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濟
放眼世界,華人足跡遍布全球。華人多了,唐人街也就多了。唐人街是華人在海外的聚集地,也是中華文化在海外的保留地和生長點。唐人街的蓬勃發展,彰顯中華民族崛起世界和海外華人的滄桑巨變。
英國倫敦華埠
英國的唐人街是全歐洲規模最大的,遍布倫敦、曼徹斯特、利茲、利物浦、伯明翰五大城市。200多年前,在倫敦東部船塢區的彭尼費特斯和萊姆豪斯考斯韋形成了最早的華人聚居區。20世紀初期,英國媒體開始把這片區域稱為“華埠”,當地華人則稱它為“唐人街”。
倫敦唐人街由一條大街和幾條橫街組成,地理位置極好,距女王住的白金漢宮、首相官邸所在的唐寧街以及鴿子廣場不遠。它的3個主要入口處都立有牌樓,上有“倫敦華埠”、“國泰民安”等字樣。它已成為倫敦唐人街的三景之一,其它兩景分別是立在爵祿街街心石上的石獅子和新港坊的涼亭。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大量留學生的到來,也為唐人街注入了新的活力。原來一直以香港人為主的餐館服務員,現在也紛紛被會說英語的年輕留學生取代。而一些新行業,如旅游、中醫藥、留學咨詢業,更是大陸新移民的天下。
法國巴黎中國城
巴黎唐人街的發展有著很長的歷史,17世紀就有華人輾轉來此。20世紀70年代中期,印支局勢動蕩不安,作為宗主國的法國接納了許多來自越南、柬埔寨、老撾的難民,其中有80%是華裔。巴黎政府劃出一片簡易住宅區安頓他們,這便是最早的唐人街。
如今,巴黎唐人街華商的經營范圍不斷擴展,涉足房地產公司、旅行社、金融兌換店、快餐店、照相沖洗店、電訊器材店、電腦商店、工藝品商店、印刷廠和出版社等各行各業。
走進巴黎“中國城”,人們會以為到了中國。在這里,街上的黃皮膚人明顯多于白皮膚人,每家商店的標牌幾乎都是漢字。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上,盡管身在巴黎,很多華僑華人還是保存著中華的傳統和習慣,如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巴黎唐人街一年一度舉行的迎新春大游行,已成為巴黎的一大看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參與。
美國紐約唐人街
紐約唐人街位于紐約市曼哈頓南端下城,其范圍以勿街為中心,包括堅尼街、擺也街、披露街、拉菲耶特街、包厘街和東百老匯大道。誰也說不清紐約的唐人街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形成的,人們只知道,這里是紐約歷經滄海桑田后,為數不多能夠保持“原汁原味”不被同化、改造的社區之一。
紐約的唐人街還是游子思鄉好去處。今天,紐約的唐人街上居住著大約10多萬名中國移民,他們大多數來自中國的廣東和福建兩省。在唐人街上,你還能看到一座規模頗大的佛教寺廟,以及孔夫子的塑像,形形色色的中餐館和商店布滿了整條街道。不僅商店招牌用中文書寫,就連路牌也以中文標明,中國式的牌樓古色古香,鮮艷奪目;路邊的電話亭也是中國風格的寶塔形。唐人街似一株在異國芬芳常開的奇葩,為紐約這個世界大都會增添了無限姿色。
新加坡牛車水
如果你常跑新加坡的“牛車水”的話,一定會發覺,這個被視為本地早期華人移民的生活起點、縈繞著濃郁華人歷史文化氣息的街道,有了很大改變,外來的人流動力重塑了它的生活風景,本地年輕人也把自己的生活形態帶入這傳統社區。上一代的記憶正在被新一代重新改造。
近10年,新加坡旅游局積極推動本地旅游業,致力打造牛車水旅游勝地形象。這使牛車水的街區景觀披上濃郁的旅游色彩。
加拿大溫哥華“明朝園林”
加拿大溫哥華唐人街是北美地區第二大唐人街,規模僅次于美國舊金山的唐人街。過去60年間,這條唐人街在軟件和硬件方面都有著長足發展。
溫哥華唐人街中,有一座中山公園,是20多年前由中加政府投資220萬加元合作建造的一座明朝風格的花園,建筑材料從中國運去,并由從中國請的數十名技師以傳統方法指點建造。
溫哥華比例頗高的華裔居民加上中華文化的吸引力,使唐人街成為溫哥華市中心最熱鬧的地區之一。
馬來西亞吉隆坡茨廠街
吉隆坡唐人街坐落在吉隆坡的鬧市,當地人稱作茨廠街,包括馬來西亞大飯店一帶和八打靈街附近的華僑區,迄今已經有逾百年的歷史,這條老街道由始至終還是彌留著古老中國的傳統風味。唐人街長約400米,寬約20多米,道路四通八達,交通非常方便。
這里的商店基本上都是華人所開,店鋪內外都張掛著醒目的中文招牌和廣告,店內經營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用品,如百貨、雜貨等。街上茶樓、飯店、中藥店、華文書店、小旅館、超級市場等等,應有盡有。還有許多正宗中餐館,提供多種鄉土地道美食。
吉隆坡人很熟悉茨廠街,除了因為它有逾百年歷史,見證了吉隆坡建設及繁榮,更因為如今它已成為中國游客的購物天堂,甚至其它國家的游客也會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