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國際空間站已進入“暮色地帶”。
國際空間站在距地面280英里(約合480公里)的高空飛行,每90分鐘繞地球飛行一圈。每到夜晚,國際空間站從頭頂飛過的時候,我們并不一定能看到,因為在大約30%的時間里,它被地球陰影所籠罩。不過,國際空間站的軌道每年會有一次與所謂的“晝夜明暗界限”(地球晝側與夜側邊界的永久暮色區域)接近于平行。
一旦進入這個區域,當國際空間站每次從頭頂經過時,從黃昏到第二天拂曉,我們的肉眼都能看到。美宇航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威廉姆-庫克表示:“這是觀測天空的絕佳機會,因為國際空間站的飛行軌道始終保持那種方位,直至7月2日,它將處于陽光照射之下。這意味著,你擁有特別的觀測機會,可以一晚看到三到五次國際空間站?!?/p>
國際空間站的建設接近于完成,目前相當于一個美國標準橄欖球場大小。國際空間站表面被發光金屬和大量高反射性太陽能電池板覆蓋,這樣,肉眼也能相對容易地看到它,即便是從城市中心。偶爾,國際空間站會是夜空中僅次于月球的第二亮點。國際空間站以每小時1.7萬英里(約合27350公里)的速度繞地球軌道飛行,看上去就像一顆迅速從天際劃過的流星,會在約兩到四分鐘內在天空畫一道圓弧。
庫克指出,我們很容易辨別出國際空間站和飛機的不同,因為前者始終會發出白光。近年來,業余天文愛好者可以通過安設在院子里的望遠鏡,跟蹤和拍攝國際空間站的照片。庫克說,人們現在可以“清楚看到結構性細節,比如空間站太空艙、太陽能電池板,甚至有的時候,還能看到空間站與航天飛機對接后的畫面?!?/p>
與許多氣象和通信衛星不同,國際空間站的飛行路線并不是處于地球靜止軌道——這一軌道令衛星始終保持在地球某個點的上空,相反,它總是不斷變換其相對于地球的位置,所以,某些地區的觀測者并不一定能看到。為查明世界上某個重要城市何時、何地能看到國際空間站,空間氣候網站專門有一套在線衛星跟蹤工具,可以確定未來飛越的日期、具體時間和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