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晨 天津財經大學
隨著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發生了變化,由只注重產品價格、產品質量和產品安全等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方面擴大到與產品生產相關的利益各方,由只關心生產結果延伸到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的整個過程。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 ,消費者要求企業在創造利潤的同時承擔保護環境、保護勞工權益、保護所有利益相關者權益的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在全球此起彼伏,迅速蔓延?!董h球服裝生產社會責任準則》便是在這一運動中誕生的,旨在促使服裝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行業準則,并對全球的服裝生產和出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WRAP是Worldwide Responsible Apparel Production的英文縮寫,即為環球服裝生產社會責任組織,其核心是該組織推出的《環球服裝生產社會責任準則》和其認證計劃。
隨著全球社會責任運動的興起,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美國成衣制造企業面臨著來自零售商、消費者、政府相關部門、媒體以及其它民間組織對勞工生產環境的日益關注的壓力,同時為了避免由于不同成衣制造商采取不一致的標準而可能引發的不必要的重復監督,1998年由美國服裝生產商協會(American Apparel ManufacturersAssociation,AAMA)發起,美國、多米尼加、洪都拉斯、薩爾瓦多、海地、墨西哥、哥斯達黎加、南非 、尼加拉瓜 、菲律賓 、牙買加 、斯里蘭卡 、危地馬拉 、土耳其以及加勒比海制衣團體等 15個主要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的服裝生產企業和貿易商行共同簽署了《環球服裝生產社會責任準則》,2000年該組織進一步推出WRAP認證計劃。2000年8月,美國服裝生產商協會與美國制鞋工業協會和美國時尚協會合并為美國服裝和鞋類協會 (American ApparelandFootwearAssociation,AAFA)。合并后的AAFA成為美國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成衣生產和貿易行業協會,擁有成員700多個,其成員的服裝產量占據了美國成衣批發銷售量的85%以上。
WRAP的宗旨是促進和確保全球服裝生產企業的所有產品都是在守法、人道及符合道德規范的條件下生產的。AAFA通過兩種方法達到上述目標:其一,通過WRAP認證計劃促使企業遵守WRAP的各項準則和相關程序,如公平的報酬、工人的尊嚴、安全有保障的工作條件和環境等;其二,對全球供應鏈上的工人、管理者、政府監管人員等提供各種相關的培訓。
《環球服裝生產社會責任準則》是WRAP認證計劃審核的主要內容和核心標準,它要求參與認證的服裝生產商在生產過程中必須遵守以下12條基本原則,以確保其產品的生產條件合法、人道且符合道德規范。
主要包括:(1)符合法律及工作場所規定:服裝制造商應遵守其工作場所的所有法律和規定;(2)禁止強迫勞動:服裝制造商不得雇傭任何強迫性或非自愿勞動,包括非法契約、非法禁錮或其它形式的強迫勞動;(3)禁止雇用童工:服裝制造商不得雇傭任何14歲以下、或義務教育規定的年限以下、或法律規定的最低年限以下的工人;(4)禁止滋擾或虐待勞工:服裝制造商將確保員工在工作場所不受騷擾、虐待及任何形式的體罰;(5)符合薪酬與福利規定:服裝制造商應支付不低于當地法律規定的最低薪酬,包括所有工資、津貼與福利;(6)符合工作時間規定:服裝生產商應保證雇員的每日工作時間和每周工作天數不超過所在國的法律規定,除非有緊急業務需要,每7日至少提供一天的休息時間;(7)禁止歧視:服裝制造商應以員工的工作能力作為對其雇傭、付薪、晉升和解雇的依據,而非以員工個人的特性或信仰為基礎;(8)符合健康與安全標準:服裝制造商應提供一個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若需提供住宿,須保證宿舍的安全和衛生;(9)結社和集體談判自由:服裝制造商應承認并尊重員工行使法律所賦予的自由結社和集體談判的權利;(10)遵守環境法規:服裝制造商在生產過程中應遵守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并在其經營的所有場所保持良好的環保意識;(11)遵守海關規定:服裝制造商應遵守海關法律,特別應采取措施避免服裝產品的非法轉運;(12)保證貨物安全:服裝制造商應保持安全、便捷的程序,以防止未經許可證的貨物混入出口裝運的貨物(如毒品、爆炸品、生物危害和其他違禁物品)。
環球服裝生產社會責任組織是一個非贏利性團體,2000年開始推行認證計劃。WRAP認證委員會由獨立董事會和幾名行政人員組成,審核工作由WRAP認可的第三方獨立外部機構進行。除認證外,WRAP還提供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WRAP認證適用的行業除服裝行業外,還有鞋類、日用品、玩具和電子行業。但目前,這一認證還基本上局限于服裝行業,其他行業的認證將逐步展開。
WRAP認證計劃由各國企業自愿參加,企業通過WRAP認證需要經過3個步驟:(1)自我評估。在企業向WRAP提出認證申請,并交納750美元的認證申請費之后,企業管理者要依照WRAP《自我評估與監察手冊》中的各項標準進行自我評估,并準備自我評估資料。當企業認為已滿足認證的各項要求時,通知WRAP認證委員會進行監察;(2)獨立監察。WRAP授權申請人從其認可的第三方機構或組織中挑選一名獨立監察員,監察員要進行實地評估,檢查企業是否符合WRAP社會責任準則的各項標準,并向WRAP認證委員會提交監察報告。獨立監察員根據評估結果在其檢查報告中提出對申請企業予以認證的建議,或該企業不符合準則需要改進,改正后予以認證的建議;(3)最后審核與WRAP認證。WRAP認證委員會將對所有的評估報告及所有的證據進行復核,最后授予申請企業認證資格證書。證書的有效期有A級(二年)、B級(一年)、C級(半年),由 WRAP認證委員會決定。
毋庸置疑,從長遠看,WRAP的實施及其認證將迫使中國企業在關注經濟利益的同時承擔社會責任,在關注產品形象的同時注重企業形象,從而促使企業在資源利用、環境監管、質量監督、安全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但同時我們也承認,近期內,WRAP會給目前在健康生產、資源環境、社會保障等制度均尚不完善的中國服裝行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和嚴峻的挑戰。
