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琴
(吉林省人民醫院 吉林長春 130021)
冠心病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由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阻塞,發生循環障礙,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間不平衡而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一種心臟病[1]。本文就冠心病臨床護理方法及體會綜述如下。
選擇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7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男50例,女29例;年齡59~81歲,平均70歲。全部病例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
1.2.1 對癥護理 (1)心絞痛發作時,立即讓病人停止活動,臥床休息,遵醫囑給予硝酸甘油或亞硝酸異戊酯舌下含服。(2)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后應立即吸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輕中度低氧血癥,吸氧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療與護理的基本措施之一。有文獻報導,吸氧對減輕胸痛,焦慮,恐懼等有積極作用,兼有治療和心理護理雙重效果[2]。可采用鼻導管或面罩吸氧,若無并發癥可吸3~5d,前24h內高流量吸氧3~5L/min,以后改為低流量持續吸氧1~2L/min。(3)心肌梗死病人胸痛劇烈者,可遵醫囑給予嗎啡、杜冷丁等藥物,通過中樞鎮痛藥的鎮痛,鎮靜雙重作用來緩解胸疼癥狀。
1.2.2 綜合護理 護理人員嚴密的病情觀察可以提供給醫生可靠的生命體征數據和病情發展的客觀信息,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采取應對措施。(1)對于冠心病心絞痛的病人要嚴密監測心率、心律、血壓、疼痛性質及持續的時間等,如果疼痛發生變化、心絞痛發作頻繁、加劇、持續時間較久、硝酸甘油療效差,誘發因素不明顯等是心肌梗死的先兆,要立刻通知醫生。及時進行搶救與治療。(2)對于急性冠心病患者,入院后迅速為病人連接好心電監護儀,連續監護72h,必要時隨時記錄。24h內每小時監測心率、心律、呼吸、血壓1次,3d后酌情減少監測次數。如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煩燥、心率增快,舒張期奔馬律、兩肺濕音,是心力衰竭的表現。若出現上述現象,應及時通知醫生并做好搶救工作,使病人安全度過危險期。(3)對于急性期心肌梗死的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注意觀察有無下肢腫脹等靜脈血栓的表現。要告訴病人主動活動下肢,以促進血液循環。
1.2.3 心理護理 (1)焦慮的心理護理。一些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產生焦慮心理,針對這樣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個性,講述有關本病的知識,給予耐心的心理疏導,穩定其情緒,使其正確理解護理要求,從焦慮狀態中解脫出來,消除疑慮,自覺配合治療和護理。(2)緊張恐懼的心理護理。對患者以熱情親切的態度與之接觸,主動介紹監護室的環境,用穩重嫻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緊張心理因素,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3)否認的心理護理。有的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針對這種情況,應主動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醫生的診斷告訴患者,使患者認識疾病的程度,通過一段時間的心理疏導,使患者承認患病,同時結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實例現身說法,請病情緩解的患者介紹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切身體會,以增強患者信心,使患者認清疾病,配合治療。
1.2.4 飲食護理 (1)飲食有節,合理營養。膳食中熱量和各種營養素須能滿足人體生理和勞動的需要,即膳食中須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等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且保持各營養之間的數量平衡。(2)每天膳食注意清淡。清淡飲食是一種少鹽、少油、少動物性食物的飲食。患者每天食鹽的消耗量應限制在5g以內。(3)以蔬菜為主,辨病施膳。每天膳食應選擇有利于冠心病的蔬菜。選擇能降脂的蔬菜。
1.2.5 出院指導及隨訪 (1)出院時應對于每個患者制定詳細地個人用藥指導計劃,并且向本人及家屬反復宣教,做到病人能夠復述和胸中有數。(2)指導病人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戒除煙和酒;平時應以低鹽低脂肪、清淡容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避免情緒激動及劇烈活動;注意天氣變化,預防感染。對自己的血壓、呼吸、脈率、活動情況及心臟功能經常進行自我評估,出現胸痛不適,盡早及時用藥。
本組冠心病患者79例,顯效45例,有效2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1.14%。
冠心病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只有通過加強對冠心病患者全面、系統的護理和出院指導,才能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反應。情緒穩定,疼痛發作頻率減少,自覺癥狀減輕,經過積極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使患者血壓和心率恢復了正常,從而降低了冠心病的復發率和死亡率,同時使患者對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和發作時的應對措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提高了患者自身健康維護能力,提高了生活質量。
[1]白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日常保健與護理指導[J].中國實用醫藥,2010,5(6):183.
[2]化曉春.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