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劉琛
(吉林省敦化市中醫院 吉林敦化 133700)
患者早期發病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表現為高熱,心悸,咽痛,頭痛,周身酸痛,口渴,便干尿黃,舌質紅苔黃等一派熱毒內蘊之象,按照熱毒內蘊,耗氣傷陰機理自擬心肌炎一號方:金銀花30.0g、連翹15.0g、貫眾20.0g、大青葉20.0g、麥冬30.0g、生地30.0g、玄參25.0g、黃連10.0g、黃芪15.0g、甘草5.0g,水煎服日1劑。
對于發病在6個月以上,1年以內,在急性期高熱后.此期表現為氣陰兩虛內有蘊熱。由于咽喉為呼吸之門戶,少陰經脈循喉嚨,此期由于外邪留戀,熱郁心肺,每從咽喉部反映出來,常見咽間色紅,且長期不易消退,因為不是暴感外邪,故患者無腫痛的感覺。在臨床上患者往往不主訴,醫者易忽視,但是咽喉診能夠觀察邪戀、熱郁、痰凝等病理變化,從而能夠推測心肌炎損害的病原所在。此期按照氣陰兩虛內有蘊熱的機理,自擬參麥地黃湯:太子參30.0g、麥冬25.0g、五味子20.0g、生地20.0g、百合50.0g、白芍20.0g、甘草20.0g、丹參30.0g、川芎15.0g、龍齒15.0g、珍珠母10.0g、淮小麥20.0g、水煎服1d1劑,如咽紅而腫,加連翹,板藍根;咽色殷紅,加赤芍、丹皮;咽紅而干,加玄參;喉間作阻,加射干;咽紅而痛加薄荷,牛蒡子。更有痰瘀交阻,熱郁期間,或肺腎所傷,火動其中,唯有細查咽喉,認清證型,及時施以清泄或咸降之品,故咽喉診能洞悉病邪留戀之隱情,面對感染誘發的心肌炎,由其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對心肌的持續損害,在辯證上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對于發病在1年以上的患者均為后期,此期的病機特點為氣陰兩虛,心腎失交。病毒性心肌炎責之于正氣不足,邪毒侵襲,進一步耗氣傷陰,累及五臟。此時每見心氣心陽虛證,表現為動則心悸自汗。辯證不能只著眼于心悸而忽略了自汗,《傷寒論》謂:“病常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則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諧和故而”。心肌炎由于外邪侵襲,衛受邪而不與營和,乃自汗出;病久則血熱低微,營陰內虛,力弱而不與衛氣相接,可導致毛孔開而自汗。自汗則表疏,防御能力不足,外邪襲表,動則復感,病情遷延,使心肌反復受累,進而導致心功能不全。劉老師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后期時著眼于自汗,以桂枝湯為主方,如自汗惡風,體虛易感者,則合玉屏風散以益氣固表;見哄熱自汗則加龍骨、牡蠣以斂攝浮陽,體虛陽浮,易招外邪,頭暈鼻塞,咽間充血者,宜本方加前胡,桑葉,杏葉,桔梗等,清宣肺氣,不可過用辛散之品,反使虛陽外浮。
病毒性心肌炎責之于正氣不足,邪毒侵心,進一步耗氣傷陰,從而累及五臟。劉老師從祖國醫學整體觀念出發,注重整體因素對發病與轉歸的重要影響,強調整體治療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關鍵。本病病位雖然在心,但是治療上絕對不能僅僅著眼于心,而要注意與其他臟器的聯系。五臟之中,心腎同屬于少陰,關系最為密切,少陰經脈又循于咽喉,此即重視咽喉診的原理。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為五臟之根本,陰陽之根,心腎相交,心本乎于腎。心陰賴于腎陰之充盈,心陽靠腎陽之溫煦,同時,心陽又下溫于腎水,使腎水不寒;腎水上濟心火,使之不能獨亢。心腎陰陽水火升降交通,以維持機體的生理功能。若心腎陰陽某一方面偏盛偏衰,均使心腎不交,致諸疾叢生。
醫案:李某,男,22歲,學生,2004年5月4日初診。
心悸,胸悶1個月,加劇1周,1個月前因感冒后出現胸悶、心悸、頭痛、咽痛。心電圖:頻發多源性室早。西醫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療30d,癥狀有所改善,出院時心電圖頻發室性早搏,近一周來心悸、胸悶加重,伴低熱,手足心熱,咽痛,舌質紅,脈結代。心電圖示:頻發室性早搏。
中醫診斷:心悸(心腎陰虛,虛火擾心)。
西醫診斷:病毒性心肌炎。
治法:滋陰益腎、清心利咽。
方藥:參麥地黃湯加減。
沙參30.0g、麥冬25.0g、五味子20.0g、生地20.0g、百合50.0g、白芍20.0g、甘草20.0g、丹參30.0g、川芎15.0g、龍齒15.0g、珍珠母10.0g、淮小麥20.0g、連翹15.0g、板藍根20.0g、枸杞20.0g。用藥10d,低熱退,咽喉腫痛也消。原方去連翹,板藍根,又服藥60d。
7月診,神疲汗多,食少便溏,入夏以來經常感冒,舌苔黃膩,心氣內虛,暑邪外侵,擬益氣固表,清暑和中方:黃芪15.0g、炒白術10.0g、炒防風5.0g、白芍15.0g、太子參30.0g、生龍牡各30.0g、炒扁豆20.0g、炒薏苡仁15.0g、佩蘭15.0g、桂枝10.0g,藥后汗多漸歛,早搏5次/min,心率66次/min。
10月診。面色淡白,氣短心悸,脈緩無力,口干,神疲懶言,復查心電圖正常,予生脈飲口服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