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寶坻區近年來大蔥生產栽培中各種不利因素的調查分析,系統總結出適合寶坻區大蔥栽培的高產技術措施。
關鍵詞:大蔥;影響因素;管理措施;高產
中圖分類號:S633.1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3.048
Disadvantages of High Production in On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ZHOU Guang-lu1,TIAN Chun-yu2,ZHANG Xue-yan2,ZHANG Jian-ming2,GAO Ming3
(1.Government of Wangbuzhuang, Baodi District,Tianjin 301805,China;2. Baodi District Seed Management Station,Tianjin 301800,China;3.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of Wangbuzhuang, Baodi District,Tianjin 301805,China)
Abstract:By studying the different disadvantage factors in onions cultivation in recent years,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which improved the level of onion production in Baodi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onion;effect factors;management measures;high production
大蔥是寶坻區“三辣”特色產品之一,常年種植面積為0.67萬hm2以上。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蔥農對種植大蔥的效益要求越來越高,但由于生產上化肥、農藥等管理措施的不科學,直接影響大蔥的品質、產量和效益。為此,我們對影響大蔥生產的限制因素進行了多年的調查分析,經試驗示范總結出大蔥高產栽培技術。
1影響大蔥高產的不利因素
1.1重茬導致各種病蟲害發生嚴重
據調查,寶坻區連續種植大蔥的重茬地普遍為15年以上,蔥田重茬病、根腐病、黃萎病、紫斑病等在大蔥不同的生長時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直接影響大蔥的品質和產量。
1.2除草劑使用不當,抑制大蔥生長
如育苗田除草劑使用不當,會影響蔥苗正常生長,出苗不齊或不出苗。如用48%氟樂靈乳油封閉地面,施用方法不正確或濃度過高,劑量過大,都會產生藥害,麥—蔥連作的地塊,前茬麥田噴灑2,4-D丁酯過量或用藥過晚,會抑制后茬大蔥的正常生長。相鄰地塊使用2,4-D丁酯,藥液漂移到蔥田,也常發生類似后果。
1.3土壤中磷多、鉀少,基肥、追肥不合理
由于蔥田長期只注重單一使用磷酸二銨,忽視其它肥料的投入,尤其重茬嚴重的地塊,常導致土壤磷素積累過多,抑制了大蔥對鉀、鐵、鋅、銅等元素的吸收,直接影響大蔥的品質和產量。基肥、追肥施用不合理,造成氮素過剩,大、中、微量元素比例嚴重失調。
1.4蔥秧育苗過晚,移栽時間延遲
春播育苗時,許多農民總是等氣溫升高才播種,目的是讓小蔥一翻身就出土,省工、省力又省地膜,事實上這種做法明顯縮短了大蔥的生長周期,如再延遲移栽定植,很難實現大蔥高產。一般晚育秧比早育、早定植的蔥田,在同等肥水條件下減產約30%~50%。
1.5定植深度淺,培土高度不足
農諺說“深蔥淺蒜”,即大蔥定植必須深栽。大蔥蔥白的高度,一是取決于品種特性,二是取決于肥水管理和培土的高度,可見培土對大蔥高產起著重要的作用。
1.6定植不規范,壟向安排不科學
短蔥白的品種和長蔥白但對蔥白要求不高的品種,宜采取窄行淺溝種植;對蔥白和產量要求高的品種應采取寬行深溝種植,株距因品種而定。蔥壟方向也影響大蔥生產,東西方向種植存在許多不利因素。
1.7用藥不科學,病蟲害防治不及時
大蔥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紫斑病和霜霉病,蟲害為根蛆和潛葉蠅,預防不及時或根治不徹底,對大蔥生長形成嚴重威脅。
1.8澆水不合理,易引發病害
大蔥水分充足,有利于以水調肥,加速生長。但水量過大,容易引起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澆水時間及水量不科學都會影響大蔥的正常生長。
1.9“蔥無二旺”的生長習性是不利因素
大蔥在生長旺期,如受到病蟲草害、持續高溫、脫肥、脫水等因素嚴重影響,以后無論怎樣加強管理,大蔥都不會出現二次生長高峰,俗稱“蔥無二旺”,一般減產30%~70%。
2大蔥高產栽培的主要技術措施
2.1合理輪作
大蔥種植必須與蔥蒜類間隔3~4年,能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冬前進行深耕、冬灌。
2.2正確選用除草劑
