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平
(江蘇東南交通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8)
砂性土在路基施工中的控制要點
潘振平
(江蘇東南交通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8)
本文主要介紹砂性土在路基填筑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和施工性能、影響壓實的因素以及要采取的控制。
砂性土;路基填筑;含水量;壓實度
江海高速公路地處長江三角洲沖擊平原,我公司監理的HA4標位于南通市海安縣,總土方為102.73萬方,采用5%灰土處理填筑,路基中部填土為30%的素土。施工用土為取土坑集中取土,全線取土坑用地共需570畝。沿線取土坑土質以粉砂土、亞砂土為主,取土坑中土樣含水量最高可達40%以上。水位埋深在0.5-3.0m之間,土層的透水性較好。
施工質量控制主要是對其壓實質量的控制,與壓實度最相關的因素之一是含水量,粉砂土的毛細孔發達,土極易吸水也容易蒸發失水。這種特性使施工過程中的含水量控制比較困難,從而導致壓實質量比較難控制。
通過取土坑的標準擊實試驗得出:素土的最大干密度為1.73g/cm3,最佳含水量為15.7%,5%灰土最大干密度為1.68g/cm3,最佳含水量為17.4%(如圖所示)
根據平行試驗結果,素土:ρdmax=1.73g/cm3,Wo=15.7%

根據平行試驗結果,5%的灰土:ρdmax=1.68g/cm3,Wo=17.4%

由當土質、壓實功能和壓實方法不變時,土的干密度隨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當干密度達到某一最大值時,含水量的增加反而使干密度降低(如上表)。因此按規范要求碾壓時的含水量應該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圍內方可滿足施工要求。為了滿足路基含水量的要求,路基用土須經過晾曬、翻拌,以降低土的天然含水量。該標段開始進行路基填筑施工時,已經進入九月份以后,氣溫較低,取土場的土的天然含水量較大,路基填料翻曬時間過長,一般須10-15天,方可進行碾壓成型,嚴重制約了路基大規模的施工。因此控制好土的天然含水量就變成了重點,為此我們采取兩種方案:
一種在K90+200的取土坑里,按傳統方法,用挖掘機進行翻土、爽水,這種方法受天氣影比較大,且爽水時間比較長,但能夠提高機械使用效率。

圖示為挖機在土場翻土后的效果圖
另一種在K92+300的取土坑采用深井井點降水施工措施以降低取土坑土的天然含水量。管井井點就是沿取土坑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個管井,每個管井單獨用一臺水泵不斷抽水來降低水位。本方法具有操作比較容簡單;井點制作、降水操作工藝比較成熟,尤其對透水性強的砂性土,效果快,還不受雨天的影響,缺點是:要不停的抽水,以降低水位。

圖示為井點降水后的效果圖
砂性土的顆粒非常細,具有表面水分散失比較快且容易返潮特點。如果填土過厚,翻曬不容易翻透,易產生夾層。通過對粉砂土路基施工特點的總結,粉土路基施工填層松鋪厚度控制在25cm以內,壓實厚度在20cm以下,這樣易滿足壓實度的要求,也能保證摻灰的均勻性。
摻灰。首先每10m打一灰格,根據設計的灰劑量,計算所需摻的石灰量。把消解好的白灰運至工地后倒入指定的方格中,然后使用裝載機布灰,人工輔助找平,完畢后必須檢查布灰均勻性,為了防止未燒透的石塊上路現象,采用專人負責剔除石塊。
每方灰土摻灰公式:


A:土方數量
ρ干:灰土的最大干密度
B壓:灰土的壓實度
C摻:摻入的石灰量
灰土拌和:先使用兩臺旋耕機拌合二遍,之后使用鏵犁翻拌,然后使用路拌機拌和,拌和時需重疊50cm拌和,以防有漏拌現象,在拌和過程中派專人負責檢查拌和深度,防止有夾層出現。拌合后灰土色澤一致,無土條、灰條、花面,根據施工面積按規定頻率做灰劑量試驗,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
土是三相體,土粒為骨架,土顆粒之間的空隙為水份和氣體所占據,壓實的目的在于使土粒重新組合,彼此擠緊,孔隙縮小,土的單位重量提高,形成密實整體,最終導致強度和穩定性增加,土的壓實度與含水量、壓實功能、壓實方法有密切關系。
壓實機械的選擇。在公路施工中,路基的壓實類型通常有靜壓、振動壓實、夯實等類型,壓實機具有光輪壓路機、膠輪壓路機、輪胎壓路機等幾種。施工中,碾壓時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碾壓。施工過程中要根據土層所處層位不同,即要求達到的壓實度標準的不同選擇壓實遍數。必須層層檢驗壓實度,碾壓過程中要求做好碾壓記錄,并根據記錄做好壓實度檢測,繪制出碾壓參數-壓實度曲線,確定施工時控制的碾壓遍數及碾壓組合,路基施工壓實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粉質土填筑路基的壓實,其狀態是由松散到密實,所以壓路機振動頻率應由低頻向高頻擴展,首先低頻強振,基本密實后換高頻擋,自然變弱振,最后用振動壓路機靜壓,以消除振動壓路機強振和弱振對表面產生的影響,如果表面起皮現象比較嚴重,可以采用膠輪進行復壓。
由于粉性土具有浸水時很快濕透,易成流體狀態的特性,如果在雨季施工中沒有及時做好防護措施,在被雨水浸透的情況下,邊坡部分的土基強度大幅度降低,路基表面的積水,如果在較低的路基處流出,極易沖刷成一道又深又窄的水槽,甚至影響路基施工質量及外觀形象。所以粉性土路基的雨季施工也成為施工中應重點注意的事項。為有效防止路基的沖刷破壞,使施工能夠順利進行,應及時修建攔水埂、急流槽和邊溝等臨時排水設施,并使排水溝的出口通至橋涵出口處,保證能及時排除積水,必要時采取水泵抽水等強制排水措施。

附表 路基的壓實度標準
根據施工現場施工情況,在素土施工時,當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3%范圍內時,粉質土比較容易壓實,而灰土摻灰前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5%范圍內時,應及時摻灰翻拌碾壓。粉質土粘性比較小,在外力強作用下,粉質土極易形成擾動破壞,極易處于松散狀態,因此施工碾壓成型后,應立即封閉交通。在粉質土的壓實過程中,應采用振動碾壓和靜壓相結合的方式,在滿足壓實度的要求下,采用膠輪壓路機收面。
合理劃分施工區段,路基填筑時可分為五個區段,即上土區、施工區、碾壓區、自檢區、驗收區,分段后組織流水作業施工,區段長度宜為100-150m。
施工時應該提前降低土天然含水量,縮短施工同期,加快施工進度,減少施工成本。
[1]李鴻志,李光遠.砂性土路基填筑施工技術及工藝[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