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市鳳泉區名優特產“張門大蔥”,產于新鄉市鳳泉區耿黃鄉張門一帶,屬雞腿蔥,株高100厘米以上,蔥白長50厘米左右,下粗上細,呈雞腿狀,脖長、疙瘩大,基部膨大部分(鱗莖)橫莖5厘米以上,單株重0.25~0.3千克。味鮮辣,解毒開胃,油炸時自動開裂呈花瓣狀。其品質優良,較抗寒熱,不僅具有良好的食用價值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現將其栽培模式和技術要點整理如下:
一、播期安排
1 夏播:夏播的播種育苗時間是麥收前的5月份或麥收后的6月至7月10日左右。8月至秋收后的9月份搶時間移栽,可于明春3至4月份高價上市。此時正是一年四季中最缺少大蔥的季節,可高價上市。
2 秋播:播種時間是秋收前后的9月20日左右。可明年4至6月份移栽,麥收后的6至8月份又可高價上市。如果也是秋播育苗,在小麥收割前后移栽,中秋節前大蔥就能以最高的產量較高的價格上市。
3 眷播:春節后的農歷正月至二月底,趕早不趕晚。可采用小拱棚或地膜覆蓋。于麥收前后移栽,可于中秋節前后高價上市。因每年的中秋節前后距大蔥大量上市還有1個月半時間,所以此時正是缺少大蔥的季節,價格仍較高。
二、播種要點
667平方米用磷酸二銨及含氮磷鉀各15%的硫酸鉀復合肥各25千克做底肥,不可代替;辛硫磷150毫升+多菌靈粉50克,對水15千克噴灑防治地下病蟲害,667平方米噴2次以上,應現噴現掘(犁),做到盡量少蒸發;667平方米用麥麩或粗玉米糝子3千克,用辛硫磷藥水(1份藥200份水)拌成毒餌,悶兩小時后再用。
三、播種方法
1 小面積播種方法:平整土地;打畦田(凈畦面寬1.4米、長15~20米,畦埂高18厘米上下,下寬40厘米,上寬20厘米,要直要硬);摟平;撒肥;噴藥;掘地;摟平;用石磙壓一遍或穿平底鞋踩實,用平板锨處理平;澆透水;撒種子,計算好面積稱出種子,667平方米用種量30克;蓋上薄薄一層細土,以看不見種子為標準;傍晚撒毒餌,防治螻蛄等地下害蟲;蓋一層草苫或秸稈等,以讓太陽曬不著為標準,出全苗后要在傍晚把覆蓋物完全去掉。
2 大面積播種方法:平整土地;撒肥;噴藥;犁地;一定要現噴藥現犁,嚴防蒸發,犁后立即把地耙勻;打畦田(凈面寬2.3米,長25~30米左右);用鐵耙摟平;撒種子;用大粗石磙壓一遍;澆透水:三四小時后打除草劑;傍晚撒毒餌;一定在第四天再澆一次透水,保證一次齊苗。
四、移栽
苗齡在45~55天,四葉一0時移栽。定植時按行距75~80厘米起壟,株距4厘米一對。667平方米2萬~2.5萬株,隨起苗隨栽植。開溝深20厘米,溝心距70厘米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銨10千克再加含氮磷鉀各15%的硫酸鉀復合肥40千克。用去掉鏡面的犁子把溝里再拱一遍(約深15厘米左右)每噴霧器15千克水加入百菌清或多菌靈25克、辛硫磷15克,攪均勻后667平方米噴兩桶藥水。噴藥后馬上澆水,防止農藥揮發。水滲后插蔥苗。插到溝的中間,秋栽時兩對蔥苗的中心距離是3厘米;春栽及麥收前后所栽的兩對蔥苗中心之間的距離是4厘米,泥面距蔥苗最下面的好蔥葉2指。3小時左右把溝內蓋上2指厚的細土,保墑保肥。
五、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1 打藥防治病蟲害:以防治蔥薊馬、蔥青蟲、潛葉蠅、霜霉病、紫斑病等為主,混合防治,移栽后第6天開始打藥(下午5點以后),1噴霧器(15千克水)加入苦參堿170克、72%克露100克、高效氯氰菊酯1 5毫升、百菌清和代森錳鋅各13克、蕓薹素15毫升、尿素5克(化咸水再加入),黏著劑(1包)5克均勻噴霧每隔7~8天1次即可防治。注意:第一次加入蕓薹素15毫升,第2次加入赤霉素(即九0)1克(即1小包),溶解后,再加入桶內。第5次、第8次、第10次再各加15毫升1袋的蕓薹素;在收獲前15天停止使用一切農藥。
2 追肥:移栽25天后要結合培土和澆水,開始第1次追肥。667平方米追施碳酸氫銨40千克,再追入腐熟雞糞或豬糞4立方米。施這些有機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肥力和提高抗重茬的能力,以爭取高產
第2次追肥又是在相隔25天后,667平方米追碳酸氫銨20千克、硫酸鉀15千克,方法是把肥撒到蔥的兩邊,讓肥距蔥2~3指遠,以防燒苗。撒肥后,立即培土和澆水。最后蓋土2指保墑。
六、收獲
用拖拉機拉一根1.5米長短的鋼絲繩,拉一張獨犁子,蔥行右側培的土只需一兩犁子就完全犁下來,待蔥白和根完全暴露出來,就可一抱一抱地把蔥起下來,隨即打捆、包裝,運走出售。
河南省新鄉市鳳泉區蔬菜辦
河南省新鄉市鳳泉區潞王墳鄉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