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紅
(上海市奉賢區中心醫院 上海 201400)
近年來嚴重胸外傷在創傷中所占比例逐漸增加。由于重癥胸外傷患者常常合并其他重要臟器的損傷,一旦發生病情變化快,即可出現生命危險。因此,嚴密的觀察、有效的治療及良好的護理措施是提高急診重癥胸外傷患者搶救成功率的關鍵。我院急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57例重癥胸部外傷患者,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57例,男46例,女11例。平均年齡38歲。車禍傷42例,高處墜落傷8例,刀刺傷7例;多發性肋骨骨折48例,肺挫傷9傷,合并顱腦損傷7例,脾破裂2例,腎挫傷3例,胸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6例,骨盆骨折7例,四肢骨折15例。
57例中41例行胸腹帶固定,38例行胸腔閉式引流,6例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
53例治愈,4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顱腦損傷,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2.1.1 傷情評估 急診重癥胸外傷患者在到達醫院后最初幾分鐘的處理,對早期救治的質量和速度起著決定性作用,可以影響患者的生存和死亡、康復和殘廢[1]。故急診預檢護士要詳細詢問患者受傷時的體位、受力方向及力度等病史,對患者傷情進行全面的評估,避免漏診耽誤治療。關鍵的輔助檢查如床旁B超、各種診斷性穿刺必不可少。
2.1.2 呼吸的觀察 嚴重胸外傷合并顱腦外傷常出現嘔吐、意識障礙,肺挫傷患者氣管內有血液及分泌物等潴留,易引起氣道阻塞出現急性呼吸困難。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的頻率、方式、血氧飽和度等,及時發現病情變化,解除梗阻癥狀,改善呼吸困難。
2.1.3 腹部體征的觀察 重癥胸外傷患者常累及腹部臟器損傷。故應仔細觀察有無腹部壓痛、反跳痛等體征。本組2例在觀察過程中出現腹膜刺激征、血壓持續性下降,急診行剖腹探查手術確診為脾破裂。
2.1.4 傷口觀察 對開放性胸外傷患者觀察其傷口出血、損傷情況及有無氣體進出。開放性氣胸患者應立即將傷口變為閉合性;有皮下氣腫者,胸部加壓包扎,必要時行皮下穿刺。本組25例出現皮下氣腫,為了改善呼吸困難癥狀,行胸部加壓包扎、閉式引流等治療。
2.1.5 監護 通過心電監護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特別要注意意識、尿量等變化。如患者意識由清醒變模糊,皮膚濕冷,血壓持續下降,呼吸淺快[2],提示有失血性休克,應立即通知醫生搶救。本組有18例患者通過嚴密觀察因及時發現變化,行緊急手術,成功搶救17例,死亡1例。
2.2.1 體位 病情許可的患者可取半臥位;昏迷患者平臥頭偏一側位,以防血塊、分泌物等堵塞氣道引起窒息;嚴重肺挫傷或支氣管斷裂的患者,禁忌健側臥位,防止傷側積血流入健側支氣管引起窒息。
2.2.2 保持呼吸道通暢充分給氧 及時清除口鼻、呼吸道血塊及分泌物,防止窒息。排痰是保持呼吸道暢通重要措施之一,積極鼓勵患者做深呼吸運動,避免肺泡萎縮,使支氣管末梢的痰液因受震動產生咳嗽反射將痰液咳出[4]。同時根據血氧飽和度選擇給氧方式給氧。若患者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早期機械通氣可預防病情進一步惡化。本組6例患者行呼吸機輔助呼吸,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2.2.3 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 嚴重胸部外傷合并多發傷尤其是血氣胸患者,由于胸腔內大量積血、積氣,又因大量出血,有效血容量驟減,常導致休克[3]。必須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最少開放兩路:一路抽血作血常規、血型、凝血功能等檢查為輸血做準備;另一路快速補充血容量和給藥治療,積極抗休克。
急診行胸腔閉式引流后應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量、性質和引流速度。若置胸管后1次引流血量超過1000mL或速度>200mL/h,考慮胸腔內有活動性出血,及時報告醫生,并積極做好手術準備。
本組合并多發傷者占75.4%,增加了搶救的難度。早期搶救中密切關注胸外傷以外的致命傷,按腦、胸、腹、四肢的順序進行處理。先處理危及生命的傷,為搶救成功贏得機會。
重癥胸外傷病人發病突然,病情兇猛,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心理。所以要使用恰當的語言耐心地與患者溝通,穩定患者情緒,讓患者對護理人員充滿信任,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積極地配合、接受各項治療及護理。
急診重癥胸外傷患者傷情復雜、病情嚴重,在急救護理中,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傷情評估,早期正確診斷聯合傷,同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糾正休克。在急診科對重癥胸外傷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救治和護理措施,是提高搶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的關鍵之一,也是為進一步搶救患者生命爭取時間。
[1]白濤.現代創傷診斷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17.
[2]楊玉鳳,李艷.重癥胸外傷患者的護理體會[J].實用醫藥雜志,2006,2(23):199.
[3]呂玉嬌.32例創傷性血氣胸的護理體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6(5):298.
[4]鄭婷婷,韓靜,鐘亮.護理程序在搶救重癥胸外傷中的運用[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5,1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