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高 斯 本報記者 胡 笳
中國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國內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5%,連續第三個月保持溫和增長。由于這一數據大大低于此前市場普遍預測的1.8%,《華爾街日報》網站的報道稱,物價的溫和增長有力地駁斥了所謂通貨膨脹風險的觀點,為恢復執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開啟了一線生機。受此利好消息激勵,當天上證綜指小幅上漲0.1%,收于2985.50點。
1月CPI低于預期
數據顯示,1月份國內CPI比去年12月份上漲0.6%。其中,食品價格是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漲幅達到3.7%;非食品價格上漲0.5%。同時,國內1月份的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了4.3%,原油價格的漲幅最為突出,同比上漲69.7%。路透社評論說,由于通脹壓力暫時舒緩,央行出臺加息等進一步緊縮措施的時間可能推遲。報道轉引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姜超的分析稱,央行很可能還需要等近一兩個月內季節性因素消退之后,才會采取進一步措施,“我們認為當CPI增幅超過2.25%時,央行才會進一步緊縮,而這很可能是在3月后”。
野村證券中國股票主管孫明春表示,由于春節即將到來,至少未來幾周里食品仍會繼續保持高價水平。假期過后食品價格通常會下降,因此3月份通脹將顯著回落。從4月份開始,CPI會呈現更平坦的走勢。但在此之前,通脹擔憂可能會先繼續增強。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發展戰略處處長高輝清則表示,盡管1.5%的CPI增幅比他此前預測的要少,不過由于2009年的春節在1月,而今年春節在2月,因此1月份的CPI數據并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1月信貸和房地產價格激增
此前,中國曾將2009年CPI增速目標設定為4%,而實際上,中國去年CPI下降了0.7%,PPI也下降達5.4%。盡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士擔心今年中國經濟存在過熱風險。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的數字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9.5%,漲幅比去年12月份擴大1.7個百分點,價格環比上漲1.3%。當天,中國央行還發布了1月份金融統計數據。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兩項數據加劇了人們對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引發新泡沫風險的擔憂。
美國彭博新聞社引述匯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說,穩健的消費數據使中國近期加息的壓力減小,但仍需要密切關注下個月的經濟數據。“如果不調整政策,中國依然面臨經濟過熱的風險。”加拿大皇家銀行新興市場戰略分析師布萊恩·杰克遜表示,“我們依然希望未來幾個月能有新的緊縮政策出臺。”
不過,《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表示,“進入2010年以來,在對通貨膨脹杞人憂天式的擔憂中,中國部分金融監管部門開始收緊信貸,并且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報道稱,如果過早地退出金融刺激政策,那么必然出現信貸下降和由此導致股市疲軟、進而影響居民消費,這無疑將會使得經濟復蘇的三大基石中,僅剩積極的財政政策苦苦支撐。但獨木難支之下,經濟未來的前途令人堪憂。
今年通脹風險不大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11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國今年的通脹風險不大,“按照中國的經濟狀況,CPI增幅控制在3%以內都是正常的,過低的CPI對經濟不利。今年將CPI控制在3%以下問題不大。”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去年中國將大量貨幣主要投放在上游資產市場,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沒感到太大的通脹壓力,今年這種壓力將逐步釋放出來。不過,他也認為中國經濟不會出現過快的通脹增長。梅新育說,刺激經濟政策退出已經成為各國普遍的呼聲,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采取了行動。最近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表示,美國將收縮貨幣政策。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物價上漲難以獲得很大支撐。不僅如此,如果美國的貨幣政策急劇收緊的話,還可能使中國的通脹壓力出現反向變動。▲
環球時報201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