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瀟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中定位與選址的思考
——以成都犀浦 -土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為例
白 瀟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對我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情況進行較詳細闡述,并以集聚區定位重復這一問題為切入點,結合案例對集聚區規劃中如何合理定位與選址進行探討,提出應在梳理資源、挖掘核心的前提下明確發展定位,應以五大要素為導向進行合理選址。
現代服務業; 集聚區; 規劃; 定位; 選址
現代服務業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既包括傳統服務行業經過現代技術、現代理念與現代管理模式改造后的發展,更強調一些面向生產、面向企業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出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的重大趨勢。作為聯系空間分散的經濟活動的紐帶,現代服務業已成為提升城市功能、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因此,構建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揮服務業集聚效應的理念也逐步成為我國各大城市發展的共識。
1997年 9月,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首次提到了“現代服務業”一詞。步入21世紀后,現代服務業開始在我國蓬勃發展,呈現增長快、數量大的特點。其中,以香港、上海、北京等地為先行者,同樣也最具代表性。
香港作為一個完全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它沒有編制過單獨的服務業布局規劃,但在《2030香港發展策略》(以下簡稱《策略》)中,辦公樓作為香港服務業發展的載體,其面積的預測成為了主要研究內容。根據《策略》,香港在隨后的實際操作中,對甲級寫字樓、一般商業用房和特殊工業用房中短期、長期的對辦公樓面積的需求,每年根據辦公樓的空置情況,進行調控[1]。
上海于 2005年編制完成了《上海市中心城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布局規劃》。其以中心城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載體,依托各區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突出強勢產業,規劃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包括外灘及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西藏路環人民廣場現代商務區;淮海中路國際時尚商務區;南京西路專業服務商務區;不夜城現代交通商務區;長風生態商務區等,使之成為集功能和形象為一體的現代服務業新亮點,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也由 1990年的 31.9%上升到2007年的51.9%。
北京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主要在文化創意領域, 2006年底首批認定1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第二批11個又于 2008年 4月授牌。自認定集聚區以來,2006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總收入 3614.8億元,增長 29.4%,創造增加值812億元,增長15.9%,占全市GDP比重達到10.3%。2007年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文化創意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共實現收入超過 4000億元,增長19%以上,推動了北京市產業結構的轉型[2]。
隨著香港、上海、北京等地的示范作用,現代服務業在我國各大城市飛速發展,而其中大多數類似于上海、北京,把構筑“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作為實現服務業總量擴張、結構提升的重要舉措。
然而隨著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快速發展,各地在其規劃建設中也出現諸如定位重復,缺乏發展依托;關注經濟功能,忽視人本設計;多頭管理導致發展方向弱化,難以形成合力;高度集聚與合理分散之間的博弈等問題,其中又以定位重復,缺乏發展依托這一問題最為鮮明。本文則以此為切入點,對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規劃進行探討。
定位重復往往指集聚區在產業發展方向上雷同;而缺乏發展依托則是指缺乏其他產業和各種必要條件的支撐,不能與制造業等其他相關的產業相互帶動發展。它們與集聚區的發展條件分析及選址的合理性有著密切的關系,若是在這一系列過程中缺乏合理性,往往會產生上面所提到的問題。
那么怎樣條件分析與位置選擇的才更為合理?
