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記者 夏 穎
隨著中國鐵路技術的提高,中國企業正日益成為西方鐵路機車供應商的競爭對手。這些西方企業一方面受到中國市場的吸引,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轉讓過多技術給中國企業,因為這無異于為自己培養競爭對手。
據香港《南華早報》1月4日報道,外國鐵路機車生產商正在為是否進入中國市場大傷腦筋。中國鐵路機車市場的龐大誘惑力讓外國企業躍躍欲試。據估計,2009年至2012年,中國將在購買火車機車方面投入4500億元,這一數字是過去5年總和的兩倍。但是按照規定,如果外國鐵路機車生產商在中國生產和銷售其產品,必須和中國的機車生產商組建合資公司,并向中方轉讓或出售相關生產技術。
與此同時,中國機車制造者和歐洲同行的競爭也在明顯加劇。據歐洲媒體報道,中國南車公司正與西門子公司、龐巴迪運輸公司競標波蘭11輛電動火車頭的項目。另一家中國企業近期也在參與歐洲的一項電動機車項目,為此他們計劃向歐洲供應商購買機車牽引系統。中國北車公司于2009年為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提供了機車產品,這是中國首次將其產品銷往發達國家。一位香港市場分析師稱:“在東歐和非洲市場,中國企業所占的份額也會在兩三年內增加。”據估計,中國企業將贏得超過10%的世界火車機車市場份額。據一位英國企業負責人透露,“西門子和阿爾斯通在向中方提供機車生產技術時保留了其核心技術,在為中方培訓員工時也有意留下技術缺口。中方不會得到最好的技術?!?/p>
盡管這樣,歐洲企業還是擔心被中國高鐵技術超越。在德國一家著名企業就職高鐵專家烏利對記者說,中國的高鐵技術還有一個優勢——已經綜合了各個國家的技術。他認為,在5年內,中國技術將超越德法日等國。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對技術轉讓問題一向高度重視,“以市場換技術”是中國始終堅持的既定方針。金融危機正是讓西方向中國轉讓技術的最佳時機,這是互惠互利的好事?!?/p>
環球時報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