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碧華,饒桐貴
(衢州市水利局,浙江 衢州 324000)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錢塘江的源頭,雨量豐沛,多年平均降水量達 1 800 mm,主要土壤類型為巖性疏松易風化的紅黃壤,水土流失防治難度極大。衢州市委、市政府歷來重視水土保持工作,把它作為保護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的主抓手,通過加強領導、健全制度、深入宣傳、規范管理,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為此,2006年5月,水利部正式授予衢州市“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城市”榮譽稱號。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水利廳的指導幫助下,衢州市緊緊圍繞建設“生態省”的重大戰略部署,進一步抓協調、抓深化、抓拓展,不斷鞏固、擴大“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落實得到進一步深化,有效遏制了人為水土流失,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僅 2008年,全市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107個,完成水土保持設施驗收 28個;出動檢查人員 862人次,檢查項目 233個,督促開發建設項目業主投入水土流失治理資金約 1.79億元,累計攔擋棄土棄渣 621萬 m3,市級以上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編報率、實施率和驗收率均達到了100%。其主要做法如下。
衢州地處錢塘江的源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不僅事關自身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是對全省特別是錢塘江流域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的政治責任。衢州市上上下下時刻牢記肩負的使命,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推動科學發展”的理念,始終堅持把水土保持工作作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保障措施來抓。衢州市人大把水土保持作為執法檢查的重要內容,在2008年組織人大代表對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進行了視察。市政府在原有水土保持委員會的基礎上,重新公布了組成人員,明確了水土保持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市政府在水土保持納入并聯審批管理的基礎上,于 2008年專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水土保持是項目立項審批、采礦許可、規劃論證、竣工驗收和確權登記的前置條件。在市政府成立的重大項目推進聯合辦公室中,水利與發改、經委、國土、規劃、環保、財政、人行等部門一起作為“8+X”機制中的 8個常駐部門之一,將水土保持管理貫穿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由此,衢州市正式確立了“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支持、水利部門主抓、相關部門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合力。
為使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衢州市出臺了《衢州市水土保持管理辦法》并轉發了省水利廳、省建設廳關于加強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將水土保持許可事項納入基本建設項目并聯審批程序。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開發建設項目日益增多,水土流失防治難度不斷增大,對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廣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衢州市轉變思路,積極行動,水利部門全程參與開發建設項目的立項決策、規劃論證和工程設計,融水土保持理念于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突出表現為“兩個轉變”:
一是在水土保持審查審批上,改變以往來一個批一個的做法,既批“準”也批“否”。衢州市建立了水土保持方案聯合會審制度和開發建設項目現場踏勘制度,每個編報水土保持方案的開發建設項目,都經水利、發改、規劃、環保等部門的領導和有關專家集體論證,以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而對《江山市清湖水電站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等質量低劣的水土保持方案則堅決不予審查通過。
二是在水土保持措施設計上,改變一味服從、遷就于主體工程設計結果的慣例,敢于評價和修正主體設計。衢州市從水土保持的角度對主體工程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查找缺陷,補充和完善水土保持設計,并對主體設計提出修改和完善建議,最大限度地控制擾動范圍、減少植被破壞、防治水土流失和保護自然景觀。如黃衢南高速公路工程“江山竹山底至麻地灣段”山高坡陡,審查會議就要求主體設計單位改路基工程為橋梁隧道,并適當降低路基設計標高,雖然工程投資增加了 1 400多萬元,但是大幅度降低了工程土石方工程量和棄土棄渣量,從源頭上減輕了水土流失。同時,衢州市要求主體設計單位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文件中設立水土保持專章、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落實水土保持投資,要求項目業主在招投標、水保監理和進度安排方面符合水土保持規范。目前,衢州市發展規劃院、衢州市城建設計有限公司等單位編制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中都按水利部門的要求設置了水土保持專章,落實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投資。
為切實減少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衢州市積極落實行之有效的監管手段,進一步細化深化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落實,實現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的全過程監管。