發展條件分析是一個嚴密的分析推導過程,其關鍵在于對區域各種資源的梳理,挖掘核心資源,通過其核心資源的價值發現,促進土地、產業的價值最大化。例如上海江灣——五角場科教商務區便是深度挖掘區域內同濟等高校衍生出的一系列科教資源和軌道交通資源,以此為發展的核心動力,明確其科教商務區的戰略定位,最終成為上海城市副中心之一。
而選址是一個有著極強導向性的判斷過程,其關鍵是明確以下幾個方面。
(1)現有基礎:區域現有的服務業的基礎,包括服務業的發展態勢、現狀產業門類及其分布特點是集聚區選址的重要考慮因素。
(2)需求導向:服務業具有產品服務的不可分性,即服務的生產與消費、交易同時進行的特點,使得現代服務業必須在客戶需求較大的區域聚集,這也是服務企業集群與制造企業集群在形成原因上最大的差異[3]。
(3)資源導向:即前面所提到的核心資源,集聚區對這些決定區域發展方向的資源有著強烈的依附性,在空間和業態上,集聚區與核心資源都是共生關系:集聚區將核心資源的價值更大化,核心資源提供集聚區產業發展的動力。
(4)政策導向:政府對區域服務業的發展,往往在空間、產業上都會有相關的思路、規劃及政策。這一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導推動,也是集聚區選址考慮的重要因素。
(5)用地條件:要在空間上落實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用地條件是關鍵因素。因為建筑作為現代服務業的物質載體,它依附于土地。只有用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現代服務業才會在空間上實現集聚。
下文將結合犀浦 -土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這一案例,對集聚區定位和選址的思考進行進一步闡述。
犀浦 -土橋片區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是成灌走廊向都江堰方向軸線發展的端點,在中心城及成灌走廊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節點作用。
片區擁有多元化的資源條件,其現代服務業的定位從其核心資源的挖掘入手,筆者認為其中最核心的,也是驅動片區現代服務業集聚的,包括五大關鍵動力資源。
3.1.1 省級行政辦公資源
四川省省級機關行政辦公區擬選址于片區東南側。據估計,省級機關行政辦公區就業人口約 4萬人,不僅形成該區域就業的高度集聚,而且將促進社會經濟的多方面同步發展,包括引導中心城就業與居住的轉移,帶來商務會議的集中、高端人群的聚集、商業服務的完善、康體休閑的配套等。
3.1.2 軌道交通資源
地鐵 2號線,南北向經過整個片區,且設有 2個換乘站點。其作為未來中心城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區域,將帶來商業的集聚和辦公的蔓延。特別是在站點周邊,商用物業對地鐵的需求性巨大,也是地鐵開通的最大受益者;而地鐵的延伸、經濟發展優勢、政府區劃以及企業規模的擴大等諸多綜合因素,將促使城市功能與辦公需求轉向城市周邊地區梯度轉移。
現已開通的成灌快鐵同樣經過整個片區,使犀浦 -土橋片區進一步融入成青熱線之中,借勢都江堰休閑旅游高地的人氣集聚,截流過境通勤及旅游人流,形成消費目的地。而且快鐵與地鐵 2號線交匯于犀浦站和金牛支渠站,實現軌道交通一體化換乘,必將帶來大量人氣的聚集。
3.1.3 高科技產業資源
臨近犀浦、土橋片區的高新西區、金牛高科技園區已初具規模,在中心城西北部形成集成電路、軟件研發、生物制藥和精密機械制造等主導產業集聚。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高科技園區的發展單一,依然是傳統的單純工業區,缺少配套服務。借此契機,犀浦-土橋片區可以通過競合的方式成為高科技園區現代服務業外圍職能區,配套商務服務集群的承載地。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自我保健意識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健康習慣養成率的比較。
3.1.4 教育、人才資源
犀浦 -土橋片區周邊分布了包括西南交通大學、成都外國語大學、紡織專科學校、電子科技大學在內的大量高校。多樣化的教育機構為片區知識創新產業發展積累了大量科教、人才資源,形成中心城內僅有的大學城功能片區,有條件成為科技研發、知識創新的發展平臺。
3.1.5 人居環境資源
犀浦 -土橋片區位于成都中心城上風上水位置,其優質的人居、生態環境是天然的資源優勢。隨著城市的發展,犀浦、土橋片區現狀已建成君臨天下別墅、新里派克公館、西江月等高品質樓盤,此外,在沙西線東側,緊鄰片區的位置,將打造約 200 hm2畝成都最大的生態湖區。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人口西移趨勢明顯。
