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宋瀟瀟
從科研到產業的華麗轉身
——訪太原惠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建廷
本刊記者 宋瀟瀟
50年前,他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市;
24年前,他畢業于阜新礦業學院;
15年前,他開始擔任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太原分院科研副院長;
8年前,他著手創辦了太原惠特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惠特產值1億元、納稅500萬元,在太原市高新區的所有民營企業中納稅額名列第6。在煤礦機電軟起動領域,惠特已成為行業的領跑者。
他就是郭建廷,太原惠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只看一眼,你就會認定郭建廷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的確,他曾經是一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現在他不僅是科研工作者,還是企業的經營者。
在治學科研的道路上,郭建廷走的一直都很順利。
1979年,郭建廷考入阜新礦業學院。他是我國煤炭行業人才的搖籃,從這里走出了許多著名的煤炭學者、煤炭官員和煤炭企業家。從本科到研究生,郭建廷在礦院度過了人生中寶貴的7年。1986年畢業后分配到煤科總院太原分院工作,1992年開始任太原分院運輸支護機械研究所副所長,1995年開始任太原分院副院長,分管科研。站在新的人生起點上,作為最年輕的副院長,35歲的郭建廷躊躇滿志!1998年,郭建廷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并任第五屆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委員;任職期間所組織完成的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EBJ-160重型懸臂式掘進機”、煤炭部“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大同兩硬條件厚煤層放頂煤開采關鍵技術與裝備”分別于1999年、2000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組織完成的省、企業橫向技術、產品開發項目每年達50多項,曾多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同時,太原分院的科研工作遍地開花,取得了一大批省部級科研成果,在煤炭行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范圍逐步擴大,對民營經濟的認識也逐步深化。1997年,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地位得到空前提高;199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出臺,推動科研成果向產業化轉化;1999年3月,10個國家局所屬的242個科研院所管理體制改革工作起動,由此正式揭開了科研院所向科技型企業轉制的序幕,太原分院是242個科研院所之一,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當時正處于煤炭經濟形勢嚴重困難之時,轉制過程非常艱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握著一大把科研成果卻轉變不成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郭建廷既心焦又無奈,更多的是遺憾,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體制的束縛。
怎么辦?等待還是跳出去?已屆不惑之年的郭建廷仔仔細細地考慮這個問題。一邊是副院長,在這個位置上已經干了8年了,一切都駕輕就熟,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繼續走下去前程是看得見的;跳出去則要一切從零開始,除了知識和技術,等于白手起家,成功與否都是未知數。經過深思熟慮,2002年7月,郭建廷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與陳璐等10位同事離開煤科總院太原分院,集中創辦了太原惠特科技有限公司。
創業是艱難的,下海并不浪漫。
公司成立后,10個人湊了80萬元作為起動資金,開始開發生產電動機軟起動器,解決煤炭企業電動機的起動問題。第一批產品尚未試產成功,80萬就告罄了。為了解決資金困難,同志們以房子做抵押,向親戚朋友借錢,用貸款繼續研制、試產。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批10臺軟起動器終于在井下試驗成功!使用了軟起動器的煤礦發現,起動時機械沖擊消失了,電氣沖擊沒有了,難起動問題少了,液力耦合器及其傳動件的故障少了,軟起動器實現了預期的目標。據東曲礦統計,一年一條大皮帶能節約100萬的材料費用和人工費用,小小的軟起動器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惠特終于跌跌撞撞走上了發展的軌道!
