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蘇楓 發自玉樹
結古鎮書記的震后七日
文|本刊記者 蘇楓 發自玉樹
結古鎮是玉樹地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截止4月21日,這支由結古鎮黨委干部和民兵應急隊組成的業余救援隊共從廢墟中挖出361個遇難者;挖出并救活210人

玉樹 四處都是地震中瞬間被壓扁的汽車和倒塌的房子。
玉樹結古鎮,出著大太陽,飄著白雪花。
4月21日上午,震后第八天,全國哀悼日,結古鎮政府前的廣場上,數千人莊嚴默哀。之后,領導、特警、部隊和藏民們紛紛散去。鎮政府的三層小樓現在是危樓,從上到下裂了幾道大口子,搖搖欲墜。
結古鎮黨委書記尼瑪扎西拄著一支拐杖,迎著太陽雪。他戴著一頂紅色的帽子,身上的大衣原來大概是黑色的,因為粘了太多土,變成了模糊的灰黑色。左腳穿著褐色旅游鞋,右腳包裹著厚厚的白紗布,外面套著一只破涼鞋。兩個青紫色的膝蓋高高地腫著,正在流膿、發炎。
他的腿需要開刀。只是震后一周,他太忙了,所以一直沒來得及。
他幾乎忽略了身上的雪花,比起地震,這點冷實在算不上什么。“我從小在結古鎮長大,長這么大歲數,玉樹從來沒有遭受過這么大的災難,一次也沒有過。”尼瑪扎西是藏族,普通話帶著明顯的玉樹口音。“尼瑪”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太陽”。
4月14日早晨7點49分。
尼瑪扎西正在洗臉,他與往常一樣準備出門去上班。整個屋子突然開始搖擺,數不清的磚頭攜著灰塵嘩啦啦砸下來,柜子從臥室跑到了客廳。尼瑪扎西抱住腦袋,保住了命,但兩條腿都被砸了,特別是右腳,被一塊大磚頭不偏不倚的狠狠砸中。血,一下子從鞋子里面滲了出來。
尼瑪拖著血淋淋的右腳,拼命跑到了院子里,地還在晃,他摔到了地上。他趕緊脫掉襪子,緊緊勒住傷口,希望能夠止血。接著把手機里存的所有號碼,能打的都打了一遍。縣里的領導、鎮里的干部、自己的親戚朋友……
他給縣里領導打電話,聽指示。縣里指示說趕緊搜救,能撤離的趕緊撤離。
一通電話之后,尼瑪扎西掙扎站起,上了大街。
結古鎮,昏昏的黑色,滿城都是。天還未亮。大街上都是人和塵土,土的味道和血的味道,混在一起,是一種厚重的腥味。
男人、女人、孩子們和老人,都在哭叫。
從狗舍里逃出來的黑色藏獒,向天哀號。
玉樹成了廢墟。
“我立刻覺得,要趕緊救人。” 尼瑪給鎮里的黨政干部打電話,讓黨員干部全部到牦牛廣場來集合,大部分都沒打通。他臨時召集到了36名黨員干部,尼瑪迅速布置任務,一邊轉移老百姓到賽馬場的空地上,一邊馬上開始搜救工作。
不停地有鎮里干部的電話打進來,天黑之前,鎮里黨員干部的搜救隊伍擴大到了90個人,“只要是沒死的、沒有嚴重受傷的干部,都在拼命挖人、救人。”尼瑪說。天快黑時,尼瑪在鎮上扎西大同村的一所倒塌房屋廢墟救人時,一顆鋼釘從下到上,扎穿、扎透了右腳,原本就還在滲血的右腳徹底成了紅色,雪上加霜。
顧不上了,他一咬牙,把鋼釘狠狠地拔了出來,鮮紅的血,噴涌而出。
14日,尼瑪扎西一夜未眠,奔走于結古鎮的大街小巷,救人。“長這么大,從沒見過這么大的災。能多救活一個,是一個吧。”
地震當天,這支由鎮、村、社三級領導干部組成的90個人的業余救援隊伍從廢墟里挖出了21名遇難者;挖出并救活了13名傷者,其中3名重傷者,當天晚上就轉移到了西寧。
結古鎮距離青海省省會西寧800多公里,地處高原,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凌晨時分,尼瑪把鎮里的工作重新作了分配,成立了四支救災隊伍:救援隊、物資發放隊、災情調查隊、宣傳隊。
結古鎮,昏昏的黑色,滿城都是。天還未亮。大街上都是人和塵土,土的味道和血的味道,混在一起,是一種厚重的腥味。
