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堅
(紹興文理學院紡織服裝系,浙江 紹興 312000)
服裝品牌課程是高等院校服裝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它是對整個服裝課程從設計-工藝制造-銷售這樣一個循環的完整覆蓋。服裝品牌課程是各種理論和技藝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因為“作為藝工結合、文理滲透的服裝設計與工程的專業,其學生為藝術和工程相結合的藝術工學復合型人才。其專業課程體系應以應用為目的,以服裝設計、現場生產、管理與營銷等技術管理規范和相應的標準使用等應用為主的內容框架,溝通產業理論、服裝企業管理、商品策劃、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課程之間的聯系。屬于應用性極強的專門知識體系。其課程具有‘藝術技術一體化’ 、‘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特點[1]。”
服裝品牌策劃課恰恰正好符合上述所說的重要事實,而且在整個服裝教學中極為重要。但是由于商業上的不可確定性,造成了這門課程容易和真正的服裝市場鏈接上存在問題,從而引起用人單位和學生以及老師三方面的苦惱。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更適用于服裝品牌課程的教學建設和改革。今天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由中學帶來的習慣就是“填鴨式”教學,中學“填”得多了,到了大學一下子也改不過來,還是喜歡被動的學習思維方式,喜歡老師在上面滔滔不絕的講,不會提出問題,也不善于質疑。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學習上的懶漢行為,因為學問、學問,是既要會學,又要會問,所以如何改變學生的這一學習思維習慣,增加其能動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程改革前提。
所有服裝專業教師都知道,服裝設計專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時尚資訊更新很快,所以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和技法的學習,更要重視新的流行風格和新的材料和技法的更新,關注服裝品牌的新案例,注重對其他流行時尚的討論與點評,總而言之,要跟上整個時尚界的更新速度。否則就會落伍,而落伍在服裝業就意味著被淘汰,就意味著服裝品牌的消亡。所以時時對課程內容予以更新是服裝學科獨特的要求,而將新涌現的信息點與已知的理論進行合理的鏈接是每個服裝教學老師不得不提前先做的功課,否則很可能因知識老化而被淘汰或者被學生厭倦。
如今在很多大學的課堂上,在服裝教學中,即使增加了多媒體教學,但是由于教務系統的模式要求,傳統的黑板+教室傳統教學模式依然被奉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和模式,特別是在很多學校緊縮教學課時的情況下,許多專業老師并不能夠用有效的手段完成教學過程,大部分時候還是在學校行政指令的指揮下被迫或者是不由自主強行對學生實施知識灌輸。而這不僅極大程度地使教師的科研和教學直接脫節,而且還花費了教師極大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各種各樣合適的案例,而不是直接從自己的科研或者項目中直接以身說法; 同時,由于實踐的機會少,加上教師自身的精力和體力的有限性,使得這個新興的服裝品牌教學課程建設不可置疑地帶有片面性。因為整個學校資源和學校教學模式提供的方式是封閉的,陳舊的。學生完全喪失了對于整個課程的主動性,完全迷失在被動的接受之中,這樣的行為勢必使得服裝品牌課程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從而在面對整個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前沿時尚的服裝業時,這樣的課程教學無疑根本不具備挑戰性和應對性。當然很多時候也談不上好的教學效果和良好的社會適應性。
我建議學生可以參與對時尚信息資源的選擇和收集,讓學生明白自己將培養對于市場新鮮的感應度,而所收集資料將配合教師講授的服裝品牌理論知識點,從而完成對二者的有機結合。這樣由一方向另一方傳授知識形成為二者互通有無,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這樣學生將成為教師龐大的資源庫,負責收集和采樣,這樣每位學生采集的新信息點都可以和教師的知識點有效地融合起來,從而完成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而且根據不同地區和學校的特點容易形成具有自己學校和教師的獨特的教學體系和理論,并為市場和社會所接受。因為在新信息的收集中,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每位學生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國際互聯網迅速跟蹤國內外業界在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而大學圖書館通常擁有豐富的國內外圖書資料和最新的學術期刊,只要善加利用就可以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學到方法并足可以保證他們收集到服裝品牌策劃課程理論資料的需要。學生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例如進行網上搜集服裝品牌案例、搜集服裝品牌LOGO、搜集市場調查問卷、搜集其他學校的相關精品課程的內容。搜集工作會使得學生從被動者變為主動者,從而極大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會明白下一步他們將干什么,逐步理清課程關系。當然龐大的信息搜集工作也消耗了他們大量的時間,某種程度上也使得他們不得不更勤奮。
