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龍
“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這是黨中央對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提出的明確要求。年初的十七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曾語重心長地強調,黨員領導干部要著力增強宗旨觀念,提高實踐能力,強化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利益觀、紀律觀,努力做勤政為民、恪盡職守、清正廉潔的表率。近期,我細讀了由童虎編著、南大出版社出版的黨員干部警示教育讀本《為官別折騰》,這本書借用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提出的“不折騰”的論斷,突出反腐倡廉這一主題,通過對60名職務犯罪者囚中懺悔語錄的評析,告誡我們,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折騰百姓、折騰社會的同時也是在折騰自己。為官不折騰,必須常修為政之德,常溫法紀之嚴,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惟其如此,才能牢記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永葆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性。
一、別折騰自己,就是要慎用手中權力,常修為政之德
領導活動實際上是一個使用權力的行為過程。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樹立“權力就是責任,領導就是服務”的權力觀,清醒地對待權力,自覺地接受監(jiān)督。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造福百姓,促進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抱負;用不好,在損害黨和國家利益的同時,對自己也是一種毀滅。原湖南省人大辦公廳副主任李國富,因受賄罪被判十三年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兩年。他在懺悔書中這樣寫道:“權力一旦和金錢結合起來,就等于開始了慢性自殺。把我推向絕路的,正是權力、金錢的骯臟結合。”“給你金錢的人就是看重你的權力,收買你的權力。他注重你權力的背后,看中的永遠是從權力中撈取更多的金錢。結果,使我不但喪失了手中的權力,到手的金錢也成為了過眼云煙,成為我犯罪的證據(jù)。”貪官的懺悔自白告訴我們,無論在任何時候,無論手中有多大的權力,一定要謹慎使用。
要想正確使用權力,就必須經(jīng)常修煉為政之德。所謂為政之德,是指黨員干部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思想和行為應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和準則,是公民道德規(guī)范在黨員干部崗位實踐中的具體化,同時也是社會對黨員干部職務的具體道德要求。為政者要修好官德,就要堅持“美德嘉行,銖積寸累”、“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要有立黨為公之心、執(zhí)政興國之志、勤政為民之績、廉潔自律之行。德乃立國之基,從古至今,“唯德治,否德亂”已成為歷代的共識。國無德,就會積弱積貧;民無德,社會秩序就會混亂;官無德,則會威信掃地,禍國殃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黨員干部的為官之德,與事業(yè)相伴,與作風相連,對群眾具有強烈的示范和導向作用,關系社會風氣的好壞和國家的治亂興衰。對于為政者來說,德為權之靈魂,權為德之體現(xiàn)。以德行權為民之大幸,無德弄權必然導致腐敗。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黨員干部牢記黨的宗旨,恪守為官之德,在思想道德建設上堪稱楷模,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愛戴,像任長霞、鄭培民、牛玉儒等。然而也有少數(shù)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喪失“官德”,被物欲、金錢欲、占有欲所支配,大搞權錢交易、以權謀私,腐化墮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為官別折騰》中所列舉的60名職務犯罪者就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
常修為政之德,就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地位觀,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增強政治敏銳性,不斷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決克服“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等錯誤觀念,自覺抵制歪風邪氣。“胸無理論天機淺,腹有馬列氣自華”。一個黨員干部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修養(yǎng),就是最大的失德,因此,我們要加大對黨的基本理論學習的力度,不斷升華精神境界,努力克服個別干部存在以工作代替學習、以專業(yè)知識代替基本理論的片面認識。要通過學習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清醒認識到,面對復雜多變的歷史轉折時期出現(xiàn)的誘惑、困惑、迷惘、浮躁,必須增強理性的思考,擁有理論的功力,以此來增強判別力、創(chuàng)造力和自控力。黨員干部只有扎實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各種科學知識之“道”,才能具有認識、駕馭和改造主客觀世界之“德”,才能正確行使權力。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決定一個人如何立身處世。思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縱觀走上犯罪道路的領導干部,大多是忘記了共產(chǎn)主義理想,丟掉了黨的宗旨,取而代之的是個人主義的惡性膨脹。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品質,要經(jīng)過長期的道德修養(yǎng),使自己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為官之道,提高自身免疫力,始終做到位極不自顯,權重不謀私,德高不自矜,功多不自傲。
二、別折騰自己,就是要增強法治觀念,常溫法紀之嚴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問過大臣,什么人最快活?有臣子答:“畏法度者最快活”,此乃真言。要畏“法度”,就必須學法、知法、守法,從心底養(yǎng)成不越法律之矩的意識與觀念。
