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谷歌聲稱在華受到攻擊的風波尚未平息,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又拋出“德國企業也和谷歌一樣遭受中國間諜攻擊”的論調,并直指在德的3萬名中國留學生、學者和教授是“躲在暗處的間諜”。
德國經濟大報《商報》16日以“憲法保衛局警告高度威脅”為題寫道,和谷歌一樣,德國企業也遭到來自中國網絡間諜的攻擊。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官員在接受該報采訪時表示,自2005年以來,中國一直對德國企業進行秘密間諜活動,在德的60%工業間諜為中國人。
憲法保衛局還“特別提醒”說,具有創新尖端技術的德國中型企業是中國間諜的“最愛”。在德國生活著3萬名中國留學生、學者、教授、外交官和技術人員,其中不少在德國國家科研項目和企業部門進行各種不同工作,他們會給德國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按照憲法保衛局的說法,這些人都“在暗處繼續著活動”,可是德國大多數企業“并不重視這種情況”。
報道稱,2007年中國黑客就攻擊過聯邦總理府和經濟部以及科學研究部的電腦。最近,德國聯邦信息技術安全局和柏林-波恩聯邦信息部門等400個聯邦機構和4萬臺電腦也遭到攻擊。為此,這些部門每年得花7000萬歐元進行保護。德國聯邦情報局掌握了一張中國間諜機構名單,這些機構名義上是中國在德國的研發中心,實際上卻從事經濟間諜活動。
與此同時,德國《明星》周刊16日稱該刊位于上海的辦公室遭到黑客攻擊。報道稱,《明星》周刊的女編輯收到一封間諜病毒郵件。《明星》周刊主編奧斯特康恩斷定,這背后是一個非常專業或國家的機構在操縱。據稱,其他國家駐華記者也收到了病毒郵件。
德媒和一些情報機構亂炒“中國間諜”給在德華人帶來極為惡劣的影響。中國專家多次警告,如果這種不負責任的宣傳持續下去,很可能會影響到兩國關系。▲
環球時報201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