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也門特派記者 邱永崢 郝 洲
自“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宣布對美國圣誕節炸機未遂事件負責后,也門成為全球反恐的最新戰線。1月29日至31日,《環球時報》赴也門特派記者無意間闖進“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總部和核心骨干所在的阿比揚省第二大城市加爾市,在那里目睹了省長幾乎不敢到官邸辦公,激進民眾包圍省政府,警察不敢著制服的不正常情景,并與清剿“基地”武裝的軍隊擦肩而過,而槍戰和自殺爆炸襲擊也接踵而至。薩那的軍方人士和媒體界朋友證實,《環球時報》成為最近一年間深入“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所在地的唯一國際媒體。
闖入“基地”阿拉伯半島分支總部
1月29日下午,《環球時報》特派記者在當地朋友的陪同下前往也門阿比揚省的加爾市。從踏上行程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感覺到阿比揚局勢的緊張:前去阿比揚首先得去亞丁安全機構那里開特別通行證,而且就算持特別通行證也得在下午5時前進入阿比揚。
從亞丁到阿比揚省加爾市全程66公里,沿著一邊是亞丁灣一邊是大漠的柏油公路高速行駛原本是輕松而愜意的事,但一進阿比揚省檢查站,全副武裝的警察護送就平添了幾分緊張氣氛。當臨近省會津吉巴爾,通過“中也友誼橋”時,公路兩邊守衛的是配備裝甲車和載有重機槍皮卡的也門正規軍了。朋友指著一條岔路口的一輛裝甲車說:“那車旁邊是省長的私人官邸。自從發生過副省長光天化日下遭武裝分子綁架,上百武裝人員公開進攻當地安全機構總部和省政府辦公大樓事件之后,他基本上就在私人官邸里辦公,而不去省會了!”1月29日晚,當薩那軍方的朋友得知《環球時報》記者在加爾市時大驚失色:“那里是‘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的老巢,最近半年來還沒有哪個也門記者,更別說西方媒體朋友去那里!”他建議記者次日天亮迅速撤離,因為自從數周前美軍的兩枚巡航導彈打擊了加爾市“基地”一個重要目標,打死20余名武裝分子和與他們在一起的40多名平民后,“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一直伺機對也門政府實施報復。
《也門郵報》將阿比揚省列為也門安全形勢“第二嚴峻”,但加爾市的安全威脅卻是“全國最大”,因為“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總部就設在這里,其一二號人物和300名骨干分子仍在當地活動。更為重要的是,“基地”阿拉伯半島分支的兩處重要秘密訓練營也設在這里,其中一處就在加爾城北的阿布什山中。“幾乎每天夜里都會聽到槍聲,有時距離我們住的地方僅隔一條馬路。”也門的朋友告訴記者,一些“基地”武裝人員會借著夜色的掩護,在沙漠與灌木林交替的地段舉行軍事演練,所以夜里千萬不要外出,更不要靠近“基地”分子演習區。《環球時報》記者發現,當地的不少警察都不穿制服。“因為他們根本不是武裝分子的對手!”另一處秘密訓練基地也在阿比揚省內,雖然離加爾市有一段距離,但據說有400多名來自沙特、也門和索馬里的人員在接受訓練。
加爾市其實是一個不發達的小鎮。一條泥路橫穿市中心,兩邊是密密麻麻的兩層小樓,幾乎沒有任何規劃,幾個小賣部就相當于它的商業區。“我們買菜寧愿到亞丁去,”朋友說,“因為去加爾市場買菜可能會遭到狙擊手的襲擊”。