4月15日早晨的結古鎮,空氣中都漾出了哭聲。
遇難者的身體都在馬路邊上擺著,一排排的。在馬路上,在商店旁邊,在學校廣場上,在寺廟里……遇難者遺體無所不在。他們的身體之上覆蓋的,不是白布,而是花布和彩色塑料袋。
“只能隨手從廢墟中拉出一點花花綠綠的東西——塑料袋、桌布、床單、被子……蓋住。誰都顧不了那么多了,只能把找到的,盡量都蓋住。”尼瑪說,“我必須趕緊到廢墟里把人挖出來、拉出來。心里很著急。”
“一個叫才南的60歲的老人,他家里全塌了。他的丫頭被埋了。”尼瑪和老人一起把女孩從木頭和磚塊中挖出來的時候,女孩的全身都是土。她當時在睡覺。床頭的木棍和墻整個翻過來,一瞬間就把她壓在了下面。
“這個女孩子的手,熱熱的。我挖她的時候,摸到了她的手,熱熱的。”尼瑪望著天上的太陽說。
活到41歲,尼瑪第一次見到了如此的景象,但他來不及傷痛,就趕緊跑到下一個地方去繼續挖東西,救人。“麻掉了,整個人都麻木了,哭的感覺都沒有了。就想著趕緊救人。我自己也救人、老百姓也在自救……”
中午時分,當醫生的小舅子拿了點酒精和紗布,把尼瑪的右腳簡單包扎了一下。
血,早已凝固了。
尼瑪的兩個正在外地上大學的兒子打來電話,非常擔心他。尼瑪顧不上這些,他拖著傷腳在鎮上四處奔走,指揮、救人,他的白色面包車成為了臨時的辦公場所。
尼瑪這一天不停地喊“把人挖出來”,他的嗓子變得嘶啞難聽。可大型救援機械設備還沒進來,想救人也無能為力,令他心急如焚。
晚上的時候,他吃了地震以來的第一頓飯,涼水,就著饃饃。這一天下午,首批99名救援人員到達玉樹縣結古鎮,帶來了災區最需要的帳篷和救災物品。
帳篷、純凈水、方便面……震后第三天,救災物資一車車地陸續進來了,開始分發。
賽馬場是玉樹地區最大最早的災民安置點。震前,四川、西藏、甘肅、河南等地的人來結古鎮做生意,大部分都有房子沒戶口,或租房子沒戶口,被當地藏民稱為“外來戶”。結古鎮常住人口75000人,其中農牧業從業人口只占8636人,外來人口達85%以上。
4月中旬,蟲草季節即將到來。結古鎮周邊地區的很多老百姓,每年會在蟲草季節真正來臨時在山前設關卡,禁止外地人進入。因此,震前許多“外來戶”已經早早在結古鎮安營扎寨,摩拳擦掌準備上山。每年到挖蟲草的5月份前后,人口能達到9萬人以上,最高峰的蟲草季節,小小的結古鎮有11萬多人居住。
“所以,有個別沒有受災的人馬上就要挖蟲草了,想著‘反正他們是老百姓,我們也是老百姓’,帳篷也不要錢,干脆渾水摸魚,來搶帳篷,上山挖蟲草住著方便。”尼瑪說,第一批帳篷的到來引發了些許的混亂, “人太多了。在這邊分發,那邊搶走的情況比較多。”尼瑪說,“但搶帳篷的大部分是外地人。”
結古鎮是玉樹州、縣、鎮三級政府所在地,按照尼瑪的話說,鎮政府是“干活的地方”。“上面給多少,我們就發多少,上面怎么指示,我們就怎么來。有多余的材料和時間,我們才能自己安排。”按照上級抗震指揮中心的意見,尼瑪開始給老百姓分發物資。他認為,最關鍵的是“穩定為主”,因此要有堅強的組織機構,分發過程中責任落實到人,把村里德高望重的、說話算數的人請來分物資。

不放棄 4月21日,結古鎮扎西科路,來自武警青海總隊第一支隊二大隊八中隊的官兵在救援過后短暫休息的片刻。
結古鎮共有11個村,46個生產合作社。16日,鎮里在每個村成立了100人以上的民兵應急隊。“民兵應急隊在地震初期可以救人;在物資到的時候可以發放物資;在重建新玉樹的時候可以蓋房子。萬一以后余震了,還能繼續發揮作用。”尼瑪總結道,“人倒霉的時候,不知道以后會怎么樣。”
民兵應急隊組建好了,尼瑪就挨個村自己開車過去看,“老百姓的事情,要到現場看。需要帳篷的要解決帳篷,需要解決吃的要解決吃的。”
4月17日一早,尼瑪跟著三輛裝滿帳篷的物資車到了東風村。正在卸帳篷的時候,圍上來了五十多個騎摩托車的藏族小伙子,對著一車帳篷,虎視眈眈。
“這一車帳篷是我們的!”領頭的小伙子說。“我們的親人都死了,我們現在沒吃的,沒住的!”
