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瑋 于水蓮
(山東省榮成市人民醫院,264300)
咳嗽變異型哮喘是支氣管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也是導致慢性咳嗽的常見原因之一。我科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以穴位注射療法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48例,臨床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全部病例均為我院門診患者,將符合診斷標準的96例患者按就診先后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8例,男性3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43.78±11.3歲;病程5.2±2.6個月。對照組48例,男性3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43.96±11.12歲;病程4.9±3.6個月。兩組病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全國哮喘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①無明顯誘因咳嗽2個月以上,多呈發作性,以夜間或清晨發作多見。②肺部無陽性體征,肺功能和X線胸片檢查基本正常。③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治療組取主穴膻中、定喘,將膻中穴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后,用2ml無菌注射器,抽取核酪注射液1ml,快速刺入,“得氣”后,回抽無回血,將藥物快速注入,起針時用無菌棉球輕壓針孔0.5min,以防藥液流出皮外。穴位注射膻中隔日1次。定喘穴每日1次,每次取一側穴位,次日則取對側穴位,10天為1個療程,休息5天后繼續下一療程。
對照組給予異丙托溴銨200μg,每日2次吸入,觀察療程同治療組。
療程:兩組病例均治療3個療程。
療效標準:治愈:咳嗽癥狀消失,無定時發作或偶有輕咳,但不需用藥即可緩解;顯效:咳嗽仍定時發作,但較以往次數明顯減少,癥狀明顯減輕;有效:咳嗽仍有定時發作,但次數減少,癥狀減輕;無效:咳嗽癥狀及發作次數無改善或加重。
結果:治療組48例,治愈 24例,顯效18例,有效 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83%。對照組48例,治愈16例,顯效 12例,有效9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77.08%。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咳嗽變異型哮喘是以慢性咳嗽為特征的不典型的哮喘,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咳嗽的產生可能與氣道炎癥和氣道平滑肌收縮刺激咳嗽反射器有關[2]。咳嗽變異型哮喘的治療以支氣管舒張劑、吸入型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等為主。異丙托溴銨是對支氣管平滑肌有較高選擇性的強效抗膽堿藥,松弛支氣管平滑肌作用較強,對呼吸道腺體和心血管系統的作用不明顯。其擴張支氣管的劑量僅及抑制腺體和加快心率劑量的1/20~1/10。用于防治支氣管哮喘和哮喘型慢性支氣管炎,尤適用于因用β受體激動劑產生肌肉震顫、心動過速而不能耐受此類藥物的病人。咳嗽變異型哮喘屬于中醫“喘證”、“哮證”、“咳嗽”范疇。中醫學認為,肺、脾、腎三臟功能不足,痰飲留伏是咳嗽變異型哮喘發病的主要內在因素,運動、氣候轉變、寒溫失調、接觸異物、過食生冷咸酸是發病的主要條件。《證治匯補·哮病》中有:“哮喘痰喘之久而常發者,因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搏擊有聲,發為哮喘。”我們認為,咳嗽變異型哮喘為外感失治,邪郁于肺,肺氣失宣,引動內伏之痰,痰氣交阻,氣道攣急所致。治宜宣肺祛痰,解痙平喘。咳嗽變異型哮喘突出表現為咳,但拖延不治,日久必見喘證。咳為喘之初,喘為咳之漸,因此方中加用了平喘解痙的藥物,增加了止咳的臨床效果。穴位注射療法是選用藥物注入有關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氣會膻中,主一身之氣,是宗氣匯聚之所,它具有調宗氣、清肺熱之功效。定喘穴為經外奇穴,單一穴位或雙側穴位注射,可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調整植物神經,降低過敏反應,對咳喘患者在止咳平喘、防止復發等方面收效顯著。核酪注射液具有增強非特異性免疫作用,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減少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機會,使癥狀減輕。從治療組48例觀察表明,穴位注射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能明顯減輕咳嗽、咽癢等癥狀,降低氣道高反應性,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療效較好。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哮喘學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28(11):738–744.
[2]容朝暈,沈策.咳嗽反射機制的研究進展.國外醫學·呼吸系統分冊,2005,25(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