領導干部要做學法、知法的表率。學習法律法規(guī)對領導干部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領導干部是各項事業(yè)的組織者、管理者,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帶頭人,領導干部加強法律知識學習,不僅是履行職責、勝任工作的需要,更是依法行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在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完善的今天,群眾對干部依法行政的要求很高,對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法律政策,群眾甚至比領導干部研究得還透徹,為官者絕不能低估老百姓的政策水平和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在基層,人們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群眾上訪,要求落實農村有關政策,上訪群眾當場能夠復述國務院有關條例,而基層干部卻張口結舌無言以對。群眾給干部“上政策法規(guī)課”的現(xiàn)象,被稱為“政策倒灌”。一名領導干部,在行使權利、處理政事的過程當中,如果連這個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條文都未能掌握,不可能保證中央政策的貫徹落實。所以,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和重大事項決策法律咨詢制度,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重點抓好的一件大事。
領導干部要做守法、畏法的模范。學法、知法是前提,守法、畏法才是根本。有所畏才能有所為。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敬畏之心,為人處世就可能變得肆無忌憚,甚至無法無天,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只有保存一顆敬畏之心,人生才能朝著正確的航向前行,從而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養(yǎng)上有所作為。要對黨紀國法心存敬畏,就是要充分尊重國家法律和黨的紀律的權威與尊嚴,嚴格執(zhí)行秉公用權的各項規(guī)定,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在遵紀守法的問題上,是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放松的,否則就很容易被“糖衣炮彈”擊倒,做出違法亂紀之事,陷入腐敗墮落泥淖。一個領導干部,如果其“畏法”意識淡薄,采取以權代法、以權壓法的“亂作為”,即使用違法的手段去實現(xiàn)良好的動機,也必然會好心辦壞事,最終
給人民、給事業(yè)、給自己帶來不可避免的損失。
三、別折騰自己,就是要自覺防微杜漸,常懷律己之心
涼風來自林谷出,廉潔源從自律來。自律是自重、自愛的表現(xiàn)。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要時刻嚴于律己,克服三種心理傾向:一要克服攀比心理,不能看到別人有錢就眼紅,不能看到別人瀟灑就攀比;二要克服從眾心理,不能認為吃喝玩樂是當前一種普遍現(xiàn)象,不能有“不吃白不吃、不玩白不玩、不要白不要、不收白不收”的錯誤想法,要多從反面案例中汲取教訓;三要克服僥幸心理,不要認為自己手段高、權位高,做得天衣無縫,無人敢查、無人能查。“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待到東窗事發(fā)悔恨已遲。原海關總署副署長王樂毅悔恨自己“在一片贊揚和奉承中變得飄飄然,放松了學習,放松了嚴格要求,不思進取,貪圖享樂,驕奢淫逸的思想滋長起來,謙虛謹慎、克己自律少了,導致自己犯了嚴重罪行”。這方面的教訓實在值得我們警醒。
在有些人看來,衡量一個黨員干部廉潔從政與否,關鍵要看大事、大節(jié),至于“吃一點、喝一點、拿一點”等,是不足掛齒的小事。殊不知,在一定的條件下,小過也會鑄成大錯。許多人違法犯罪,都經(jīng)歷一個漸變的過程。開始對一些小事不注意,逐漸順坡滑下去,終于陷入泥坑不能自拔。所以,我們常懷律己之心就必須從小事做起,尤其要謹防“三小”:一是小意思。小意思連著大道理,小意思往往會引出大問題。腐敗滋生往往就是從一條煙、一瓶酒開始的。二是小場合。平時朋友相聚是人之常情、實屬正常,但要注意小場合的分寸,少去燈紅酒綠場所,回避一些有失身份的無聊閑聚。三是小圈子。領導干部交友要謹慎,交上一個好朋友,就等于多了一面鏡子,受益無窮。交上一個壞朋友,就等于雪人墨池,其色愈污。沈陽市原常務副市長馬向東就曾悲嘆:“是哥們把我捧起來的,也是哥們把我送進監(jiān)獄的。”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謹防微小之惡,多做有為之事,這樣才能修煉成不“腐”之身。
四、別折騰自己,就是要牢記執(zhí)政為民,常思貪欲之害
執(zhí)政為民是黨和人民對黨員領導干部最起碼的要求,也是黨執(zhí)政合法性和穩(wěn)固性的現(xiàn)實基礎。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時刻牢記自己手中掌握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要常懷為民之心、常聽為民之言、常思為民之策、常興為民之舉,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為人民謀取最大的利益。
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立黨為公非為私,執(zhí)政為民非為己。所以,領導干部要克制自己的私欲。“財富人所羨,但需問來源。來源果正當,雖多不為貪。來源不正當,清夜當自慚。”說的就是非正常收入不能要,不義之財不可取。在當今復雜的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要抗得住誘惑,遏得住私欲,守得住勤儉。個人生活,不要過奢,要能夠抗得住金錢與美色的誘惑。扭曲的信念是一顆隨時引爆的炸彈,不義的錢財是一副銀光閃閃的鐐銬,放縱的情欲是一個環(huán)珠掩映的陷阱,錯位的親情是一根溫柔軟滑的絞繩。被稱為“安徽第一巨貪”的阜陽市原市長肖作新因犯受賄罪、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被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他在反思自己走向犯罪根源時講道:“在認真反思后,我要對子女、同事告誡說——人生莫要貪財,別人的錢財千萬拿不得。家藏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三尺。我走到這一步,就是因為沒有及時的領悟到這一點,為此我悔恨終身”。坊間俗語說得好:“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溫家寶總理也曾說過“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讓我們坐在臺上”。為政者應當明白這個淺顯樸實卻亙古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