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張曉娜
沈陽市北部污水處理廠,遼寧沈陽 110035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制有機復合肥應用市場的預測
劉 佳,張曉娜
沈陽市北部污水處理廠,遼寧沈陽 110035
我國可耕土地的有機質含量逐年下降,已經危害社會經濟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性發展,通過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工藝,簡單介紹污泥制有機復合肥應用市場的預測
有機復合肥;污泥;污水處理
目前,我國可耕作土地和畜牧土地約50%是較貧瘠土壤或沙壤土。由于長年原始耕作和無輪耕制度,表面耕土流失嚴重,甚至出現沙化現場。較肥沃土壤由于長期使用化肥,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出現板結。草場過度放牧植被失損嚴重,由于有機肥料短缺,牧草種植產量較低,嚴重制約畜牧業的發展。在防風沙造林、城市綠化方面,由于缺乏有機肥料,土壤不能得到改造,環境土地和荒山荒坡植樹造林的成活率較低,成材速率也較低,特別是經濟效益時間較長,嚴重影響了植樹造林的積極性。
根據對遼寧省西北部地區的調查,土地沙化,有機質含量下降對農業生產產生嚴重影響,土地抗旱能力明顯低下,據中科院農科所研究資料介紹: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省通過秸稈還田無耕種技術,3年可使土壤有機質增加20%,水土流失減少50%以上,抗旱能力增強,糧食產量增產一成以上。由此可看出增加土壤有機質是提高農業土地利用率的重要途徑之一。
遼寧省的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區,很大一部分綠化林地植被長勢不佳,特別是城市街道、公園的觀賞樹木、草坪生長緩慢易得病害,枝葉不繁茂,色澤不明亮,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美麗風貌,主要原因還是在樹木和草坪的種植是未利用有機肥料對土壤進行必要的改良,植物營養不良造成的。
我國北方地區,除吉林、黑龍江省的農業土地比較肥沃外(有機質每天減少)其它地區均呈現土壤有機質貧瘠問題。初步調查按每畝每年施用有機肥料500kg斤計算每年需要有機肥約3億t,如此之數量最佳的方法是秸稈還田,每年全部秸稈還田也需要5年的時間,才能使土壤恢復較好的種植土地條件,而廣大的農村長時間內還需要秸稈飼料和深加工經濟收入。因此,秸稈還田還不能大面積推廣,這樣就為有機復合肥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市場。根據市場調查,遼寧西北部地區的各市區是非常歡迎有機復合肥的供應,但要求肥料的價格要低一些,施用方便,直接供應,減少中間環節。目前,農村歡迎高質、低價的肥料,是減少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途徑。
城市建造森林公園、街道綠化、城市外圍防風沙林帶等均需要大量的有機肥料改良土壤,提高植樹成活率和生長速度。而有機復合肥料可以滿足上述要求,還可以達到抗旱、抗病蟲害的作用。因此,使用有機復合肥料具有很大的市場潛能和社會、經濟、環境效益。根據城市人均3.0m~5.0m的綠化面積,大、中型城市每年用于綠化肥料可達10 000~30 000t,加上城市外郊防護林建設用肥可達到3萬t~6萬t/年,另外加上城市管轄的市縣用肥料可達到5萬t~8萬t/年,就環境保護一項的用肥量相當大,從長遠目標和持續發展角度看,有機復合肥料的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根據對貧困地區農村的調查(遼寧中、西、北部),農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技術知識落后、生產工具落后、資源缺乏、土地耕作利用不合理、種植結構不合理和土壤肥力和抗災能力低下等。土壤肥力低下(有機質缺乏)是普遍的影響因素,土地耕作惡性循環之本,農民對有機肥有很強烈的渴望。而各廠家生產的有機復合肥價格偏高且肥效和改良土壤功效不夠理想,一般收入的農民很難接受,因此應用不很廣泛。農民更需要肥效長、對改良土壤、抗旱能力強的有機復合肥且價格較低。根據對康平、法庫兩縣的有關領導調查,他們希望城市有機垃圾和人糞便經處理后銷售給農民,在價格合理條件下有多少要多少。
城市污水處理廠每天產生大量的有機污泥(人糞便、食品和糧食棄物等),這些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和纖維,特別是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體,污泥(干重)的有機質大于40%,氮、磷、鉀的含量也很高。對這部分污泥的處理和處置是城市市政部門的一個負擔,每年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場地。而將其制成有機復合肥,可以廣泛用于農田、草場、造林、果圓、綠化、苗木培育和庭園花卉等。
對于含有一定量重金屬的污泥可以加工成復合肥用于貧瘠土地、苗圃、林地、草場、花卉、綠化等,也可以添加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方式,稀釋濃度而達到廣泛使用條件。
污泥有機復合肥生產有機復合肥必須經過70~80℃熱熟干燥處理,分解有機物和殺滅寄生蟲、細菌,制成顆粒,袋裝出結,以利運輸、施肥。
污泥有機復合肥生產要根據不同的農作物和樹種要求進行合適科學的配方。污泥有機復合肥主要用于種植的基肥。因此,其改良土壤的長效性應更加重要。
我國可耕土地的有機質含量逐年下降,已經危害社會經濟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性發展,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希望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的利用能夠在改變這一問題上作出貢獻。

[1]金儒森,劉永齡著.“污泥處置”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北京:1982:63-296.
[2]田寧寧,等.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及利用途徑研究[J].環境保護,2000,2:18-20.
[3]林春野.污泥農用對土壤及作物的影響[J].農業環境保護,1994,13(1):3-25.
TV22
A
1674-6708(2010)22-0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