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昭民, 鄧來軍, 韓冰虹, 邱 林, 馬 軍
(1.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150010;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療后會引起長時間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免疫功能損傷。我們應用滋腎生血膠囊對抗化療藥物副作用在多年的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療效?,F將滋腎生血膠囊對AML患者化療后外周血象、IL-3、GM-CSF、T 細胞亞群及活化水平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AML(M3除外)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隨機分為空白組、對照組、治療組。其中空白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齡17~62歲,平均年齡(38±15.0)歲;病程(7.5±2.8)月;分類:M02例,M11例,M25例,M49例,M53例。對照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齡16~55歲,平均年齡(38±14.6)歲;病程(6.9±2.5)月;分類:M02例,M11例,M25例,M410例,M52例。治療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齡16~52歲,平均年齡(37±13.6)歲;病程(7.2±3.1)月;分類:M01例,M13例,M26例,M48例,M52例。3組在病種、病程、年齡、性別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臨床病例診斷符合AML診斷標準[1],化療后達到完全緩解(CR)。骨髓原+幼粒小于等于5%,或原+幼單小于等于5%,紅細胞和巨核細胞系統正常,化療后臨床上無白血病細胞浸潤所致的癥狀和體征,生活正?;蚪咏#笸耆謴突蚧净謴?。
1.3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均給予DA、IA等常規序貫化療及支持治療(禁用白細胞成分輸血)等常規藥物??瞻捉M給予常規化療;對照組在常規化療開始的基礎上服用益血生膠囊(吉林敖東珠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83056,生產批號080510),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共4周;治療組在常規化療的基礎上服用我所制劑滋腎生血膠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共4周。
2.1 外周血象檢測 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中性粒細胞絕對值(NE#)于化療前、化療后1 d及化療后21 d各檢查1次。
2.2 T淋巴細胞(Tc)亞群及活化水平檢測
CD3+、CD4+、CD8+、CD4+/HLA-DR+、CD8+/HLADR+細胞于化療前,化療后1 d各檢查1次,均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2 mL,采用流式細胞術(FCM)直接免疫法檢測[2]。
2.3 細胞因子檢測 IL-3、GM-CSF于化療前、化療后21 d各檢測1次。采集外周靜脈血4 mL,2 800 r/min離心6 min,分離血清,-80℃保存。采用酶聯免疫(ELISA)法檢測[3]。
檢測結果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進行正態性及方差齊性檢驗,在此基礎上進行t檢驗或t′檢驗。
4.1 3組患者外周血象(WBC、Hb、PLT、NE#)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空白組、對照組及治療組患者外周血象各系表達水平比較(±s)
表1 空白組、對照組及治療組患者外周血象各系表達水平比較(±s)
注:組內對比,*P <0.05,**P <0.01;組間對比,▲P <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WBC/(×109/L) Hb/(g/L) PLT/(×109/L) NE#(×109/L)空白組 20 化療前 4.82±1.42 130.55±18.73 202.7±71.03 2.97±0.88化療后1 d 3.22±1.02** 113.68±20.76* 135.65±55.55** 2.16±1.01*化療后21 d 2.84±1.73** 95.7±20.89** 125.35±82.77** 1.45±0.91**對照組 20 化療前 4.96±2.01 124.45±24.14 227.1±109.66 3.39±1.69化療后1 d 3.80±1.57* 123.05±26.32 161.35±75.56* 2.62±1.46化療后21 d 3.26±1.50** 108.05±15.22*▲ 155.5±60.30* 1.87±1.11**治療組 20 化療前 5.12±1.51 127.75±23.06 208.7±92.41 3.35±1.37化療后1 d 3.74±1.74* 113.65±26.98 161.6±93.27* 2.47±1.22*化療后21 d 4.08±1.77▲ 104.5±18.57* 127.85±73.43** 2.07±1.43**
化療后21 d治療組WBC表達水平明顯高于空白組(P<0.05);化療后21 d對照組Hb表達水平明顯高于空白組(P<0.05),而治療組與空白組比較有升高趨勢(95.7±20.89)g/L→(104.5±18.57)g/L,其余組間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
4.2 對照組與治療組比較 見表2、表3。