在交通運輸、礦山開采和水利水電等極易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重點項目開工前,衢州市、縣兩級水利部門都會主動出擊,及時與項目業主進行溝通,宣傳水土保持,切實減輕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一是建立線性工程防治機構。對大中型交通建設項目,要求項目業主建立水土保持方案實施領導小組,制定水土保持管理辦法,明確相關機構以及業主、施工、監理等單位的職責,做到責任到崗、任務到人。如在衢州市水保站的指導下,浙江黃衢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于 2006年 3月即成立了以總經理張桂生為組長、各地方指揮部負責人為成員的水土保持方案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了《浙江黃衢南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二是健全礦山項目聯動機制。衢州市小礦山多而散,監督管理難,對環境影響大。為此,衢州市以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和規范活動為契機,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建立切實有效的礦山項目監管聯動機制。如常山縣建立了政府辦牽頭,國土、安監、水保、環保、公安等部門為成員的礦山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并制定了采礦許可(年檢)聯批單,形成了“政府主導、國土牽頭、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經濟開發區等園區項目占地面積廣、開發歷時長、分區塊分階段開發,其絕大部分土石方工程在園區“三通一平”階段已基本完成,而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三通一平”階段,且承擔入園項目的又主要為土建投資小的工業企業,因此園區的水土保持工作推進困難,一直處于無序狀態。針對這種情況,衢州市水利局多次專題研究,積極探索,提出了“整個園區編報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入園項目填報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防治對策,并明確各園區管委會負責轄區內土石方的統一調配和管理,既規范運作、保持水土,又簡化程序、方便業主,得到了政府、園區和企業的一致好評。目前,全市絕大部分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都已經按要求編報了水土保持方案。
衢州市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做到“制定一個計劃、把握兩個時段、抓住三個重點、實行三種形式”,實現了所有生產建設項目的動態跟蹤管理,即:年初按照重點工程每季度 1次、一般項目每半年 1次的頻次制定全年監督檢查計劃,把握汛期和 10月份之后的施工高峰期兩個關鍵時段,抓住交通運輸等線性工程和礦產資源開發項目以及園區建設三個監督檢查重點,實行日常巡查、市縣聯動檢查、部門聯合檢查三種監督檢查形式。同時,建立水土保持預先介入制度,在生產建設項目動工前,工作重心前移,提前與項目業主溝通,并結合其他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對其提出水土保持工作方面的指導性意見,防“患”于未然;實行監督檢查反饋制度,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當場填寫《衢州市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情況反饋表》,由項目業主和檢查人員共同簽字確認后,分送項目業主和當地水行政主管部門,作為下次檢查的重要內容,并在檢查后以監督管理機構正式文件下發監督檢查意見,要求項目業主限期整改。
衢州市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和平臺,強化水土保持國策宣傳,規范水土保持監管行為,加強水土保持教育培訓,提升水土保持服務能力,不斷夯實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基礎。
衢州市把強化水土保持宣傳,喚醒全民國策意識作為水土保持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常抓不懈,堅持做到“三個面向”:一是面向領導干部,抓住各級人代會和人大執法檢查等機會,向人大代表贈閱水土保持宣傳手冊,在“世界水日”和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紀念日,利用“浙江農民信箱”短信平臺向廣大領導和機關干部發送水土保持宣傳短信,每年邀請發改、規劃等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召開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二是面向項目業主,在交通運輸、水利水電等重點項目現場,舉辦水土流失防治培訓班,結合專項監督檢查和巡查,向廣大業主分發“衢州市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聯系單”,宣傳政策,告之要求。三是面向廣大群眾,與衢州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聯合開播《衢州水利》,專題播報水土保持工作動態,在《衢州日報》上對上年度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情況進行公告。
一是健全了水土保持巡查管理制度。衢州市設計并不斷完善了《衢州市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情況反饋表》(簡稱《監督檢查反饋表》),制發了衢州市水政監察記錄本(水土保持)。監督檢查人員外出必須攜帶照相機、巡查記錄本以及《監督檢查反饋表》,存在問題的要當場填寫《監督檢查記錄表》,項目業主簽字確認,現場照片沖印后粘貼于巡查記錄的背面,并標明時間、地點、存在問題,以備查詢。二是完善了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制度。根據分類管理、方便運作、切實可行的原則,設計了《衢州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鑒定表》,對水土流失危害較小、水土保持工程量較少的生產建設項目,改變以往全部要求提交水土保持工作總結的做法,以鑒定表來規范水土保持驗收工作。三是建立了水土保持變更審核制度。由于水土保持方案編報的階段限制,往往在生產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水土保持措施變化很大(尤其是線性工程),而目前水土保持監理的工作力度有限,為此,衢州市設計了《衢州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變更申請表》,對水土保持變更進行審核把關,強化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實。
一是采取“請進來”的形式,衢州市每年都組織由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人員、鄉鎮水利員和重點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負責人參加的開發建設項目水保業務培訓班,并邀請省水利廳專家授課。二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積極組織監督管理人員參加省水利廳舉辦的相關業務培訓,組織水土保持工作人員赴溫州、安吉等地考察學習水土保持監督和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先進經驗。另外,衢州市水保站還充分利用每月一次的學習日,集中開展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知識學習。
一是以全國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為契機,對全市 1999年以來編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的開發建設項目開展調查摸底,建立了“衢州市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數據庫”,同時強化檔案管理。二是以“擴權強縣”改革為契機,研究出臺了《衢州市水資源管理和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擴權強縣”工作細則》,完善了水土保持方案聯合會審制度,初步建立了衢州市水土保持方案評審專家庫。三是以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行動為契機,建立了水土保持簡報制度,報道工作動態,加強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