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欣 曹洪波
(南京市級機關醫院信息科 江蘇南京 210008)
傳統的業務門診流程沒有從患者的角度安排就診過程,而是讓患者自己去適應門診流程的各個環節,從而帶給患者許多不便,也使醫院某些工作處于無計劃狀態,造成“三長一短”的現象。分析門診擁擠原因,除了門診量大以外,患者在門診停留的無效時間長是一個根本原因。同時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被服務對象的心理感受和主觀評價,大量的排隊等待時間也會間接的導致了醫患矛盾的增加。
從傳統的“患者->掛號->就診->開方->劃價->收費->檢查->取藥”流程上看,患者至少要在掛號、就診、劃價、收費、取藥、等待檢查報告等環節上排隊。高峰期“三長一短”現象難以避免。
由于門診醫生不能及時看到結果,增加了患者在門診滯留的時間。
門診一卡通系統設計為門診優化流程的核心設計部分。門診優化流程的具體實現就是通過一卡通作為載體。醫院給病人發放統一的就診卡,病人持卡到醫療機構就診,門診掛號刷卡/自助掛號機刷卡登記后,病人可持卡直接去診療室進行多次就診,并可持卡進行多次檢查、檢驗項目的診療活動,單次就診診療活動全部結束后,刷卡結算并領取藥物。這樣患者排隊等候就診、檢查、結算的時間由原來的至少3次減少到僅需1次,從而大大縮短了患者就診時間。
門診一卡通服務對象可分自費病人和醫保病人兩種。通常對自費病人一卡通系統可結合預付金模式進行。醫保病人持和醫保卡綁定的就診卡就診,最后到收費處自動調出之前的檢查、化驗、治療、藥品等項目,自動進行醫保上傳結算完成后,沖銷自費記錄;自費病人持預付金診療卡就診,進入先就診后結算流程。
在整個門診診療活動過程中,“一卡”貫穿整個流程,并作為統一支付手段,支付在各個業務點開展,不再像傳統模式那樣集中到收費窗口去進行。
預約掛號的開展能縮短看病流程,節約患者時間。從而提高以病人為中心的各項醫療服務。預約掛號可以分為1、網上預約:患者可以通過在網上查詢醫院對外公布的某個時間段內的醫生科室排班情況以及各時間段中所空余的號數,讓用戶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并選擇自己所需的號別進行預約,網上預約完后即時提交確認的預約信息給預約掛號信息平臺,患者在指定的時間段到醫院后即可直接就診無須再排隊等候。2、現場預約:主要針對復診病人,患者可以在醫療機構就診完成后,通過醫生站或者自助掛號機利用就診卡進行下次就診的預約與掛號。
實行分診與排隊叫號系統能有效確保醫院良好的就診秩序,改善門診就診環境,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和焦慮。病人進入醫院掛號后,系統自動將其掛號信息傳送到呼叫和排隊管理軟件庫中,病人候診時,候診區的大屏幕電視通過屏幕和語音提示,將相關信息提示給每一位就診者。通過分診與排隊叫號系統,能有效提高服務質量,避免患者的焦慮不安。
當患者需要進行檢查、檢驗時,按傳統做法是醫生開具申請單,病人去劃價收費后,再去不同的檢查科室進行檢查,病人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劃價收費上的排隊上。如果需要病人實現空腹或者憋尿等的檢查,就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門診相關的申請單電子化,實現門診的數字化流程,就能為病人建立先診療、后結算的服務,提高門診效率,減少病人等待時間。
患者就診后醫生利用門診工作站開出電子申請單,系統會自動把相關檢查信息發送到相應的檢查科室,患者可以直接去檢查科室用就診卡進行刷卡操作,系統會自動扣除檢查費用并把生成的報告發送至醫生站,醫生可直接利用電腦調閱報告了解檢查結果,無需患者在檢查科室外等候取報告。
門診藥房自助確費系統的建立會很大程度上減少患者的劃價、交費和等候排隊拿藥時間。患者在藥房收費窗口可持就診卡/醫保卡在藥房自助刷費機上進行繳費確認,繳費成功后,系統自動將病人信息進入窗口排隊分診系統,同時把發藥信息發送至門診藥房,藥師根據工作站顯示的信息進行配藥工作。配藥結束后,藥房顯示屏上會提示病人前來拿藥,患者持就診卡,到指定窗口進行取藥。免去了在交費及在藥房外等待藥師配藥的時間。
門診優化流程的建立通過醫療信息電子化及醫療信息共享,將各種信息及時、直觀的反饋給醫生和患者,并經過計算機合理統籌、科學的安排,減少患者在門診等待時間。方便了患者,提高了病人對醫院的滿意度。同時,由于就診卡的發放使病人更傾向于回到固定醫院就診,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病人的忠誠度。有理由相信門診優化將是醫院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方向。
[1]聶喆.醫院門診流程重組與醫院信息化[J].中國數字醫學,2008,3(2):34~35
[2]陳志恒.開展綜合預約優化門診流程[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3,13(13):142
[3]王瑋.利用“一卡通”優化醫院就診流程[J].醫學信息雜志,2005,18(1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