“我很理解你們的心情。”尼瑪說,“我是來為你們服務的,物資也是源源不斷會運過來的。但這三車帳篷現在要分給最需要的人。小伙子們,你們都是有知識的人,有感情的人。只要你們能夠證明確實是災民,我一定給你們解決住處。是結古鎮的人,我來解決;戶口不在結古鎮的,我可以找民政部門協調,給你們解決。”明天你們到鎮黨委門口來找我。
小伙子們并不容易被說服。尼瑪忍著腿疼,拄著拐杖,擺事實講道理,連著說了三個小時。中間他腳疼得實在厲害,就回車里坐了會,接著出來和年輕人繼續解釋,直到他們點頭同意。
第二天上午,尼瑪委托民政部門調查情況,證實這五十個小伙子雖然戶口不在本地,但確實是災民,到下午五點左右,尼瑪調了120頂帳篷把當地村民召集起來,重新分配,小伙子們非常滿意。
尼瑪長舒了一口氣,“我不能代表我個人,我代表的是最基層的黨委政府,模棱兩可的話不敢說。辦不到的事情,當場我就會說辦不到。否則,老百姓會覺得政府不可靠、不扎實。”
18日上午,尼瑪在震后第一次喝到了熱水,吃到了熱米飯。這天中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來到結古鎮扎西大同村看望災民時,尼瑪拄著拐杖正在忙活著分發物資。他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國家最高領導人,胡錦濤用喇叭在廢墟上的講話讓他非常激動。
他唯一遺憾的是,沒能和總書記握一下手。
扎西大同村,藏語意為“吉祥平安的地方”。這個位于結古鎮西南部的村莊,是“4·14”玉樹地震受災最重的區域,相當于“5·12”汶川地震時的北川,遍地廢墟。全村600多個村民中,超過120人遇難,幾乎每家都有逝去的人。
在扎西大同村,民兵應急隊有150人,分為六個小組。19日上午,尼瑪來到這里,“我從遠處一看,物資車旁邊聚集了上千個人,附近村的也來了,心里就很緊張,老百姓聚集得太密了。很害怕會發生哄搶、打架。多虧這個村三社社長才娃威信高,組織得很好,沒有出任何事情。”尼瑪欣慰地說。
4月20日,尼瑪又到當地最貧困的兩個牧業村果青村和甘達村慰問老百姓。部隊早已入駐這里,度過了救人階段,開始幫助老百姓從廢墟里面挖家具、日用品等一切還能夠利用的東西。
下午,尼瑪去了禪古寺所在的禪古村。禪古寺倒塌,很多藏民不顧自己家的倒塌,第一時間趕來寺廟,抱著活佛哭泣。
“房子全沒了。”4月20日下午,禪古寺吉祥金剛大殿前,活佛兼住持洛卓尼瑪仁波切,面對著刺眼的高原陽光,流著眼淚。禪古寺是玉樹州受災最嚴重的寺廟之一,23位喇嘛和2位唐卡畫家遇難。護法殿、高級佛學院、佛堂、氣脈明點閉關中心全部倒塌。禪古寺所在的山體整體下沉、開裂,大殿外的廣場上從北到南有一道一尺多寬的裂痕。
4月21日清晨,鎮政府旁邊的廣場上,尼瑪拖著傷腿指揮幾個年輕人把“沉痛悼念玉樹地震遇難同胞”的黑色布簾掛到旗桿后面。
9點40分,領導們陸續站定。第一排是中央領導,第二排是省委省政府領導,第三排是州縣領導,第四排是鎮里干部,之后是部隊官兵、普通群眾、喇嘛們……
尼瑪拄著拐杖,走到一小塊空地上,他的腳幾乎支撐不住了。有人給他搬來了一把黑色辦公椅,地震之后他第一次有時間可以稍微喘口氣。
下午,蘭州軍區的一支部隊帶著“實實在在”的東西來了。尼瑪說,目前災區不缺水和吃的,缺的是煤、汽油、帳篷,而部隊帶來的,正是這些東西。
“馬上就能解決鎮上干部和一些老百姓的帳篷了。”尼瑪說這句話的時候,一位帶著藍色帽子的中年男性藏民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表情木然,用藏語喃喃地說了許多,說著說著,這個藏民慢慢的蹲了下來,抱住了自己的頭。尼瑪告訴記者,這位藏民的親人在地震中全部遇難了,他想要一頂帳篷住。
“能多解決一個,是一個吧。”尼瑪說。除了震后初期成立的搜救組、物資發放組、災情調查組等,結古鎮剛剛成立了兩個統計組,準備在未來一周內“不分晝夜地工作”。第一統計組的工作:一是統計傷亡人員的人口結構,二是統計房屋的損失等級,三是對有戶口和無戶口的人員進行登記造冊;第二統計組的工作:一是統計物資的發放情況,二是統計給每位遇難者的8000元補助情況,三是統計給三孤人員的國家補助。
“如果說蟲草和藏獒是群眾致富的兩條腿,現在可能已經瘸了一條,我們希望可以早一天健步如飛。”尼瑪扎西說,鎮里以前建設藏獒、奶牛、育肥、飼料等八個基地的時候,攢下了一筆公益金和集體經濟收入。現在,尼瑪準備全拿出來,因為“這是自然災害,該出手的時候到了,錢應該用到刀刃上。”
關于未來,尼瑪并不敢想得太遠,“玉樹這個地方,最落后的是地下設施。我就希望到今年10月份的時候,下水道、電纜、光纜等線路能夠在地下走;道路能夠擴建。”
4月22日,青海省宣布將用五年時間重建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