為進一步比較兩藥作用效果,我們總結了入組患者中化療后住院觀察病例,其中空白組8例,對照組8例,治療組6例。由表2可以看出治療組在化療過程中及在化療后13~15 d白細胞的下降程度與對照組比較雖未顯示出明顯差異(P>0.05),但治療組白細胞開始逐漸恢復的時間出現在療后10~12 d,在療后16~18 d表現出明顯差異(P<0.05),而對照組則在療后16~18 d開始恢復,在療后19~21 d表現出明顯差異(P<0.05)。3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M-CSF特爾津,300 μg/次,每日1次,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033050,批號080615)使用情況見表3。治療組、對照組及空白組使用次數分別為0.5 次/人、0.625 次/人、1.125 次/人。
表2 對照組與治療組外周血白細胞變化情況比較
表3 住院觀察患者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情況對比
4.3 空白組與治療組Tc亞群結果對比 見表4。
治療組化療后1 d外周血CD3+、CD4+細胞明顯升高(P<0.01、P<0.05),且 CD3+細胞與空白組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空白組(CD3+、CD4+、CD4+/CD8+)、治療組 CD4+/CD8+略高于化療前水平,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CD8+細胞組內、組間對比均無明顯變化。
表4 空白組與治療組T淋巴細胞亞群表達情況對比(±s)
表4 空白組與治療組T淋巴細胞亞群表達情況對比(±s)
注:組內對比,*P<0.05,**P<0.01;組間對比,▲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CD3+/% CD4+/% CD8+/% CD4+/CD8+空白組 20 化療前 68.22±12.25 33.59±9.04 29.11±5.71 1.18±0.35化療后1 d 72.77±13.89 36.05±13.09 27.34±7.66 1.37±0.50治療組 20 化療前 70.70±11.66 29.05±10.14 30.27±7.31 1.01±0.43化療后1 d 82.87±10.56**▲ 36.73±10.17*29.67±6.06 1.29±0.48
4.4 空白組與治療組Tc活化水平結果對比 見表5。
治療組化療后 CD4+HLA-DR+細胞、CD4+HLA-DR+/CD8+HLA-DR+的比值高于空白組(P <0.05);空白組化療后CD8+HLA-DR+細胞出現明顯下降(P<0.05),治療組下降不明顯(P>0.05),而組間比較無差異?;罨腃D4+、CD8+細胞數占總CD4+、CD8+細胞數的比例(統計平均數)在化療后均出現下降,但空白組下降程度較大。
表5 空白組與治療組T淋巴細胞活化水平表達情況對比(±s)
表5 空白組與治療組T淋巴細胞活化水平表達情況對比(±s)
注:組內對比,*P <0.05;組間對比,▲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DR+/%DR+/%/CD8+HLA-DR+/CD4+/%/CD8+/%空白組 20 化療前2.38±1.76 1.89±1.72 1.63±1.06 7.11 6.50化療后1 d 0.55±0.43* 0.90±0.91* 1.06±0.62 1.80 3.29治療組 20 化療前 2.03±1.39 1.51±0.81 1.39±0.69 6.97 5.35化療后1 d 1.97±1.85▲ 1.20±1.03 1.67±1.19▲4.98 4.05 CD4+HLA-CD8+HLA-CD4+HLA-DR+CD4+HLA-DR+CD8+HLA-DR+
4.5 3組患者IL-3、GM-CSF表達情況對比 見表6。
化療后21 d IL-3水平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治療組、對照組顯著高于空白組(P<0.05);而GMCSF水平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療組、對照組顯著低于空白組(P<0.05),兩中藥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表6 3組患者IL-3、GM-CSF表達情況對比
本研究以化療后緩解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益血生膠囊作為對照藥物,該藥文獻報道具有提高白血病患者化療療效,縮短骨髓抑制期的作用[4-5]。治療藥物滋腎生血膠囊在多年的臨床應用中取得滿意效果,全方以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為組方原則,主要有熟地、首烏、桑椹、枸杞、當歸、白芍、阿膠、紫河車、黃芪、紅參、天冬等二十三味中藥組成,對治療白血病化療后骨髓抑制的患者有很好療效。
骨髓抑制以白細胞下降為主,并伴有血小板、紅細胞下降。本研究發現應用滋腎生血膠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化療后WBC的下降幅度,并明顯提高其恢復水平,效果優于對照組。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滋腎生血膠囊可以縮短化療后外周WBC開始恢復的時間。因此滋腎生血膠囊對化療患者的作用是減輕化療藥物對正常WBC的殺傷作用,并通過縮短骨髓抑制期,加速 WBC的恢復,進而減少rhuGM-CSF的使用次數。與對照藥物的比較中,治療組對Hb的恢復作用雖不及對照組,但與空白組對比仍表現出一定的優勢。而在PLT、NE#作用方面并不明顯。綜上所述滋腎生血膠囊促進外周血象恢復主要是通過促WBC的生成,并有一定的促Hb恢復作用。
