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瑞士特約記者 宋 文
本報特約記者 陶短房
第40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昨天在瑞士達沃斯落下帷幕。在外界矚目的金融體系改革問題上,與會者除了強調加強監管以避免類似危機重演外,沒有達成任何改革措施方面上的共識。不過,西方媒體也紛紛表示,“中國聲音”在本次達沃斯論壇上更加響亮和自信,顯示世界經濟的重心和權力支配正轉向東方,尤其是中國。
瑞士法語《時報》日前對“中國表現”予以積極評價并認為,“達沃斯的中國”消除了與西方的部分分歧,展示了中國的“勝利形象”。報道說,去年參加論壇的溫家寶總理提出確保當年經濟增長8%的目標,頗受西方懷疑;然而,李克強副總理此次卻帶著經濟增長8.7%的成績向外界展示了“中國的勝利”。
《華爾街日報》副刊的文章表示,中國在金融危機中投入相當于自身GDP總量7%的巨額資金,實施經濟刺激,對全球經濟的復蘇幫助巨大,也因此得到許多國家的信賴。報道還說,中國在達沃斯論壇上繼續頑強抵抗各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并強調保持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不變,希望和各國協調展開“退出”機制。
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中國央行副行長朱民關于2010年“美元套利風險”的預估,以及中國人對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過度憂慮的聲音是“值得一聽”的。文章稱,在達沃斯論壇高談闊論的許多精英,正是當初一手造成“次貸”慘禍的責任人,他們理應多聽諸如中國等的不同聲音。
法新社的報道則表示,中國在達沃斯論壇上重申,人民幣升值無助于解決全球貿易不平衡問題。中國強調重視刺激內需,但國內市場消費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央行副行長朱民強調“中國好也是世界好”。報道認為,中國這些解釋得到了一些共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雖然繼續強調中國應放棄出口主導模式,轉而以依靠內需為主,但也承認“轉型不可能立竿見影”,并聲稱中國應“放眼長遠”、“比危機前做得更好”。
美國《紐約時報》1月30日的文章表示,相對于兩年前,中國代表團此次表現出更多的自信,許多與會者都相信,世界經濟的重心和權力支配正轉向東方,尤其是中國,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目前所擔心的,是這種轉變究竟會帶來更多合作,還是更多對抗。一些分析家認為,建立互信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但這個過程將是很艱難的,正如德意志銀行董事長阿克曼所言,當世界由單一超級大國主宰轉向多元化之際,注定會看到很多不確定性和波動。▲
環球時報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