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群,李曉平,李學文,呂吉元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患的終末階段,此類病人單純依靠常規藥物治療難以取得滿意療效。心臟再同步治療(CRT)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治療重度心力衰竭的新技術。即對存在心臟收縮不同步的心力衰竭病人在傳統右心雙腔起搏的基礎上,經冠狀靜脈竇再置一根起搏導線于左室收縮最晚的部位,三根起搏導線分別與三腔起搏器連接。再通過A-V間期、V-V間期的優化以達到心臟收縮再同步而糾正心力衰竭的目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病例選擇、左室電極位置以及起搏器參數設置等。本文旨在觀察CRT在老年病人中的應用。
1.1 一般資料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接受CRT治療的病人4例,均為男性,年齡53歲 1例,81歲以上3例,均符合ESC2007年及2008年心臟再同步治療指征推薦Ⅰ類適應證,病人基礎疾病2例為冠心病,高血壓病3級;1例為冠心病,高血壓病3級,2型糖尿病;1例為擴張性心肌病。二維超聲顯示4例病人左室舒張末內徑60 cm~92 cm、射血分數 18%~35%、心功能Ⅳ級、心電圖 QRS波 150 ms~200 ms,X線胸片檢查示心胸比均>0.7,因心力衰竭反復住院治療,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1.2 方法 4例病人全部經左鎖骨下靜脈穿刺途徑,其中3例病人將3根電極分別置于右心耳、右室心尖部和冠狀靜脈竇左室外側支內。1例病人將3根電極分別置于右心耳、右室間隔處和冠狀靜脈竇左室外側支內,起搏器均為美頓力公司InsyncIII 8042型三腔起搏器,術中無并發癥,術后1周在超聲指導下設定個體化起搏參數,具體在雙心室同步起搏下采用二尖瓣血流頻譜指導下優化A-V間期,以二尖瓣血流頻譜顯示的左心室充盈時間最長、二尖瓣反流最小時的A-V間期為最佳A-V間期,采用組織速度顯像TVI指導下優化V-V間期,調整V-V間期,以不同心肌節段最小達峰時間差時V-V間期為最佳V-V間期,3例病人A-V間期均設置為180 ms,1例病人A-V間期均設置為140 ms,4例病人均設置為左室領先起搏分別領先為12 ms、12 ms、16 ms、14 ms。
4例病人術后癥狀明顯緩解,活動耐力明顯增強,3例病人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改善為Ⅱ級,1例病人NYHA心功能分級改善為Ⅲ級,二維彩色超聲心動復查提示:射血分數由術前18%~35%提高到術后40%~50%,其中1例病人左室舒張末內徑由92cm縮小至72cm。QRS平均縮短0.04 ms,組織多普勒TVI成像提示:術后心肌各節段收縮同步性較術前明顯改善。
慢性難治性心力衰竭是臨床上的一大難題,病死率較高,其中相當一部分病人合并有房室、心室內收縮的不協調,房室失同步收縮導致等容收縮時間延長,相應的舒張期充盈時間縮短;室內失同步收縮導致左室收縮延遲和收縮末期二尖瓣反流;舒張期充盈時間減少、非有效的收縮、二尖瓣反流最終導致每搏輸出量減少,加重心力衰竭,但目前抗心力衰竭的藥物治療對這部分伴房室和(或)室內失同步收縮者常無效且不能改善預后[1],心臟再同步化起搏治療卻初步顯示了對藥物療效不佳的心力衰竭病人臨床應用的良好前景,CRT可通過調整A-V間期改善心室舒張功能、優化V-V間期、改善左心室游離壁與室間隔收縮之間的不同步性,獲得最佳心室收縮功能,糾正后乳頭肌功能障礙,減少二尖瓣反流、減少心室內分流,逆轉左心室重構、糾正電-機械延遲耦聯的現象,從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2],本組4例病人接受CRT治療后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均明顯改善,再次住院次數明顯減少,療效顯著,與國內外相關研究一致[3-5]。CRT拓寬了器質性心臟病終末期的治療,是近些年來國內外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學界研究的熱點課題。但其治療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臨床醫生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選擇病例,CRT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局限在60%~70%,因此,需要制定適應人群的選擇標準,ESC2007年心臟再同步治療指征推薦Ⅰ類適應證主要是局限于竇性心律的病人,未將房顫病人納入其中,之所以未納入合并房顫病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合并房顫的心力衰竭病人通常高齡,合并其他疾病概率高、預后不佳,而2008ACC/AHA/HRS CRT治療指征要點則更新為NYHA心功能Ⅲ級至Ⅳ級經過最佳藥物治療之后,左室射血分數(LVEF)≤35%且 QRS時間≥0.12 s,竇性心律者應接受 CRT治療,伴房顫者亦可考慮接受CRT治療,國內外研究對高齡病人接受CRT治療療效的報道甚少,本次研究病例數雖少但4例病人的年齡分別為2例80歲,1例53歲,1例81歲,研究結果提示老年重度心力衰竭病人行CRT治療是較為安全及可行的。
[1] 沈法榮,鄭良榮,徐耕.現代心臟起搏治療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社,2004:201.
[2] 郭繼鴻.深入認識心臟同步治療心力衰竭的機制[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6,20(4):283.
[3]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1):7.
[4] 陶四明,韓明華,郭濤,等.心臟再同步化起搏治療隨訪[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6,20(4):307-310.
[5] Bristow MR,Feldman AM,Saxon LA,et al.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with or without an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in advanced chronic heart failure[J].N Engl J Med,2004,350(21):2140-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