AML患者免疫功能紊亂,表現為CD3+(T淋巴細胞總數)、CD4+(T輔助細胞或 Th)及 CD4+/CD8+(T 抑制細胞或 Ts)降低[6-8]。CD4+細胞為免疫應答中的主要反應細胞,CD8+細胞可對靶細胞產生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CD4+/CD8+的穩定比例維持著細胞免疫反應的平衡。本研究發現治療組能明顯提高CD3+細胞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D4+細胞的水平,但CD4+/CD8+比值與空白組比較無明顯變化。說明滋腎生血膠囊可能通過提高免疫細胞數量來改善機體免疫功能。T淋巴細胞表面表達的活化相關分子有CD28、CD38、HLA-DR等。我們檢測發現 CD4+HLA-DR+、CD8+HLA-DR+細胞在化療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治療組CD4+HLA-DR+細胞明顯高于空白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CD8+HLA-DR+細胞的數量,而且CD4+HLA-DR+/CD8+HLA-DR+比值高于空白組,CD4+、CD8+細胞活化比例 (CD4+HLA-DR+/CD4+、CD8+HLA-DR+/CD8+)下降幅度也最小。以上提示應用滋腎生血膠囊能夠有效增強機體的自身抗腫瘤免疫反應,其機制可能是通過促T淋巴細胞的生成及對T細胞亞群活化的保護。
IL-3能促進多能干細胞增殖,為造血干細胞的正性調控因子。AML患者體內IL-3水平明顯降低,我們檢測發現AML患者化療后IL-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與文獻報道一致[9]。治療組、對照組明顯高于空白組。提示滋腎生血膠囊、益血生膠囊可能通過提高正性調控因子的生成,進而加速造血原始細胞的增殖,保證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IL-3主要由活化的T細胞產生[10],因此與前面結果結合分析IL-3水平升高可能是與滋腎生血膠囊保護T細胞的活化有關。白血病細胞在機體內擴增競爭性生長抑制正常造血細胞,因此白血病細胞分泌的調控因子具有量的優勢。白血病細胞能自身分泌GMCSF[11],所以 AML 患者體內 GM-CSF 水平升高,其水平的高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化療的效果。從我們的結果可以看到化療后GM-CSF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與文獻報道一致[3]。治療組、對照組明顯低于空白組。提示滋腎生血膠囊、益血生膠囊能夠增加化療藥物對白血病細胞的殺傷作用,提高化療療效。兩中藥作用效果相似。
6.1 滋腎生血膠囊在造血細胞不同分化階段其功能有所不同,在早期干細胞階段可能通過提高IL-3水平,進而加速造血原始細胞的增殖。而在分化成定向祖細胞以后,滋腎生血膠囊可能僅作用于部分血細胞,而這部分血細胞傾向于分化成白細胞、紅細胞,其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6.2 滋腎生血膠囊通過促進T淋巴細胞的生成及對T細胞亞群活化水平的保護來增強機體自身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6.3 化療藥物協同滋腎生血膠囊增強其對白血病細胞的殺傷作用。
[1]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06-116.
[2]魏影非,王素云,任莉莉,等.參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療治療急性白血病療效及對T淋巴細胞亞群和血清IFN-γ、IL-10、IL-2 水平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25(4):303-306.
[3]萬楚成,夏云金,劉 瑜,等.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3、GMCSF、TGF-β1水平測定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6,16(1):87-89.
[4]黃水良.益血生膠囊治療白細胞減少癥40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2,18(4):45-46.
[5]馮小東,趙宏鶯,李 越,等.益血生膠囊對化療藥物的增效作用[J].黑龍江醫藥,2000,13(2):110-111.
[6]尹惠卿.急性白血病血清IL-2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測定及臨床意義[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2,2(12):1787-1788.
[7]徐茂忠,徐 昕,戴秋新,等.急性髓系白血病T淋巴細胞亞群及NK細胞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2):118-119.
[8]薛 燕,尤 勝,葛 薇,等.急性髓系白血病Th1/Th2細胞因子和T細胞亞群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23(5):307-310.
[9]Guany,Hogge DE.Proliferative status of primitive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from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J].Leukemia,2000,14(12):2135-2141.
[10]張耀洲,吳祥甫.白介素-3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05,(5):31-34.
[11]Curtis DJ,Metcalf D,Alexander B,et al.Leukemia cells from murine myeloid myeloid leukemia display an intrinsicability for autonomous proliferation[J].Exp Hematol,2000,28(1):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