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沙特、埃及、英國記者 石清風 李瀟 紀雙城●本報記者 劉揚 黃培昭●陳一
“伊拉克戰爭是昨天的戰爭,阿富汗戰爭是今天的戰爭,如果我們不先發制人,也門戰爭也許將是明天的戰爭。”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利伯曼訪問過也門后,曾這樣憂心忡忡地評論也門的反恐局勢。日前,飛往美國的圣誕節航班炸機未遂事件被證實是位于也門的“基地”組織分支所為,全球的反恐聚光燈一下子照向了也門。《環球時報》記者曾多次深入也門采訪,這個位于到處流油的阿拉伯半島的國家卻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近100年來一直處于分裂和內戰之中,其原始的部落社會形態和平均每人3支槍的世界最高擁槍比例,都使得西方把這個拉登家族的發源地視為“反恐戰爭的第三個戰場”。一位中國學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只要看看地圖就會明白,一旦也門的恐怖組織壯大起來,北邊的沙特阿拉伯,西北的蘇伊士運河以及南邊的印度洋都將被納入它的打擊范圍。
美英“悄悄展開第三場戰爭”
2009年12月25日是西方圣誕節,美國達美航空公司航班的一起未遂恐怖炸機事件成了世界議論的焦點。3天后,位于也門的“基地”組織阿拉伯分支機構干脆“認領”了這起炸機未遂事件,企圖制造爆炸的恐怖分子也供認他曾在也門受訓和接受任務,這些消息讓人們把目光轉向這個平常很少有人關注的阿拉伯國家。
美聯社3日稱,美國和英國政府當天突然關閉了他們在也門的大使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國土安全和反恐顧問布雷南談及關閉美國駐也門使館的原因時表示,“有跡象顯示,‘基地組織正策劃襲擊也門首都薩那市內一處目標,很可能是我們的使館……”4日,法國也關閉了駐也門使館。《紐約時報》稱,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沒有結束的主要戰爭還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又悄悄展開了第三場戰爭——在也門針對“基地”組織的秘密戰線。報道援引多名美國反恐官員和專家的話稱,去年“基地”組織在也門的人數有較大增加,華盛頓擔心也門成為“基地”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外的中心。
英國廣播公司(BBC)4日轉述首相府的聲明稱,英國首相布朗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達美航班爆炸未遂事件后,多次通過電話討論“提升英美合作”,因應日益嚴峻的恐怖襲擊陰謀。英國首相布朗形容也門已經變成“恐怖主義的孵化器”。英國《泰晤士報》4日稱,英美已經決定在1月28日召開高級別國際峰會,就也門恐怖主義等事宜進行磋商。歐盟對此決定表示支持,美英還希望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灣國家領導人也參加會議。這次峰會可能是世界2010年首次高級別的峰會。另外,英國還承諾向也門提供1億英鎊資金和情報援助。
為了遏制也門的恐怖主義勢頭,英美軍政高層頻繁出動。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烏斯2日緊急訪問了也門,并宣布美國將在今年向也門提供價值約1.4億美元援助,幫助也門政府打擊恐怖主義。彼得雷烏斯當天將一封奧巴馬的親筆信轉交也門總統薩利赫,但信件內容沒有公開。奧巴馬1日說,當下第一要務是加強同也門政府合作,“訓練、裝備他們的安全力量,共享反恐情報,打擊‘基地組織。”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則援引“負責訓練也門軍官的美國特別行動專家”戈爾卡的話稱,美國將主導近期對也門“基地”組織的地面和空中打擊,這些行動包括“動用巡航導彈打擊,配合地面軍事部隊”。 英國首相辦公室稱,英美兩國還同意增加對也門海岸護衛隊的支持。
對于西方擺出要與也門恐怖主義決戰的架勢,許多激進組織似乎并沒有放在心上。日前,在與也門隔海相望的索馬里,反政府武裝“青年黨”就放出話,稱將派遣武裝人員前往也門與“基地”組織一起戰斗。西方國家認為,控制索馬里中部和南部地區的極端組織“青年黨”與“基地”組織確實存在關聯。
也門——位于“世界石油漏斗把手”的國家
也門位于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西臨紅海,北部和沙特阿拉伯接壤,東與阿曼為鄰,南瀕亞丁灣和阿拉伯海,扼地中海與印度洋交通要沖,隔曼德海峽與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相望。在阿拉伯半島,當地人形象地把也門稱為“一把折刀”,一半折向紅海,另一半折向亞丁灣。《紐約時報》3日分析稱,這樣的地理位置,天然就對恐怖組織具有吸引力。再加上多山和高原荒漠遍布的環境,數千公里漫長而缺乏監管的邊境線,“基地”組織分子可以很方便地前往沙特、索馬里、伊拉克和阿富汗等主要戰場。
有也門人也埋怨這一環境沒給也門帶來像沙特等國一樣的石油財富,反而帶來了災難。《環球時報》記者在也門待過很長一段時間。曾有一個當地朋友和《環球時報》記者聊天時抱怨說,世界太不公平,阿拉伯半島是世界石油的漏斗,也門偏偏處于漏斗的把手位置,石油都流到鄰國去了。也門為其守住地中海與印度洋交通要沖,但國內蘊藏的石油還排不上中東國家的前十名。
