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晉
在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房市新政策中,廣西南寧試點可能率先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的措施最值得關注。筆者認為,在中國實行現有的房屋預售制,等于是給開發商開了一個提前獲取暴利的口子,中國房地產行業應該早日割除預售制這顆吸食百姓血汗錢的毒瘤。
筆者曾在美國十多年,也買過房子,但并未看到過或經歷過預售,一般買房子,買的都是二手房。即便是新房子,一般也都是建好能看到房子了,才可以銷售。即使是北美最熱的地產市場加拿大溫哥華,很多連體別墅也是建完了才銷售。直到我后來去香港工作,才第一次接觸到了所謂“預售”。不過,香港的預售房,小區雖沒有完全蓋完,但基本上也距完工不遠,至少可以看到樣品房,而且樣品房和完工的房子基本上差不多,信譽度很高,不用擔心出現欺詐現象。而且在香港從事房地產開發的公司,一般都是上市公司或大型綜合商團,從業時間長,商業信譽好,默默無聞的開發商要在香港建新房子,難度奇大。
等我回到國內工作買房子,去了家熱銷樓盤一看,整個小區還在打地基,我頓時傻眼了。銷售小姐很不耐煩地回答我的疑問說:“我們銷售的就是這片房子,你先給我們錢,等我們蓋好了,你就可以住進去了。” 她又說:“如果我們不能準時完工,那么你就等等,但我們不會賠償買房人,完工日期都是預計的,沒有誰能肯定一定按時完工。”當時,我第一反應是這家房地產商簡直不講道理。后來我才明白,這就是中國的“預售房”制度。很多開發商,只要一拿到土地證,有設計圖紙,就先蓋房產銷售部,再蓋房子。
可以說,國內房地產市場是開發商和中介壟斷的市場,許多規矩的制定,都按照開發商的利益在進行,買房者毫無招架之功。 預售制除了讓開發商可以以“次品房”充當“上品房”銷售,還成為中國市場每次房產漲價潮的開始,可謂中國房地產狂漲一個推波助瀾的毒瘤。當然,預售房漲價不能獨自操作,需要“眾星捧月”才行。開發商和炒房團密切配合,炒房團以折讓價購入現有的房子后,立刻再通過中介漲價銷售,而預售期內的開發商,跟著變本加厲地漲價。
預售制最大的問題,在于只要開發商拿到了地,就可以賣房子“發橫財”。房地產的游戲規則開始都是圍繞著“地”而來,只要有了地,就有了銀行融資,有了銀行融資和設計圖,就可以預售房子盤活現金流。開發商只要自己投入買進地的價格,哪怕房子不能如期完工,也能提前套現,通過預售制享受到房地產的高額利潤,這自然會助長與“圈地”相關的一系列貪污行為。
其實,預售制預售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于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信譽太低,欺騙行為太多,房屋質量很不可靠。去年,上海一棟公寓大樓如切片面包般地倒在地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中國的預售體制下,由于買房根本看不到房子,助長了開發商以高價賣低質量房的行為,大量騙取了買房人的錢財,而且一般不用負法律責任。而“以次充好”的做法,反過來對市場房價的狂漲推波助瀾。
在香港等發達地區,房地產商信譽很高,法律健全,房地產市場體制保護了買方的利益,而非只照顧開發商的利益。商品房預售制度在這種經濟成熟地區,是可以實行的,因為消費者能從強大的法律體制獲得有效的保護。不過,在中國房地產行業還處于春秋戰國“無義戰”的時代,在商業行為極不規范,對消費方的保護很少的情況下,預售制讓開發商的利益得到了保護,通過“捂盤”、搞假銷售等純粹的欺騙行為操控房價。如果繼續維系現有的預售體制,又不加以法律規范,這些無良房地產商仍會對老百姓恣意妄為。▲(作者是北京管理咨詢專家。)
環球時報20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