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業
歲末年初,中美關系又現波折,奧巴馬政府對華“狠招”頻出,從哥本哈根會議公然對華“發難”,到對中國輸美油井鋼管課以懲罰性關稅,“力挺”谷歌,以及對臺售武。美國一些媒體、智庫也由此認為美對華政策將變調、中美關系前景不妙。對此筆者并不認同,其實今年中美關系挑戰雖不少,但總體穩定發展的態勢不會逆轉。奧巴馬政府從其內政外交諸多方面考慮,這幾年還需要“穩住”中國,需要利用中國為其新政出力。
內政方面,奧巴馬要為其耗資巨大的醫療改革、教育改革等融資,勢必進一步增發國債,而中國是否“埋單”、“埋單”多少既關系到其融資成功與否,也關系到美能否繼續維持有利于其經濟回升的低利率,更攸關美元終極命運。其次,奧巴馬要降低國內高達兩位數的失業率,增加對外出口已成為其對策之一,而能否利用中國經濟崛起進一步擴大在華市場份額至為關鍵。更為重要的是,美國要通過產業升級實現向低碳經濟轉型,構筑其在國際產業結構中的“綠色霸權”,“中國因素”很重要,如果沒有中國的市場,美國那套“碳捕捉”“碳封存”技術就少了大買家,就難以形成產業轉型所必須的規模效益。
外交方面,奧巴馬政府要為其國內“變革”營造穩定積極的國際環境,要構建美領導下的“多極伙伴”世界,都無法繞開中國。特別是在美面臨恐怖威脅上升、“阿巴”反恐形勢嚴峻、伊核朝核問題僵持、國際經濟金融體系改革日趨深入的情況下,美加強對華戰略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由此可見,“中國因素”已成為奧巴馬新政推進過程中相當重要的外部因素,這也是奧巴馬政府上臺以來重視中美關系、試圖通過向中國讓渡部分國際體系權力以換取對華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從這個角度看,這幾年奧巴馬新政將處于重要的攻堅期,對中國各方面需求只會增多不會減少,其對華政策總體積極的態勢不會改變,中美關系積極向上的勢頭難以逆轉。
既然奧巴馬政府出于“新政”考慮,這幾年還需要“穩住”中國,那么一個推論就是如果“新政”成功了、美國實力又上來了,奧巴馬對華政策會是另外一副嘴臉嗎?從歷史上看,美對華政策強硬與否,往往與其霸權地位興衰成正相關關系。對此,我們不可不防。
筆者以為,我們既要對中美關系的積極發展有信心,又要早做準備,利用當前美國處于戰略轉型期,抓住時機、發展自己,從而進一步提升對美戰略主動權。首先,加快消費型社會構建,爭取對外貿易多元化,這是擺脫對美戰略脆弱性的長久之策。其次,利用美國試圖拉攏中國的機會,推動國際體系變革朝有利于中國方向發展。再次,利用奧巴馬政府不想中美關系“破局”的心態,對美國損害我核心利益的舉措堅決反制。同時,要警惕美國為推進“新政”,借機向中國轉嫁各類危機。最后,2010年美中期選舉臨近,再加上美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以及中美實力消長使美民眾感受的巨大心理落差,美各派政治勢力撥弄涉華議題的可能性增大,中美關系近期“震源”顯然在美國國內,應重視美國內涉華政治生態演變、及時做工作。▲(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