也門建國歷史很短,雖然建立了現代國家,但整個國家實際上還是一個傳統部落社會的集合體,很多地方還處于部落生活狀態。在那里,人們對部族和教派領袖的忠誠度遠高于國家。也門的部落被稱為“阿拉伯部落之母”。《環球時報》記者在阿曼采訪時曾到一些部落首領家里做客,談起他們的淵源,都說是來自也門的,他們的“根兒”在也門。據稱,拉登的祖籍就是也門的哈達拉毛。“哈達拉毛”在阿拉伯語中的含義是,“他的來臨意味著死亡”,據稱是歷史上一位殺人如麻的部落酋長的稱號。許多人認為這反映出也門部落強悍好斗的性格。實際上,也門亂局的根源很多,部落武裝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也門的部落武裝經常會對過往行人和旅客進行綁架和殺害,曾經有韓國旅客在也門遇襲身亡,波蘭等歐洲國家駐也門的大使也曾遭到部落武裝綁架。部落武裝之間還會因為利益沖突導致血腥復仇,這些都造成階段性的地區不穩定。
槍支泛濫是也門動蕩的另一個根源。根據2005年美國的一項調查報告,也門民間共有槍支6000萬,平均每人3支槍,有“世界第一槍國”之稱。在也門槍支市場非常多,在也門首都薩那郊區,有3個較大的合法武器市場,那里可以買到手槍,還有沖鋒槍、重機槍、手榴彈、火箭筒以及各種彈藥。也門對買槍人的身份和數量沒有限制。盡管也門政府在機場出關時對槍支的檢查相對嚴格,但往往“意思”一下就能通融。一次記者曾有朋友以200美金購買了兩把袖珍左輪手槍,被機場安檢人員查扣,這位朋友以在旅游景點購買的禮品為由,又附上一點“小意思”,最后也可獲準通行。
西方擔心也門成恐怖分子“最大出口國”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也門這個國家的歷史和宗教矛盾非常復雜,既有部落之間的沖突,又有教派之間的爭斗,歷史上還分為南北也門并引起外部勢力不斷爭奪。還有西方殖民時期的歷史也是也門長時間的混亂之源。1934年,英國曾迫使也門承認英對南也門的占領,也門被分裂為南北兩方。在南方,英國“代理人制度”導致版圖四分五裂,當時面積僅28.7萬平方公里的南方被分為亞丁和多達22個蘇丹國、教長國和酋長國。面對這樣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問題,也門幾乎從來都沒有一屆強有力的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整個國家,目前仍有很多地區是也門政府無法控制的。自1962年北也門推翻王室建立共和制、1967年南也門獨立建國以來,南北也門共出現11位元首人物,除現任總統薩利赫外,其余10位或被推翻,或被暗殺,或流放國外。
如果不是新年發生美航班險被襲擊的事件,也門對于西方的威脅并不會被媒體和公眾所關注。但事實上,歐美國家的情報部門一直對于也門“不放心”。美國《華盛頓郵報》援引也門恐怖主義研究專家奧拜德的觀點說,也門雖小,但卻是全球恐怖主義的源頭。也門不僅是“基地”組織頭目拉登的祖籍,長期以來還是恐怖分子的出口國。美國蘭德公司曾發表報告稱,目前在伊拉克的外籍武裝分子中,沙特人最多,其次為也門人。數以千計的也門人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作戰,其中很多人返回也門。有報道稱,關塔那摩監獄如今剩下的198名囚犯,幾乎有一半來自也門。
李偉建說,長年的戰亂使也門非常貧窮。社會的不穩定和生活的貧困使也門的一些民眾很容易接受極端思想,這些都為恐怖主義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也門前總理巴杰麥勒就發出警告,也門的地下宗教學校正努力在本國的穆斯林青年中發展力量,如果政府不采取果斷措施的話,“將會給也門和青年一代帶來災難”,30多萬在這些宗教學校學習的青年未來可能淪為恐怖主義的工具。
《華盛頓郵報》分析說,“基地”組織雖然是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地“壯大”的,但卻是在也門和阿拉伯半島誕生的。現在很清楚,“基地”正在重返其源頭,在也門重新被孵化。
“美國軍事染指將把也門弄得一團糟”
對于西方應付也門恐怖勢力的新政策,一些西方媒體也提出質疑。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認為,西方遭遇此起彼伏的恐怖威脅,從根源上說還是西方外交政策的弊端所致。對于美國來說,奧巴馬總統雖然在中東策略上和前小布什政府相比有了積極的改觀,但增兵阿富汗也反映出,美國政府“換湯不換藥“的外交政策,這讓很多中東伊斯蘭國家對美國的不滿依舊存在,奧巴馬的行為只會讓美國在也門繼續樹敵。《每日電訊報》4日的評論也稱,英國將在5月舉行大選,在這個時候現任布朗政府不得不堅持已有的外交政策,也就是跟隨美國,保守黨也態度類似,這“無疑將把英國人又帶進了一個漫長的恐襲噩夢當中”。
在倫敦出版的阿拉伯文報紙《阿拉伯圣城報》4日發表了該報總編一篇題為“美國和也門:遲到的步驟”的評論。文章稱,也門已經經歷了長達多年的內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社會生態凋敝,為恐怖勢力的滋生和壯大提供了適宜的土壤。現在,也門驚動了美國,連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烏斯都不得不屈尊來訪,并帶去了奧巴馬要求也門助一臂之力的信。文章稱,事實上,也門的“能量”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沒準兒哪一天,還會有更大的恐怖事件發生。美國早就該關注也門問題了,但不是用軍事的方法,而是解決也門的民生問題,鏟除滋生恐怖的土壤。而現在,來自美國的大批軍事援助將涌向也門,說明也門要遭殃了,因為凡是美國軍事染指的地方,總會“一團糟”:在伊拉克是這樣,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是這樣,在也門也將同樣如此。▲
環球時報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