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灌新水。初春魚池的水深應控制在0.6~0.8米,使水溫能較快地升高,促使魚類提早開食。開春后要勤灌水,對保水力差的魚池,在加注新水時不要一次加水太多,以防水溫驟降。如遇連續陰雨天氣,要適當增加水深,以防魚池水溫變化過大。
二、施足基肥。初春當池塘水溫穩定在8℃~10℃時,即開始追施肥料,以培養水中天然餌料。施肥數量,應根據水體肥瘦及肥料質量來決定,一般667平方米水面施人糞尿60~90千克;或畜糞100~150千克。若用化肥則按氮、磷、鉀之比為l:l:0.5,追施時,首先粉碎對水后全池潑灑,每667平方米水面總用量為3~7千克,每次追施間隔5~10天為佳。
三、投放魚種。根據當地餌料和水質條件,確定主養品種。放養量視池塘條件和飼養管理水平確定,精養魚塘一般每667平方米投放1500-2000尾,粗養魚塘每667平方米放養500~1000尾,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應實行多品種、多規格的魚種合理混養。
四、改善水質。春季氣溫不穩定,雨量增多,易導致池塘內的藻類大量死亡,水色變黑,水體溶氧減少,造成塘魚浮頭,甚至死亡。遇到上述情況,應及時換新水,每667平方米用7~10千克生石灰稀釋后的澄清液全塘潑灑,以殺菌消毒、凝集懸浮物和適當平衡酸堿性,改善水質。
五、培育親魚。①管好水質。親魚池要適時注水;3月以后,鰱魚、鳙魚池每隔lO~15天注水1次,青魚、草魚池每隔2~3天注水1次。②投喂飼料。早期宜投喂一定數量的谷芽、麥芽、豆餅等飼料,以促進親魚性腺的發育;中后期草魚親魚池以投喂黑麥草為主,青魚親魚池以投喂鮮活螺、蜆為主,鰱魚、鳙魚親魚池以投喂餅類、麩皮為主。
六、消毒防病。①魚體的消毒。常用消毒藥液為2%~3%鹽水或2%~3%呋喃西林水溶液以及1%高錳酸鉀溶液,對魚體進行藥浴,常見藥浴時間為5~10分鐘。②飼料的消毒。從野外天然水中撈取的水蚤、浮萍等,在投喂前要進行消毒。常用10%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O分鐘或20%漂白粉溶液浸洗10分鐘,在用水沖洗后再投喂。
七、早喂飼料。水溫上升到8℃以上時,養殖魚類就開始攝食生長。這時就應投喂米糠、菜餅等,或投喂顆粒飼料。投餌要堅持定時、定質、定量、定位的原則,每次投喂量應為魚體重的1.5%~3%。以后隨著水溫升高逐漸增加投餌數量,每天改為投喂2次,同時,對主養草魚的池塘應投喂適量的水草,投喂量應以投后4~6小時吃完為佳。
八、防治病害。魚類在越冬期間致病菌長時間慢速繁殖,并在入春后水溫回升期繁殖速度加快,數量陡增,致病力增強,危害增加,再加上越冬后魚體體質下降,水霉病、爛鰓病、小瓜蟲病等魚病發生增多,應加強觀察和預防。可每隔15天左右,向魚塘均勻潑灑0.15~O.3毫克/升的強效菌毒消,或O.2%~0.4毫克/升晶體敵百蟲,或0.7毫克/升硫酸銅水溶液,或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交替潑灑1次,若發現魚類患病應及時診斷治療。
277201
山東棗莊山亭區商業園區119號
網箱養魚咋防逃
王篤蘭
一、先預制1個4~5平方米的小網箱,以備網箱移動時使用。準備移動網箱時,可將小網箱放在大網箱一角的下面,將魚集中到該角后,把小網箱展開,使魚集中到一角成雙層,然后再小心移動,這樣就可減少網箱逃魚事故。
二、平時在網箱的四角外面用網目較大的網片圍一層,以做護網。定期在護網和網箱間用刺網試捕,以檢查網箱是否逃魚。
三、在每個網箱內放10尾紅鯉魚,每天投食時看紅鯉魚的數目有沒有減少,以了解逃魚情況。
四、剛放入網箱的魚群,開始先沿著網邊游動,而后就有部分魚開始向上跳。跳躍現象當天夜里最多,第2天逐漸減輕。因此,剛放養后要特別注意逃魚現象,
五、養殖中,如果某一天突然發現魚群對誘食的音響失去了條件反射,天氣和水質又無明顯變化,這時就警惕網箱是否出現了破洞,有破洞后,不但會有部分魚外逃,而且剩余的魚也不安定,魚群對投餌就失去了反應。
六、加強檢查,每周至少檢查1次。一般在風浪小時,上午或中午投餌以后進行檢查。特別要注意的是水面至水下30厘米處,該處因常受漂浮物的撞擊,很容易破損逃魚。檢查身網后,再檢查底網與網底框聯結的各點。這些地方的網衣容易磨損或撕裂形成漏洞。網破逃魚的事故主要發生在放養后的1個月。因為這時魚體較小,網箱又未經考驗,所以在放養后的第1個月內要加強檢查。
271500山東省東平縣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