科研出身的創業班子深知,惠特的優勢在于研發,要想從強手如林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掌握獨有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不斷創新,超越自我,由此郭建廷提出了“創新為源”和“依托中國技術、采用世界元件、打造一流產品”的創業、發展思路。剛成立的惠特就被山西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認定高科技企業的標準之一是企業每年用于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研究開發的經費應占該企業當年總銷售額的6%以上,在惠特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源源不斷的高投入保證惠特每年都有新技術、每年都有新產品。TTQ400/1140(660)型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調壓調頻軟起動器是惠特的第一個拳頭產品,2002年經權威部門鑒定,被認為是“煤炭行業帶式輸送機拖動技術的一次重大變革與提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入選“2003年山西省重點推廣項目”,并于2003年獲得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證書。QJ T250/1140(660)型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刮板輸送機調速起動器是惠特的又一創新產品,是國家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扶持項目和國家級重點新產品。通過不斷創新,已有28種新產品,惠特的產品線越來越豐富,市場之路越走越寬闊,逐步成長為軟起動器龍頭企業,這個團隊還在向更高的技術沖鋒。
隨著惠特的不斷發展壯大,郭建廷在科研與產業轉化之間越來越從容,他終于有足夠多的資金、足夠大的舞臺把一個個科研成果轉化為不斷創造社會財富的產品,在把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同時,也提高了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為煤炭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惠特不僅實現了郭建廷等人創業的初始夢想,更實現了知識分子產業報國的理想。
如果說不斷的技術創新是惠特成功的源動力,那么堅守誠信就是惠特成功的守護神,在用戶眼里,惠特是誠信的代名詞。
在創業之初,郭建廷把誠信解釋為“過硬的產品質量”,提出了“質量為命”的口號,把質量看作產品的生命,看作企業的生命。郭建廷認為,產品是企業與客戶交流的媒介,如果產品質量不過硬,客戶就不會選擇本企業的產品,企業就失去了與客戶交流的媒介,最終也失去了客戶,產品質量決定著企業的生命。對產品質量,郭建廷還有更深刻的理解:煤炭的上下游產業,都建立在井下煤礦工人勞動的基礎之上,所以提高產品質量、保證井下機械設備安全是保證井下工人安全的基礎,也就保護了整個產業鏈的安全。基于這些考慮,從創業開始,郭建廷就推動企業先后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依靠科學的管理體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過硬的產品質量,贏得了用戶的信任。2002年,潞安常村礦2700 m的大巷帶式輸送機使用了惠特的軟起動器一直用到現在;大同四臺礦使用的是惠特的第一批軟起動器仍然還在使用,又全面推廣,四臺礦主管機電的礦長說:“我們自從用上了惠特的軟起動器,我這機電礦長當得真叫放心啊。”大同四臺礦、馬脊梁礦、云崗礦等全礦井的運輸系統包括刮板機、轉載機、皮帶、給煤機等,用的軟起動器全是惠特的產品,平頂山1140伏刮板輸送機、轉載機、掘進用帶式輸送機用的軟起動器也全是惠特的產品。產品遍及全國280多個礦,惠特贏得了他們的信任。
隨著煤礦企業對軟起動技術認識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煤礦企業開始使用軟起動器,軟起動器市場越來越大,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生產軟起動器。一些不掌握核心技術的小型企業依靠組裝和仿制,以低質的價格戰來爭奪市場,一度給惠特造成了很大的市場壓力。面對這些行為,惠特沒有動搖,沒有絲毫降低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反而依靠不斷的技術創新、高配置和過硬的質量逐步擴大市場份額,成長為行業的領導者,也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如在一些國有大型煤礦招標中,一些企業以低價出擊,惠特報出的是“誠信價”、“高配置價”“高可靠性價”,最后中標的是惠特的產品。招標方說,低價的產品實在不敢要,左算右算這個價肯定生產不出來什么高質量的產品。
成為行業領先者之后,郭建廷把誠信解釋為“超越用戶期望的服務”。對用戶,惠特以不耽誤生產為原則,設立區域辦事處提供24小時服務。接到用戶電話,惠特根據用戶要求決定上門服務的時間,用最快的速度服務于用戶;到現場,技術人員直接查原因找問題,從不收取客戶的服務費用;惠特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的售后服務,還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幫助用戶解決從運輸系統到配電系統各方面的問題。有的煤礦感慨,買了惠特的產品,同時也買到了專家服務,超值啊!
領先的技術,過硬的產品,超值的服務,郭建廷一步一步把惠特打造成了金子招牌。
以經濟利益為第一追求的企業,要真正做到尊重人、尊重社會,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郭建廷做到了,惠特做到了。
以人為本,尊重人、認可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郭建廷認為,企業無論大小,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只有用不好人的企業,沒有完全不好的人。人,既包括科學技術的持有人,又包括基本技能的持有人和管理的持有人;既包括從事復雜腦力勞動的人,也包括從事簡單操作的人,都是企業流暢運轉所不可缺少的,每個人都在企業中創造著價值,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在郭建廷眼里,每個惠特人都是企業的主人。
惠特的職工還得到了實實在在照料。除一般社會保險,惠特還為職工購買了重大疾病保險、意外保險、市工會大病救助保險,比國家規定的還多;逢年過節,職工領到的是豐厚的福利,有實物也有現金,讓國有企業職工都羨慕;職工買房,惠特提供5年的貸款貼息……
尊重社會,保護環境,做合格的企業法人,惠特又走在了前面。惠特不僅做好了企業內部的綠化,還做好了企業周邊環境的綠化;惠特不僅搞好了企業內的環境衛生,還搞好了企業周圍的環境衛生;惠特放棄了低成本的鍋爐供熱,多投入安裝了地源熱泵供熱,既節能又環保;有一部分崗位人員流動比較大,無論干幾天,惠特從未拖欠、克扣工人工資。支部、工會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讓每位職工都感受到組織的關懷。
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企業。惠特不僅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2006年至今,惠特連續被太原高新區工委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郭建廷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企業家。
做科研,他建樹頗多;闖市場,他勇立潮頭從科研到市場,他完成了一個漂亮的馬賽回旋。
他就是郭建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