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島內媒體看來,兩岸交流的天平出現了很明顯的傾斜。大陸國臺辦發言人在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兩會互設辦事處是相當必要的,但是臺灣方面卻不敢正面響應。《旺報》11日評論說,在打開兩岸各項交流之門方面,“大陸使出渾身解數的力道,其強度和廣度都是空前的;反觀臺灣方面則顯得礙手礙腳,瞻前顧后,似乎已失去了信心,有點不知為何而戰了”。
其實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自成立以來,互設辦事機構就一直是雙方規劃的政策目標。但是在島內媒體看來,兩岸的表現有點不太同調。據《旺報》11日報道,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不久前在理事會上報告,要研究兩會互設機構,首度拋出大陸將推動兩會互設辦事處的信息。在10日國臺辦的例行記者會上,大陸的立場進一步明確。發言人范麗青強調,?;鶗c海協會相互設置辦事處一事,海協會有此構想,但具體規劃還沒有展開,不過兩岸媒體相互常駐卻是十分必要的。她說,如果大陸有更多的媒體到臺灣去,臺灣也有更多的媒體到大陸來,有助于增進溝通了解,“大陸認為到了‘非常必要的地步,顯露出推動互設機構的急迫感”。
相對而言,臺灣方面顯得非常低調和被動。?;鶗麻L江丙坤8日表示,兩會互設辦事處,不是事務性問題,在政策上必須等當局最后決策才可行,“目前尚未接獲政府對于此事的相關訊息”。他透露,去年出訪大陸時,大陸主管機關曾提出互設新聞機構的要求,?;鶗矒颂岢鰰鎴蟾?,并轉交相關主管機關。“陸委會”發言人劉德勛10日則稱,對于兩岸交流及協議執行衍生的問題,都有相應的“小兩會”在處理,像旅游方面的問題,有大陸海旅會與臺灣“臺旅會”對口處理;在航空運輸方面,有臺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和大陸的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在處理,春節加班機等安排就是由“小兩會”處理的,而不是兩岸兩會磋商。劉德勛還說,在?;鶗慕M織章程中原本就設計有赴大陸設立辦事機構,因此法源是存在的,“但怎么設立,兩岸必須要有共識”。
島內有分析認為,江丙坤的一番話點出了問題的核心,“這不是事務性的問題,要聽陸委會做政策決定”。也就是說,兩岸一旦碰觸兩會互設辦事處的議題,就不是什么事務性或經濟議題的協商了,而是要進入政治協商,這正是臺灣不愿立即正面響應的原因之一?!锻鷪蟆?1日分析稱,對大陸而言,即使執行的業務有限,但只要有了海協會在臺辦事處這個橋頭堡,大陸在臺灣可揮灑的空間就大了,對臺工作將完全改觀,“一來打開了政治協商的大門,二來國臺辦及早在臺設立據點,未來即使綠營執政,也不可能將之關閉”。反觀臺灣,最迫切想要的卻是互設辦事處的功能和定位,“甚至是主權象征,但這部分大陸是不太可能讓步的”,因此臺灣才會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吨袊鴷r報》11日也評論說,2008年5月兩會復談后,互設辦事處一直是雙方關注的焦點話題,但因互設機構的法律定位、職能和派駐代表身份等牽涉復雜,雙方仍難以破解,導致設處之議仍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觀望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臺“觀光局”以“臺旅會”名義派駐北京的旅游機構,即將于今年三四月間在位于北京建國門一帶的雙子座大廈正式掛牌運作。《中國時報》稱,“這個被外界視為‘小兩會的兩岸旅游機構搶先互設代表處,使得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議題更顯突出”?!ù? 燕)
環球時報201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