不可否認年輕的學生們對時尚敏感度的把握能力是很強的,而且他們熟悉網絡工具,精力也異常充沛,在熱情的驅使下,一定會找出大堆的信息。教師可以在他們搜集的大量信息中可以理出一些最新的和有效的信息點,當然這其中會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甄別,從而進行刪除或者保留。與此同時,最挑戰教師智商的事情就是教師必須通過學生所提供的信息,有效地和已知知識點相聯系,找出相關性,發現繼承和革新的地方在哪里,以便可以在邏輯上加以理順,再傳授給學生。因為這些都是學生提供的資料,他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只有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度和接受度,知識最終才會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接受,而老師也會從許多無效的教學中解脫出來,而不做完全意義上的“傳聲筒”。這對于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是非常好的事情;而且對于教師來講,在此大量信息更新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 對于學校的服裝品牌教學來講,相信也將成為可貴的教學特色。
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各位學生的努力之后,師生將共同完成分享和探索服裝信息點和知識點之間的求證,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和學,二者互相促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一般來講教學中更為重要的部分就是求證。找到信息點和知識點的關鍵所在,并且對比求證,以真正搞清楚教學中應該明白的“重點”和“難點”,并以期有自己的“創新點”。學生在分享新鮮的“信息點”的時候,要真正明白可以和哪些理論契合。同樣,要明白哪些理論可以運用到新出現的信息中,這對學生來說,不僅是“問”,也是“學”。而對老師來說,這不僅是“教”,也是“學”。不僅是“上課”,與此同時也是在“做學問”。很多命題也許將會從當中找到,并想法予以研究解決[2]。
按照上述建設性意見,關鍵步驟如圖1。

圖1 關鍵步驟圖
逃離“填鴨”的學習狀態之后。學生主動學習過程將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自主研究能力、自主篩選有價值信息的能力、交流與溝通能力、專業分析能力等。通過體驗性的改變突破思維定勢,學生容易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權衡和思考,而不是對知識點的死記硬背,應付差事。要想縮短從學校到社會的距離,要想對于理論與實踐完全脫離的現象有突破性進展,這點尤其重要。思維和方法將是最好的突破口。因為許多知識畢竟是要在實踐中才可以真正明白的。如果學生在學校完全不了解服裝品牌的相關問題,那么在踏入社會工作時就會百般無頭緒,真正是無從下手; 不僅學生會有挫敗感; 用人單位也會很失望; 而這樣的反饋無疑就是對現有服裝品牌教學的否定。
為了特別突出這一點,我們可以為此做個中外對比,以外國教學案例為例:法國教授服裝設計的藝術院校,學制兩年。第一年的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到服裝市場上進行調研。了解,分析市場,尋找服裝企業的發展空間,確定服裝的市場定位,目標消費群等。第二年才真正學習服裝設計的基礎知識。將服裝設計的定位直指市場,是符合服裝設計的實用性原則的。因此,要啟發學生主動關注服裝市場導向[3]。因此中國的服裝教學若想有所突破就一定要明白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尤其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的努力必須是在關鍵點上突破。
服裝品牌策劃課程是個融入多門學科知識的課程,掌握得好,對于市場化日新的服裝產業來講,學生將會有著從理性到感性的全景式認識。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與此同時對于其他學科的認識和學習也有很大裨益。
這是因為服裝品牌策劃是在了解認識服裝材料知識,掌握服裝設計能力,熟練運用服裝工藝打板制作技術,了解消費者需求,市場趨勢和如何銷售基礎上的一門高瞻遠矚的學科,它從不同角度完成了對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各個方面知識的修補和完善,而這一切不僅需要極多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需要學生可以通過這些知識,理性地專業地處理相關服裝品牌的許多問題。
[1]陳東生,甘應進. 論藝術工學特色服裝專業人才及其培養[J]. 藝術教育,2008(12):57-59.
[2]譚國亮. 課程“流動資源”的超循環管理——以“服裝品牌策劃”課為例[J]. 藝術百家, 2009(6): 194-196.
[3]張靖. 論戲曲服裝設計課程的合理結構與未來趨勢[J]. 戲曲藝術, 2008(2):123-125,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