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為什么怕老婆?清朝小說《八洞天》中,做過有趣的闡釋和分類:怕老婆的種類有三,也就是“勢怕”、“理怕”和“情怕”,簡單地說,就是因能力或地位低下而怕、因愧而怕、因愛而怕。
戰國時代,伍子胥看見專諸正要跟很多人打架,妻子出來叫他,馬上就乖乖地跟回家了。伍子胥很奇怪:一個萬夫莫當的大俠客,怎么會怕一個女人?于是便趕上前去詢問原因,專諸告訴他:能屈服在一個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萬夫之上,后來專諸被伍子胥推薦給吳公子光(即后來的闔閭)。
北宋才子陳季常,就是電影《河東獅吼》中的原型,他在歷史上可以說是“怕老婆”怕得最厲害的名人。據說陳季常宴請客人,而當時很流行請妓女來唱歌助興,其妻柳氏就在隔壁用木棍敲打窗戶,直到把客人都趕跑。
陳季常與蘇軾交好,蘇軾是一個極為風流的人物,柳氏怕自己的男人被蘇軾帶壞,所以經常給蘇軾臉色看,蘇軾便寫了首詩送給陳季常:“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碧K軾的本意只是發發牢騷,順便調侃一下老友。卻沒想到“蘇子文章天下聞”,陳季常從此出了名,成了怕老婆的典型。
康熙年間的宰相索額圖極其怕老婆,一天,高士奇見索額圖沒來議事,就派了個使者去叫他。那使者來到索府,卻見宰相夫人拿著雞毛撣子對著床底大叫:“你出不出來?”當朝宰相在床下大叫:“男子漢大丈夫,說不出來就不出來?!笔拐甙敌?,忙喊:“索相,皇上召您入宮議事,”卻見索額圖從床下爬了出來,一邊拍打著身上的灰塵一邊罵道:“哼,有皇上給我做主,難道我還怕你不成?”
清朝時期的張曜立下了很多戰功、他的妻子貌美而多才,張曜本來是個大老粗,娶妻以后就跟著妻子學習,像學生對待老師那樣對待妻子。其妻經常責罵他,他卻能非常高興地接受,后來竟然也粗通了文略,在擔任山東巡撫時,張曜經常向屬下夸贊其夫人的能力,還問手下的人:“你們怕老婆嗎?”有些人笑著說“不怕”,這位巡撫大人立馬大怒,說道:“你好膽大,老婆都敢不怕?”
據《法制晚報》
宋襄公筑臺望母
葛廣彥 張 鵬
宋襄公,名茲甫,為春秋五霸之一。他集忠孝、仁義、誠信、禮儀等傳統美德于一身,在豫東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
宋襄公是個孝子,他的母親是一位愛國女杰,公元前661年,北狄滅衛,宋襄公的母親見國破君亡,心急如焚,意欲歸衛抗敵救國,夫君宋桓公不允,并以廢其正宮相威脅。宋襄公的母親寧愿拋棄正宮娘娘之位,也要執意助兄長立君復國,宋桓公一氣之下,將她遣送衛國。
宋襄公的母親回國后,先策動長兄、次兄率兵奮起抗敵,驅狄出境,使衛國轉危為安,日漸復興。而宋裹公的母親卻被父親遺棄,無法返宋,母子無法團聚,極度悲苦之下,她詠詩一首,詩的大意為:“誰說黃河廣又寬?一片蘆葉渡對岸。誰說宋國路遙遠?踮起腳跟在眼前,誰說黃河廣又寬?河寬難容小木船。誰說宋國路遙遠?一個早晨去返還。”這首詩以夸張、比擬的手法,抒發了宋襄公母親思念宋國、盼望回歸的急切心情。宋襄公同樣思念母親,但如何與母親相見呢?接母回國,違背君父生前意愿,為不忠;不接母回國,辜負母親的生養之恩,為不孝。思來想去,他終于想出一個忠孝兩全之法,決定在宋國(今商丘)的西部邊境襄邑北城修筑一個望母臺。因衛國在宋國的西北方向,而襄邑離衛國最近。
公元前650年秋,宋襄公派200名工匠,修筑望母臺。周圍百里的百姓聞之紛紛前來幫忙,結果一個占地500畝、高達5丈的望母臺,只用了5天時間就建成了。第六天,宋襄公舉行祭臺大典,只見他面向西北焚香叩拜,臺下千萬臣民,也數里跪拜。自筑起望母臺后,宋襄公每逢母親生日和自己生日以及逢年過節,都到此登臺望母。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在望母臺行宮駕崩,依其遺囑葬于望母臺上。
為弘揚忠孝傳統美德,近年來,睢縣縣委、縣政府依據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融資3000余萬元,在北湖望母臺上興建了宋襄公公園。目前,宋襄公的花崗巖巨型塑像已經矗立,宋襄公陵墓整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