培育蔥苗時,苗床選用33%施田補乳油,每666.7 m2用量200~250 mL,兌水50~60 kg,噴施地表。蔥田除草也以施田補最為安全可靠。臨近蔥田的小麥,在使用除草劑時,大風天氣切勿用藥。無風天也應采用超低或定向噴霧法,避免藥液隨風漂移到蔥田。尤其是2,4-D丁酯除草劑,更要慎重使用。如發生藥害,可采用0.1%蕓苔素內酯2 g+解害靈10 mL+生根壯根素25 mL,兌水15 kg,每666.7 m2噴施藥液30 kg,連續噴2~3次,間隔3~5 d,或采用除草劑解毒劑類藥物。
2.3科學施用肥料
2.3.1實行測土配方平衡施肥蔥田土壤普遍存在“氮多、磷豐、鉀不足”。應實行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每666.7 m2施有機肥3 000~5 000 kg,以改善和提高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大蔥產量和品質。
2.3.2 確定合理施肥比例基肥一般按氮∶磷∶鉀=2∶1∶3的比例配肥,用量按產量目標確定。追肥采用氮、鉀復混肥或復合肥,比例為1∶0.3~0.4。適當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尤其是應注重施入含硫元素的肥料。
2.4適時育苗、移栽
實踐證明,大蔥高產與早育苗、早移栽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為3月5日—3月20日育苗,即土表解凍5 cm以上即可播種,宜早不宜晚,播后及時蓋膜。出苗后至三葉期,要控制澆水。蔥秧長到30~40 cm,假莖1~1.5 cm時為適宜移植的成品苗。一般在6月上旬—7月上旬定植,宜早不宜晚,使雨季和高溫來臨前,蔥苗早返青,形成強壯的根系,為大蔥健壯生長打好基礎。
2.5科學定植、培土
蔥秧定植深度為7 cm左右,不可沒過蔥心。培土是軟化葉鞘、防止倒伏、提高大蔥品質和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培土越高,蔥白越長,蔥白組織也更潔白和充實。培土的高度應根據蔥白生長的高度而定,不能越過蔥心。每次培土后要拍實蔥壟兩肩的土,防止雨水或澆水后引起塌落。培土應在下午進行,避免早晨露水大、田間濕度大而使蔥白、葉片容易折斷造成腐爛。
2.6合理安排壟向和株行距
大蔥種植以南北向為宜,使整個蔥田受光均勻,并可減輕秋冬季節的北向強風,避免大蔥倒伏。行株距以寶坻五葉齊大蔥為例,行距為60~65 cm,株距6~7 cm。
2.7科學防治病蟲害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病害常用防治藥劑:紫斑病、霜霉病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銹病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蟲害常用防治藥劑:斑潛蠅選用80%敵敵畏乳劑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噴霧;薊馬選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3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以上藥劑可單獨、混合、交替使用,預防間隔7~10 d1次,根治間隔3~5 d1次;地蛆選用48%樂斯本乳油隨水滴灌,用量3 600~3 900 mL/hm2。
2.8合理排灌
定植前做好排灌工程,雨后及時排水,防止大雨灌滿蔥溝,使根系缺氧引起腐爛,導致病蟲害發生。大蔥定植返青后至7月下旬一般不澆水(干旱年份除外)。8月上中旬,蔥白處于生長初期,需水少,一般澆水2~3次,澆水時間為清晨,避免中午澆水驟然降低地溫,影響根系生長。
處暑至霜降前,大蔥進入生長盛期,此期是葉片和蔥白質量迅速增大時期,需水量大幅度增加。應每4~5 d澆1次水,水量要大。蔥溝較長或不平整的蔥田,應筑土埂,保證澆水均勻、充足。大蔥一般葉片上沖挺拔,葉色淡綠,表面蠟粉薄,管內充滿涕狀液,表明水量充足;如中午前后萎蔫,葉片下垂,濃綠發暗,卷縮,蠟粉加厚為缺水現象;葉片黃綠、干尖、葉肉薄而下垂,為嚴重缺水現象。霜降以后氣溫下降,大蔥基本長成,進入蔥白充實期,需水減少,但仍需保持土壤濕潤,使蔥白灌漿,葉肉肥厚,充滿膠液,不松散。此期澆水2次即可。收獲前7~10 d應停止澆水,便于收獲貯運。
參考文獻:
[1] 苗錦山,楊文才,李美芹,等.蔥細胞質雄性不育與花蕾發育過程中活性氧化代謝關系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9,24(4):92-95.
[2] 于大勝.蔥屬植物改良組織培養的研究進展[J].天津農業科學,2008,14(4):10-14.
[3] 何福旺,王玉平,高淑娟,等.寶坻區蔬菜質量安全的現狀和發展對策[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1):136-139.
[4] 馬鐘艷.寶坻區紅皮大蒜無公害栽培技術[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