我國服裝行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價格優勢決定的,而服裝的價格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于勞動力成本優勢。因此,代表企業社會責任的WRAP準則和認證,會對長期以勞動力價格為競爭優勢的中國服裝行業造成深遠影響。WRAP準則對員工的薪酬與福利、健康與安全、工作場所及環境等均提出嚴格的要求,這些方面的改進與完善都需要企業大量增加投入,無疑會增加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削弱出口服裝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甚至成為中國服裝出口的又一大障礙。
同時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我國紡織服裝業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減弱。根據全球纖維紡織業國際管理咨詢機構(WernerInternational)發布的《2007年世界主要紡織工業小時勞動成本的全球比較報告》,中國沿海地區勞動成本不斷升高,快速接近每小時1美元的門檻(2004年為0.76美元/小時)。而越南為0.29美元/小時、柬埔寨為0.36美元/小時、孟加拉為0.22美元/小時、印尼為 0.36美元/小時、印度為0.67美元/小時,巴基斯坦為0.37美元/小時,斯里蘭卡為0.46美元/小時。顯而易見,與周邊一些國家相比,由勞動力低成本所構成和維持的我國服裝的價格優勢正在逐漸喪失。WRAP準則和認證要求,會使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問題更加嚴峻。
WRAP準則及其各項標準,不僅對產品本身提出了要求,更重要的是將這種要求和監督延伸到整個生產過程,并擴展到與產品生產相關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和方方面面。生產環境的改變、生活環境的變化、技術標準的提高(如治理污染、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環保標準)等,不僅會提高勞動力成本,還將直接導致其它生產成本的剛性增長。而檢驗檢疫手段的提高、監督力量的加強、相關信息的獲取等又會帶來許多額外費用,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如僅WRAP認證申請費一項就高達750美元,且一次認證僅維持0.5-2年。這些都需要投入額外的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擴大了企業的管理和經營難度,增加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本。特別是對于那些只賺取微薄加工費的加工貿易企業來說,更是不能承受之重。
事實上,在我國服裝出口中,“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占據相當比重,出口多以定牌、貼牌為主,50%以上的服裝出口是來料加工,30%以上是由進口國提供商標、款式和紙樣等,自主品牌服裝僅占10%左右。因此,我國服裝行業整體的利潤率很低,平均僅維持在3-5%左右。可以預料,WRAP法規、標準及其認證中某些超過行業現行承受能力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會形成市場準入障礙,近期內對我國服裝出口產生消極影響,使原本就利潤微薄的外貿加工企業處境更加艱難。
2005年以來,隨著配額的取消,紡織品服裝貿易自由化在全球迅速發展,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在配額限制取消的推動下,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顯現,在發達國家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如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周邊發展中國家和拉美的一些國家,除勞動力成本上漲速度緩慢,勞動力價格優勢明顯外,在原材料,能源價格等方面也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為歐美采購商轉移訂單提供了便利和可能。這些國家和地區不僅勞動力成本低、價格便宜,而且也是WRAP認證開展較好的國家。如到2008年底,印度通過WRAP認證的企業112家,在參加認證的近50個國家中排位第2;巴基斯坦107個,排位第3;孟加拉91個,排位第4;越南26個,排位第9;洪都拉斯20個,排位第11。
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歐美大型進口商在全球各地尋求報價最低的供應商,且開始將大量的訂單投向產品價格更加低廉、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也表現較好的其它發展中國家。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印度、越南、孟加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等國在美國服裝進口市場的占有率迅速上升,而美國自中國的服裝進口則相對有所下降。這些國家已經成為中國在美國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給中國的服裝出口造成較大威脅。
近年來,我國已成為全球企業社會責任運動關注的重點和中心,審核的地域范圍和行業范圍迅速擴大,被迫接受審核的企業日趨增多。無論是把它視為一種進步、一種競爭手段,還是視作貿易保護措施,企業社會責任都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和趨勢,是服裝生產和出口國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因此,我們應順應這一趨勢,認真研究和有效利用WRAP的積極作用,趨利避害,使中國的紡織服裝產業在更高的水平上保持競爭優勢,持續健康地發展。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消費者社會責任意識的覺醒,消費者對產品的判斷標準和購買偏好也在發生變化,傳統的對產品成本、質量、供貨期等要求成為最基本的標準,資源的合理使用、環境的有效保護、安全健康的生產條件和相關者基本權益的保障等社會思考,成為消費者消費決策或判斷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與此相適應,“責任競爭”成為一種常態的競爭行為,企業形象、社會公信力和“責任競爭力”成為企業重要的競爭優勢資源。