1月30日上午8時30分,當《環球時報》記者匆匆離開加爾,在返回亞丁路上遇到了兩輛疾駛而過的軍車。《環球時報》記者原打算進省會津吉巴爾看看,但剛到省政府門前,就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數百情緒激動的人包圍了省政府的大門,一輛架著機槍的警車堵在大門正中,槍口對準人群。很有經驗的司機掉轉車頭,趕緊往亞丁方向趕路。在過“中也友誼橋”之前,通往另一個方向的道路也被正規軍封鎖。“這以前沒有發生過。”司機師傅告訴記者。“你們住的房子后面發生激烈的槍戰,一名傷員剛剛被送進加爾的省立醫院搶救!”一位當地的朋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晚走一點,你們就趕上了。”等記者趕回亞丁,進住處后還來不及放下背包,這位朋友再次打電話說:“中午12時左右,在距省政府辦公樓3分鐘車程的集市內發生自殺爆炸襲擊,至少有9名重傷員送到省立醫院搶救,其中一位還動了手術,簡單處理后,傷勢重的全部送往亞丁醫院治療!”據悉,是“基地”的“人彈”發動了這次襲擊。針對阿比揚緊張危險的局勢,中國外交部領事司和駐也門使館也提醒在也門和擬赴也門中國公民和機構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減少外出。
“基地”扎根阿比揚有基礎
阿比揚省現有人口50萬,是也門的人口大省,而這些人中有從軍的歷史,是歷史上南也門主要的兵源地。南北也門統一后,多數老兵回家云集在加爾一帶,而薩利赫總統在取消了這些老兵的補助之后,有作戰經驗且處于失業狀態的老兵們極其不滿,頻頻舉行示威活動,甚至公開揚言南方獨立。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來自鄰國的“基地”人員先是通過山區的貝都因村落滲透到阿比揚省。他們利用當地的不滿情緒拉攏部落長老與酋長,向當地民眾發放現金、AK-47沖鋒槍,建一些水井等民眾最需要的生活設施,就連阿比揚省長也沮喪地說:“如果政府出50美元,他們就出100美元。”
早在上世紀末,一個名叫“亞丁-阿比揚伊斯蘭軍”的激進組織就在阿比揚省的加爾安家,并于2000年參加了對美國軍艦“科爾”號的襲擊行動。美軍對當地目標打擊造成的“附帶殺傷”更讓當地民眾強烈不滿。《環球時報》記者從薩那的軍方消息渠道了解到,巡航導彈打擊目標就意味著部分美軍特種兵已經進入加爾,因為巡航導彈需要美軍地面人員偵察與引導。這種情況隨著美軍特種部隊的增多,會更加頻繁,但這可能會引發也門民眾進一步的反美情緒。為此,薩那的軍方人士警告《環球時報》記者,在阿比揚境內輕易不要使用衛星電話,因為一旦事態嚴峻,當地政府就會切斷通訊,而繼續保持通訊聯絡的只有“基地”人員,美國和也門軍事情報機構會監視衛星電話使用情況,并對持有者發起導彈打擊!
千余軍警未能打敗“基地”根據地
意識到威脅的也門政府去年3月28日至4月4日就曾對加爾的“基地”武裝分子和其支持者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據參戰的軍官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戰斗打了整整一個星期,對方裝備精良,一些人甚至有在伊拉克與美軍交戰的經驗。在交戰前幾個月,加爾的“基地”人員與當地的部落武裝分子頻頻攻擊政府機構,處決他們認為“丟人”的當地民眾。這一情況逼得也門總統薩利赫不得不跟其中的部落簽了“停火協議”,并且釋放一些被扣押的部落武裝。然而,盡管也門政府宣稱取得了“重大勝利”,但事實上當地的政府仍處于“絕對弱勢”狀態,阿比揚省省長米斯里不久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老實說,政府控制力真不強。我們的武器裝備不足,沒有足夠的官兵……”這位跟現任總統薩利赫關系密切的阿比揚政客多次公開稱,他“真后悔自己當省長”。
也門政府眼下承受巨大反恐壓力。1月31日也門政府宣布拒絕反政府武裝胡塞叛軍此前提出的停火建議,分析人士表示,為騰出精力對付境內“基地”組織,也門政府需要盡快結束與反政府武裝的沖突。▲
環球時報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