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種植生長期長,中間會發生這樣那樣的災害,需要應變措施,現將小麥遇害應變栽培技術介紹于后,供大家參考。
一、晚播小麥應變栽培技術
對于誤期晚播的小麥采用“四補一促”技術,即調半冬性品種為春性品種,做到以種補晚;適當增施種肥,促苗早發,做到以肥補晚;適當增加基本苗,做到以密補晚;種子出苗,管字上馬,做到以管補晚。冬前和早春加強管理,以促為主。“四補一促”技術,為種好晚播麥同時也為夏糧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旺長小麥應變栽培技術
1 適時鎮壓,抑制地上部生長,起到控旺促壯作用。鎮壓時要選擇平均氣溫5℃以上、地表較干、沒有凍土層、在晴天的午后進行,要壓干不壓濕、不壓凍、不壓鹽堿地,連續鎮壓2~3次,隔1O天進行1次。鎮壓后及時中耕。
2 深中耕控制地上部生長。冬前旺長麥田要在11月底或12月初進行橫耙或深中耕,耙掉部分麥苗,切斷部分次生根,抑制群體過快增長,控制發育進程,以防群體過大或拔節過早。
3 開展化學調控,控旺防倒。旺長麥田在返青期噴施壯豐胺生長調節劑,可控制旺長,也可防止這部分麥田發生早春凍害。為防止旺長麥田中后期倒伏,要在小麥拔節期噴施壯豐胺、矮壯素等抑制類植物生長調節劑來防止倒伏。
4 合理控制肥水。冬前以控為主,一般不澆水施肥,但應防止脫肥,發現脫肥應及時補充肥水。早春若不脫肥,第1次肥水應推遲到拔節期。
5 搞好葉面噴肥,提高粒重,旺長麥田前期生長較快,后期往往脫肥,在小麥生育后期葉面噴肥,及時補充營養,提高粒重。
三、倒春寒應變管理技術
3月下旬或4月初常出現一次程度較強的寒流天氣,此時正是小麥拔節時期,小麥抗凍性較差,尤其對于旺長麥田,小麥生育期提前,極不抗凍。預防小麥晚霜凍害,一是在寒流到來之前抓緊澆水,平抑麥田溫度下降,防止凍害發生;二是噴灑防凍藥物,預防凍害的發生。待寒流過后及時檢查苗情,若發現凍害發生,如葉片嚴重干枯,心葉、幼穗如水浸狀等,要及時采取中耕、補施氮肥或澆水等措施。受凍麥田由于植株體的養分消耗較多,后期容易發生早衰,在春季肥水的基礎上,應視其生長發育狀況,孕穗至抽穗期適量追肥,提高粒重。
四、小麥倒伏應變防止技術
“麥倒一把草、谷倒一把糠。”小麥倒伏后,葉片重疊,光合作用受到嚴重影響,養分運輸也受阻礙,成熟延遲,對產量影響很大。倒伏一般發生在抽穗期以后,倒伏越早,減產越重。要選用抗倒伏品種;合理密植;深耕和提高整地播種質量;冬前和返青期促進根系發育;調節好群體結構;特別在起身拔節期要準確判斷苗情,合理運用肥水;另外灌漿期灌水應密切注意天氣,嚴防刮風天澆水引起倒伏。
五、小麥“一噴三防”應變技術
小麥抽穗揚花后是麥田病蟲害發生的高峰期,也是干熱風多發的季節。此期麥田主要病害有小麥赤霉病、白粉病、葉銹病、根腐病等;主要害蟲有吸漿蟲、蚜蟲、麥葉蜂、黏蟲等;主要自然災害有干熱風、青枯等。防治方法:每667平方米用2.5%輝豐菊酯40毫升+多菌靈125毫升或12.5禾果利20克+田豐素1包或92%磷酸二氫鉀200克對水30~40千克進行噴灑,一般噴灑2遍,第l遍在4月25~30日,第2遍在5月5~15日,
474250河南省鎮平縣郭莊鄉成人學校
硫酸鋅浸秧能增產
杜遠存
硫酸鋅含有硫和鋅,是水稻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們于2008~2009年連續在羅坪、石門樓鄉進行了早、晚稻施硫酸鋅試驗,結果表明:用硫酸鋅浸秧根的禾苗返青快,分蘗多、葉色綠、空秕率低、千粒重增加,產量提高,比不用硫酸鋅浸秧根的667平方米有效穗增加1.46萬~3.25萬穗,株高增加1.73~4.67厘米,每穗總粒數增加5.7~11.8粒,空秕率低1.36%~4.8%,千粒重增加0.4~1.3克,增產3.6%~8.4%。用硫酸鋅浸秧根是一項成本低、見效快的增產措施。其具體作法是:667平方米用硫酸鋅1千克,對水200千克,配成0.5%濃度的硫酸鋅溶液浸秧根,或用硫酸鋅300克拌泥漿蘸秧根,效果都比較好,但要做到隨浸隨蘸隨插秧。
332300江西省武寧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