在新的國際競爭條件和范式下,企業要立于不敗之地,就應主動把社會事業與企業競爭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謀求企業、消費者、社會和雇員的多重利益,在對利潤的追求和利益相關者之間求得平衡。以此塑造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鞏固品牌的影響力,培育和提高企業“責任競爭力”,從而求得不僅在營銷和利潤等生產領域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更在創建文明生產環境、保障利益相關者權益、保護資源環境等社會領域獲得良好的聲譽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責任消費是一種全新的消費理念與新型的消費形式,它是指消費者通過自身消費方式的改變和消費理念的革新,影響甚至改變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從而促進環境不斷完善、社會和諧發展的健康消費的理性行為。責任消費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責任消費,其消費主體是個人、家庭或其他以“消費”為最終目的的消費者個人或群體。廣義的責任消費還包括商業企業、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等并非以“消費”為最終目的而進行采購的群體,他們的“責任消費”行為通常被稱為“道德采購”。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的責任消費,個人的或是企業/機構的責任消費,都與傳統的消費理念有著很大的區別。在“責任消費”理念下,消費者在購買時不僅考慮產品自身,還會考慮產品在開發、生產、運輸和銷售的全過程中是否符合社會責任要求?是否對環境、利益相關者和社會帶來危害?產品生產者是否獲得了公平的待遇和合法權益?據 2003年美國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美國人了解到一個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有消極舉動時,高達91%的人會考慮購買其他公司的產品或服務,85%的人會把這方面的信息告訴其家人和朋友,83%的人會拒絕投資該企業。國內的一項調查也顯示,雖然人們對“責任消費”這一概念并不是很了解,但這種消費方式已經模糊的存在于人們的潛意識中,表現為在5141份有效問卷中,有95%的受訪者表示對不能向雇員提供舒適工作環境的企業表示排斥。
作為服裝的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中國要在社會責任運動的浪潮中保持其國際市場地位,單純的成本優勢已不再是主要的競爭手段,企業要特別關注責任消費新趨勢和國際采購新動向,充分認識和預測“責任消費”對企業和市場的沖擊,順應歷史潮流,在產品設計、生產和經營過程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使中國的服裝生產和出口的優勢保持在更高的檔次和更深的內涵上。
盡管目前WRAP認證是一項自愿參與的社會責任承諾行動,但由于世界主要的服裝出口和進口國都參與了WRAP認證計劃,簽署該計劃的國家和地區以及獲得WRAP認證的服裝生產企業占據了國際服裝貿易的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實際上對未參與WRAP計劃的國家、地區或服裝生產企業形成了一種強有力的競爭態勢,特別是WRAP認證已成為競爭美國及其他主要發達服裝進口國市場的砝碼之一。
要在我國搞好WRAP準則的推廣和認證工作,就要政府、協會、企業多方面共同努力。政府應通過財政、金融、法律、輿論宣傳等多種措施引導和鼓勵企業承擔起社會責任;加強立法監督、增強公眾的參與,提高公眾的責任意識,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奠定一個堅實的社會基礎。行業協會的作用也很重要,目前,我國紡織工業協會制定的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在這方面起了非常好的作用,為紡織服裝行業的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協會還應及時傳遞相關信息,組織企業開展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國際間交流與合作,幫助企業克服困難,積極組織參加WRAP認證。最終,企業必須充分認識社會責任在現代競爭中的重要性,認清責任消費的發展趨勢,認識即期效益與長期利益的關系,在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經營計劃、管理制度和體系的設立、產品結構調整、自主品牌的建設中全方位融入企業責任的元素,積極參加WRAP認證。企業還應認真進行成本-收益分析,建立一套跟蹤相關數據和信息的體系,降低WRAP認證成本,提高認證級別,從而逐漸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贏得更多的社會尊重和贊譽,為企業自身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陳中豪:“企業社會責任轉化為競爭力”,《科技信息》(學術版),2007年第9期.
[2]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課題組:《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應對策略研究》,《中國勞動》2004年第9期.
[3]環球服裝生產社會責任組織:《生產設施及自我評鑒及監察手冊》(中文),2000年,http://www.wrapapparel.org/.
[4]吳福順、管竹筍、鄭若娟、陶蓓:《2007中國責任消費調查簡要報告》,《WTO經濟導刊》2008年3月.
[5]MaquilaSolidarityNetwork:“生產守則:2006年度回顧”,《企業社會責任同盟》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