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金依莎
德州:太陽城只是開始
1995年,一個企業的誕生,改變了一個城市的命運
文|本刊記者 金依莎
德州,因黃河得名(黃河古稱德水),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正像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所言:德州“控三齊之肩背,為河朔之咽喉。”歷史上,德州運河區域擁有獨特的經濟成就,至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成為一個農業大區。
光陰飛梭千年,1995年,皇明太陽能集團的創立改變了這個擁有70%農業人口的地區,15年的時間,德州打造了自己的另一張名片:太陽能之城。
但對于雄心滿滿的德州來說,太陽城的崛起,還只是個開始。
有人說皇明“綁架”了德州。這一點,在德州無人反對。
“1995年當時我們有一個同志是做石油化工研究的,后來他就考慮到石油這種資源一定會枯竭,這時候他把目光從有限的地下資源轉向了無限的太陽能資源,這個人就是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德州市市長吳翠云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追溯了德州的太陽能產業發展歷程。
皇明的歷史有多久,德州的太陽能產業歷史就有多久。1995年,皇明太陽能公司成立,開啟了德州的太陽能戰車。自此,德州市政府采取政策拉動、服務推動、典型帶動等舉措,每年投入1億元以上,每年以20%以上速度遞增。
至今,德州市的太陽能產業集群已然出現。現在德州光熱企業規模(銷售額100萬元)以上達70家,光電企業也有6家。德州市已建成120余家相關企業組成的完整的產業鏈條,有超過北美三倍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能力,產業專利600多項,主營業務收入200多億元。由皇明太陽能集團打造的“中國太陽谷”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光熱研發檢測、制造物流及光優終端研發生產基地。
德州“太陽谷” 集合各種太陽能高科技產品設施的國際酒店。
山東旭光太陽能光電有限公司,這家致力于將太陽能與LED照明相結合進行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于一體的民營企業就是德州發展太陽能產業集群的受益者。2007年,旭光公司成立,2008年產值僅有200萬元,到了2009年旭光的產值已達到4000萬元,今年旭光的產值預計可以過億。副總經理張寶凱認為,自己只是在借著太陽能產業的基礎走一條屬于企業自己的道路。“皇明也有LED,但我們更專注。蛋糕太大了,沒有人可以把整個蛋糕據為己有。”張寶凱說。如今在德州,南有秦盛、北有旭光的強強格局已經形成。
“光熱、光電,設計、研發、生產、應用,除了不生產多晶硅與單晶硅,可以說我們是太陽能全產業鏈。這在全國范圍來說是絕無僅有的。”德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主任王其收語氣堅定。
記者了解到,德州市政府計劃投入50億元人民幣,要把德州建成國內一流的太陽能利用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知識創新中心和示范基地。打造一個名副其實的“太陽城”,而太陽城的建設藍本《德州市太陽城發展建設專題研究(2009-2030年)》初稿也近完成。
“德州所建設的太陽城,不僅包括在城市建設中應用太陽能利用設施,還包括城市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復旦大學城市環境管理研究中心秘書長孟立慧說。在他的規劃下,德州應朝著三個目標努力: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應用技術集散地和城市應用,國內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示范城市,以及享有國際聲譽的太陽能應用型低碳城市。
在德州,到處是太陽能。屋頂、路燈、廣告牌……就連出租車司機都會驕傲地告訴你,“我們德州是太陽城。”
這個號稱“太陽城”的城市正在改變。
這種改變是顯而易見的。“環境優美多了。”許多百姓說。在環保局局長吳文群的眼里,德州市的環保劣勢不少:河道線長、水資源匱乏;產業結構偏重,化工、建材、造紙等產業讓生態環境損耗越來越大。但現在德州“河里有魚、樹上有鳥”,吳文群介紹:“我們不要黑色GDP,不僅對污染企業一票否決,還強力推出監管措施。”
市區新建居民住宅樓頂上密麻麻都是太陽能集熱板,多個村莊建起了太陽能浴室,農民不出村就可以洗上熱水澡,而德州市區累計近50公里長的‘光電大道’,沿線的路燈、紅綠燈都使用太陽能照明也讓德州每年節電174萬度。
改變生活的背后同時還有太陽能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收益。
“僅開發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技術這一領域,已蘊含難以估量的市場價值,足以為德州帶來巨大的收益。”孟立慧說。
蔚來城正是一個案例,這個由皇明太陽能公司主打的高檔住宅,除了均價8000一平方米的高額售價,高科技是它的宣傳熱點和賣點。
盡管德州人認為,這個超出德州平均房價好幾倍的房產項目將是會把德州房價“抬高”的禍害,但意外的是,該房產項目一經推出卻受到追捧,據稱,蔚來城一期已銷售80%。美國一家企業已與蔚來城協商合作。
對于該房產項目是“哄抬房價”的質疑,皇明節能控股有限公司品牌副總監周春玲的解釋是,“我們不是房地產商。蔚來城和太陽能建筑不同,而是潔能生活方式提供者。”
“十幾年前我們就有這方面的沖動,要做一個潔能建筑的范本,因為太陽熱能無論是民用還是工業都沒有在建筑方面集合成一個好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皇明的義務。”她說。
這幾個月湯濤很忙,這個德州電視臺的小伙子和其他149人一起,被借調到“太陽城大會”組委會。
“世界太陽城大會”是由世界太陽城協會發起的國際性會議,前三屆太陽城大會分別在韓國大邱市、英國牛津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市成功舉辦。今年9月份,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將在德州召開,這是德州首次召開的國際性會議。在德州人眼中,太陽城大會不僅是一個業內的聚會,更是一種身份的認可。
“在農業大市向工業城市轉變的時候,德州‘遇到’了皇明,這是個機會,我們抓住了。但在他們發展的時候,政府也提供了不少幫助,推動太陽能在德州的普及,這是實實在在的工作。”德州太陽城大會組委會工作人員說。
雖然競爭日益增多,但德州人對自己仍然充滿了信心。“我們不和別人比,就是按著我們自己的目標走,活在當下吧。”德州市新聞辦副主任司有榮說。
“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在德州召開,這對德州來講確實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組委會主任鄧光亮說。而隨著世界太陽城協會主席克瑞斯先生兩次來德州考察,對該市太陽能產業發展和大會籌備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贊德州不僅是“中國太陽城”,而且是“世界太陽城”后,德州對未來更是意氣風發。
“走向世界”是德州的野心。
但目前,德州要發展以太陽能為主體的低碳經濟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我們想通過太陽能大會努力推動以太陽能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產品的利用,把德州打造成一個生態城市、低碳城市,打造成區域經濟文化高地。”吳翠云說,“低碳經濟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們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責編 蘭燕飛 yanfeil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