綜上分析,犀浦-土橋片區有基礎成為中心城功能外溢的承接區,成為現代服務業職能區,配套商務服務集群的承載地。
故其現代服務業趨向于配套商貿業、科教文化產業、商務服務等三大門類(圖1)。

圖 1 產業及功能選擇示意
因此,對片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定位是西部創新型高端商業商務中心。
首先從上文提到的現有基礎、用地條件、資源導向、政策導向、需求導向五個方面分析
(2)用地條件:片區內可利用土地主要分布于成灌路沿線。
(3)資源導向:省級行政辦公區的選址,地鐵 2號線、成灌快鐵的若干站點,高集聚度的高校群資源,高新西區、金牛高科形成的高科技資源都應與集聚區的選址相結合。
(4)政策導向:《成都市服務業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2)》提出的“一核集聚、四城輻射、兩帶帶動”結構;《中心城商業網點布局規劃》中,以犀浦場鎮為基礎規劃的郫縣犀浦商業次中心;《金牛區經濟發展戰略綱要(2010-2014)》對金牛高科的總部經濟定位等都應作為集聚區選址的政策導向考慮。
(5)需求導向:省級行政辦公區將會帶來近 4萬的高端就業人口,而片區大量的高品質樓盤也會引發人口西移,這些資源所在區域將會產生大量的服務業需求。
其次,資源、土地、政策、需求等條件在片區空間上的反映,并非完全聚集,無法形成一個大規模、高度集聚的綜合現代服務業區域。所以在選址上,筆者認為應當以“適度集聚、合理分散、集散結合、互有特色”的原則,形成五個一定規模的現代服務業重點集聚區:○土橋商務商業港(政務服務、商業服務聚集區);○犀浦時尚商務中心(商務辦公、休閑服務聚集區);○犀浦現代商業中心(商業消費聚集區);○犀浦科技創智園(知識創新服務聚集區);○土橋科技商務經濟園區(總部商務經濟集聚區)。
而根據 5個重點集聚區功能劃分,則可形成“一圈二園”的總體結構。
“一圈”即浦橋商圈,由成灌路沿線的犀浦現代商業中心、犀浦時尚商務中心及土橋商務商業港構成,通過軌道交通及成灌路的強通達性,形成以現代服務業重點集聚區為節點的串珠狀商圈。其中:犀浦現代商業中心—結合地鐵 2號線犀浦換乘點,依托犀浦場鎮的商業基礎,形成服務犀浦片區、高新西區及周邊高校群的商業集聚區。
犀浦時尚商務中心—結合成灌快鐵金牛支渠站點、成灌路及金周路設置,依托軌道交通及城市主干道的人流集聚力,形成近端服務高新西區、犀浦片區遠端輻射省政府新址的商務辦公、休閑服務聚集區。
土橋商務商業港—依托土橋場鎮,結合地鐵 2號線信息路站點設置,形成即是輻射土橋片區的商業中心,又依托省政府提供政務性商務服務的商務商業集聚區。
“二園”由依托區域內科研教育、科技經濟資源形成的犀浦科技創智園和土橋科技商務經濟園區構成。其中:犀浦科技創智園—依托西南交大等高校群,結合地鐵六號線生態站設置,形成“研發設計型知識創新”為主體的文化產業、科研教育集聚區。
土橋科技商務園區—依托金牛高科技園區,臨近地鐵 2號線信息路站點設置,形成以總部經濟為主的商務服務集聚區。
綜上所述,準確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定位源至其資源的梳理、核心資源的深度挖掘,以左右其發展的資源為導向,進而明確集聚區的定位。而空間上的選址,則是需要多維度的準確判斷,在系統分析業態基礎、資源導向、需求導向、政策導向、用地條件前提下,結合集聚區的定位,做出合理的選址。
筆者對于集聚區定位與選址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但由于該方法應用的案例有限,需要在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的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1] 曾九利,李磊,李萬勇,等.成都市現代服務業空間布局規劃[R].成都: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09
[2] 孫菲菲,許慶明,汪建坤.我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現狀、問題以及對策[J].學習與實踐,2009(9)
[3] 張琛.關于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生產力研究,2009(24)
[4] 何駿,劉杰.全球視野下中國構建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對策研究[J].科學·經濟·社會,2009(4)
[5] 吳家喜.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方法研究——以上海國際汽車城商務核心區為例[J].經濟論壇,2008(5)
TU894.13
A
201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