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特約記者 張家齊
折磨歐洲政界和軍工行業近20年的A400M軍用運輸機,剛剛在2009年12月11日成功首飛,便再次遭遇可能夭折的危險。據德國《金融時報》5日報道,由于與客戶談判陷入停滯,空中客車公司準備放棄A400M軍用運輸機。
A400M是一種戰術運輸機,巡航速度約為0.7馬赫,最大可用載荷達37噸,載重20噸時航程可達6368公里,投入使用后,可以大幅提高歐洲的作戰反應能力和遠程投送能力。該運輸機研發項目是迄今為止歐洲最大的軍事合作項目,其過程可謂一波三折。1993年,為替代日益老舊的C-130運輸機,歐洲“未來大型軍用運輸機合作體”的七個成員國(比利時、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和英國)簽訂諒解備忘錄,啟動了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可行性研究。但是,由于成員國之間對生產任務和研發經費的分配比例產生分歧,研發進度大受影響。英國首先宣布退出,意大利也開始采購C-130J,法國隨后在其年度財政預算中取消了經費預算。不過合作體仍堅持在1995年5月完成可行性研究,1996年開始轉入預研制階段。在經歷數次風雨波折之后,歐洲空客公司成立專門的軍用機部門接管該項目。1999年2月,“歐洲未來大型軍用運輸機”被正式命名為A400M。這之后,德國還曾移情別戀烏克蘭的安-70運輸機。而由于工程師計算機失誤,A400M個頭比計劃中大了很多。種種原因讓這個歐洲最大的軍備項目拖延了3年多的時間。2009年12月11日A400M在西班牙的成功首飛,終于讓歐洲看到成功的曙光。但在這緊要關頭,空客公司要求放棄,讓整個項目再次面臨夭折危險。
德國《金融時報》5日報道說,空客首席執行官恩德斯于2009年12月告知數名公司董事,由于該項目不斷延后,需要113億歐元的追加款,他本人不想繼續這項計劃,并準備中止一切研發工作。但是,原本已經花費200億歐元的7個國家不愿意付更多錢,于是談判陷入僵局。
針對空客公司的表態,德國政府明確表示,德國不會為空客不斷延誤造成的額外費用埋單。而德國經濟研究院的一名航空工業專家認為,“空客的表態可以被理解為對政府施加壓力,以增加對這個項目的支持。既然首飛已經成功,現在停止研發完全是胡扯”。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世界戰術軍用運輸機市場需求巨大,烏克蘭安-70運輸機雖然技術先進,但是由于缺乏資金,生產線陷于癱瘓,而美國的C-130J運輸機的原始設計相對落后,載重和貨艙尺寸偏小。美國的C-17和俄羅斯的伊爾-76改進型則主要爭奪戰略運輸機市場。因此,A400M有著廣闊的市場和較強的競爭力。已經挺過了眾多難關的A400M項目沒有理由在這時停止。▲
環球時報20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