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極大地推動了全國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人格健康的大學生已成為各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標。
師范生正處于青春期,突出的問題表現為:學習心理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情緒心理問題、擇業心理準備等。針對學生的成長中的心理問題,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學校的整體工作中,結合學校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特點確定目標為: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加強心理培養與訓練,挖掘個體的潛能,使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心理品質,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從師的心理素質,掌握調節不良情緒的方法,塑造人格健康的師范生。
在大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更關系到民族素質的提高。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與維護,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因此學校應建立起全員重視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機構。組建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德育校長
副組長:學工處處長(負責日常工作)
心理教育教研室主任(負責心理輔導)
組 員:心理專業的教師及全校的每位教師
組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學生日常心理問題的發現與教育由學工處、全體班主任及每位教師負責;專業輔導與訓練由心理教育專業教師負責。建立以專職教師為主,學生輔導員、班主任為骨干,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形成全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責的局面。
建構密切聯系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把寢室長、班級干部、班主任、輔導員和學校有關部門與領導、學生家長、社會醫療機構等力量有機整合起來,組成了心理危機干預網絡。學校、心理咨詢老師、班主任、學生骨干發現學生有心理危機苗頭時,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防止突發事件發生。
開設心理課,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工作。
開設《基礎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等必修課,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學習,普及心理健康常識。讓學生重視自己的成長,正視自己的心理,學會解讀自己的內心世界。開設《就業指導》課,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就業前的指導與心理訓練,減輕學生就業前的恐懼心理與茫然心理,為就業提前作好心理準備。
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團體心理訓練課》,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訓練、情緒心理訓練、人際心理訓練、意志心理訓練、從教心理訓練等,使師范生成為心理健康和從教心理素質過硬的未來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組織講座、辯論會等各種形式的心理教育宣傳活動,在校內形成人人重視心理健康的氛圍。
從入學開始進行入學教育,幫助學生從心理上盡快適應新的生活。幫助新生走出剛入學時的彷徨,盡快適應生活,找準學習、生活的坐標。
根據學生的共性心理需求,請專家和本校的教師進行專題講座,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戀愛觀和就業的信心。
組織大學生辯論會,使學生學會正確的分析問題,端正認識,明確在校學習中何為重,促進其心理逐漸成熟。
我校把每年的5月和10月定為心理健康和文明修身月,為營造積極、健康、高雅的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成立課外心理活動小組,;創辦心理健康手抄報;開辟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欄;不定期地制作了宣傳板,以豐富的內容、活潑多樣的形式,引起師生關注,起到了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宣傳和教育作用。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心理問卷調查。我們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給每個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并定期進行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如新生的心理適應問卷調查、學習心理調查等,主動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過程,及時了解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心理問題,重視個別案例的及時發現與救助。
建立心理咨詢室,為已經出現心理困惑和問題的學生及時疏導。每天下午在心理咨詢室都有專業教師值班,采取面對面咨詢、電話咨詢、短信咨詢、書信咨詢等多種咨詢形式,傾聽學生的訴說,幫助學生面對問題,澄清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調節,學會適應。建立校園心理咨詢網站,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可在網上咨詢或提出問題,心理專業的教師及時予以解答。學生業余時間也可以在網上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及心理調節的方法,也可以通過網站閱讀心理文章,陶冶心靈。
自從我校加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來,開展大量的工作,成效顯著。目前,我校學生關注心理健康的意識明顯增強,接受心理咨詢和輔導的學生不斷增加,形成了人人關注和重視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
領導掛帥,全員參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場。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隱性”的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程,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見影的。為使心理健康教育朝著健康、科學、有效的方向發展,我校形成從校長---專職輔導教師---班主任---普通教工---班級干部這樣的大場,這種場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位教師必須帶著職業的敏感度和高度的責任心,主動接近學生,及時地給學生們以恰當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得到適宜的心理援助。
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通過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我校已初步形成了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生活與網絡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的網絡和體系,心理健康教育無處不在,極大地推進和加強了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支持與好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全面化、系統化。目前,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生活教育、培養健康人格、學習心理輔導、職業心理輔導四方面,幫助學生充分開發自我,完善自我。根據年級確立發展性心理輔導內容:對大一的學生進行入學適應的心理輔導、自我意識心理輔導、學習輔導、人際關系輔導、網絡心理輔導等;對大二的學生進行挫折心理輔導、戀愛心理輔導、情緒心理輔導、意志心理輔導等;對大三的學生主要進行擇業心理輔導和從教心理素質訓練。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教育是密切相連的,學校抓住各種契機,組織征文、演講比賽、辯論會、社會實踐等,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世界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自我教育等,這些活動既能凈化學生的思想又陶冶學生的心靈。
校園文化環境是校園內部的社會心理環境系統,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實施發展性心理輔導的有效途徑之一。在物質環境方面,注重校貌整潔清新,賞心悅目,蘊涵文化底蘊;在精神環境方面,抓好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加強班集體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近年來,我們注重學生心理輔導工作與相關研究結合,以參加心理課題研究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2項,公開發表論文20余篇,為探索適合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積累了經驗。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常春娣等主編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心理調適與心理健康全集》李智編著海潮出版社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夏紀林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