也有面向海外的漢語教師培訓,課程設置已對應《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培訓模式采用“基礎理論+教學實戰”。另外,作為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海外漢語師資培訓點之一,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于2007年推出了面向海外的漢語言文學網絡教育培養方案(http://www.xmuoec.com),設置了40門課程,涵蓋語音、語法、漢字、詞匯、HSK輔導、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七大門類,有705講21000多分鐘的視頻課程,還有對應的網絡課件,學員只需寬帶接入,即可自由進行學習。
4 潛件建設有待創新
潛件建設的基本目標是構建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其研究成果可以引領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應用方向,決定漢語教學質量和效果。
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潛件既有它的理論基礎,也有自己的專門理論。張丹等[13]提出了基于互聯網C/S的三維環境對外漢語教學模式;仇鑫奕[14]提出了一個虛擬現實技術支持下的課堂教學和自然習得相結合、班級授課和個別教學優勢互補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張魁元等[15]提出了基于拋錨式教學的對外漢語教育游戲模式設計;“長城漢語”混合教學模式是在混合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等多種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多媒體網絡課件與面授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方法,采用即時跟蹤學習進度和測試學習效果的管理模式,向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16];劉曉海等[17]分析了建構主義在對外漢語高級階段教學設計中的體現;孫寧寧[18]分析了支架式教學法及其在對外漢語中級口語教學中的應用;何濟玲[19]分析了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改革。目前還需要挖掘其學科理論與實踐探索的創新特色,在多元化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加強研究與建設。
三 四件建設中容易陷入的三大誤區
1 重視硬件、輕視軟件
硬件設備是以外在的物質形態存在的,看得見摸得著,易使人在感覺上得到一種投入上的滿足。軟件是知識形態的技術,是人類思維程序的外化,軟件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高投入的過程,不能使人在感覺上立即得到投入上的滿足,所以容易走入“重硬輕軟”的誤區,導致軟件建設滯后于硬件建設,軟件投資在整個數字化建設的投資比例不高。而軟件資源是開展各項教育活動的源泉和載體,缺少了它,硬件設備只能是一種擺設。
2 對人件缺乏觀念更新與政策保障
由于我國教育長期的文理分家,使得一些對外漢語教師欠缺必備的自然科學素質。他們習慣于在理念上將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視為理科的事,以至于對于信息技術的意識淡薄、態度消極、興趣不濃,對信息技術技能的掌握程度較低,更缺乏運用。再加上目前還沒有廣泛地將數字化教學的應用和研究成果納入到漢語教師評價體系中,教師是否采用數字化教學技術全憑自我,從政策與制度上缺乏引導與支持,進而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進程較為緩慢,因此需要在理念、制度上進行變革。
3 忽視潛件建設
為什么一方面缺乏漢語教學資源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而另一方面投入巨資開發的許多大型多媒體漢語教材進不了課堂?為什么有些網絡漢語教學并不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實踐活動缺少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缺乏潛件建設成果的照明。潛件是我們進行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和實施教學的必不可少的行動指南,它決定了硬件的選擇、軟件的編制、媒體的優化組合與恰當運用、信息的反饋、協調學生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等,其重要性和科學性都不亞于硬件和軟件。
四 科學進行四件建設的可行方案
“四件”建設必須堅持同步規劃設計、同步配備、協調發展的原則。要有計劃、分層次地合理配置各種常規教學儀器和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軟件建設應以需求為牽引,大力推動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庫(多媒體素材庫、聲像資源庫、課件資源庫、電子圖書館等)的開發與維護,走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高之路,加強整合,鼓勵共享;人件是資源的源泉,是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系統正常、高效運行的保障,觀念革新是人件建設的首要工作,要認識到漢語教學數字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創新的過程,是漢語教師的專業理論、教學技能、信息素養、敬業精神不斷增強的過程。同時人件建設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培訓機構和社會力量的共同努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漢語師資培訓,教師考核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保障人件建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要加強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指導思想、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研究,根據培養目標和學科內容的特點來構建信息技術與對外漢語課程良好的整合模式,不斷完善與發展本學科理論體系。
總而言之,硬件是基礎,軟件是重點,人件是靈魂,潛件是方向。只有加強“四件”建設的策略研究,才能形成“四件”有機組合的綜合系統,最終實現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周中云.基于人件組織理論的課件開發團隊策略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07.(11):69.
[2]彭志峰.基于P2P技術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平臺構建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7.(5):75-78.
[3]周曉軍.E-Chinese對外漢語網絡教育平臺的設計與實現[A].張普,徐娟,甘瑞瑗編.數字化漢語教學進展與深化[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337-341.
[4]劉麗.Internet上免費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源[J].科技資訊,2008.(13):111.
[5]周平紅,盧強,張屹.對外漢語學習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需求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07.(3):66.
[6]張和生,洪蕓.簡論基于互聯網的對外漢語教學[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6):107.
[7]羅立祥.對外漢語教學網絡課程的評價研究[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6.
[8]徐娟.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建設技術規范與資源管理系統[J].教育傳播與技術,2007.(1):43.
[9]曹進,王灝.基于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外語課程資源整合策略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7.(6):54.
[10]曹寧.走進二語教學的現代教育技術:發展性評述[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4):21.
[11]李凌艷.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海外漢語教學師資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語言文字應用,2006.(6):77.
[12]徐娟,宋繼華.對外漢語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評價體系與培養[J]. 國際漢語教學動態與研究,2006.(1):27-28.
[13]張丹,鐘紹春,程曉春,嚴小衛.基于互聯網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的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4-28.
[14]仇鑫奕.虛擬現實技術支持下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J].外語電化教學,2006.2:32-36.
[15]張魁元,文笑雨,張妮.基于拋錨式教學的對外漢語教育游戲模式設計[J].科教文匯,2008.8:41.
[16]呂宇紅,許建紅,姚遠.“長城漢語”混合教學模式及應用[A].張普,徐娟,甘瑞瑗編.數字化漢語教學進展與深化[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428-432.
[17]劉曉海,徐娟.建構主義在對外漢語高級階段教學設計中的體現[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4.2:38-41.
[18]孫寧寧.支架式教學法及其在對外漢語中級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4:37-40.
[19]何濟玲.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改革[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6:126.
Hardware, Software, People-ware and Hidden-ware in Digital Chine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Foreigners
XU Juan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digital Chine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foreigners refer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software, people-ware and hidden-ware.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s of these \"four wa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was reviewed, common misunderstandings were summarized, the option was put forward, with a view to develop the career of digital Chine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foreigners more scientifically.
Keywords: Digital Chine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Foreigners; Hardware; Software; People-ware; Hidden-ware
編輯: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