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黑龍江省伊春職業學院外語系 153000
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的教育。建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 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伴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培養對我國的高等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意義上的外語人才已無法滿足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的需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英語專業只能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學任務, 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并以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為目標, 建立多渠道,寬口徑,一才多能的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任何地區想取得經濟上的長足發展,只依靠本土經濟,固步自封,不注重和外界聯系與合作都是行不通的。因此社會對外經貿英語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加大。外經貿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應大量應用于外貿部門、民營企業、境外中國公司、三資企業、海關及報關行等,從事進出口貿易、貿易談判及各種涉外業務工作。
外貿英語專業涵蓋了國際貿易、國際商法、商務談判、涉外商務、專業英語等一系列相關知識。從外貿英語專業設置不難看出,外經貿英語專業人才與綜合英語專業人才的區別在于:外貿英語更注重培養具有較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和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更熟練運用聽、說、寫、譯的能力,在外事、涉外貿易與經濟等活動中進行交際與交流,同時掌握相應的國際商務知識、對外貿易知識和經濟合作知識,并能直接運用英語承擔外事活動、外貿業務,商務活動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這類人才既熟諳現代商務技能的高級商務,又精通英語。
具體來說,外貿英語人才應具有對外貿易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英語的扎實基本功。他們既了解國家財政、稅務、金融相關知識,熟悉對外貿易的基本知識和相應的政策法規,掌握商務知識,對國際貿易、國際商法、會計原理、商務談判等與涉外商務工作相關的知識;同時能用英語開展業務活動、進行商務交談,具有從事商務口譯、筆譯和英語報關工作的能力。總而言之,外經貿英語人才必須具備較快適應對外商務一線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技能,面向對外貿易工作崗位,具有較強的綜合業務素質,能從事對外貿易商務聯系、談判和技術管理工作,是適應我國對外貿易工作的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
高職院校必須在改革傳統的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結構合理、性能優化的課程體系,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以筆者工作的伊春職業學院為例,其外語系實施了英語專業二年為一個階段的二段式教學。從大一到大二,以培養大學生掌握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基礎、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為主,強化外語人才的語言優勢。主要課程有:綜合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視聽說、英語筆譯、英語語法等,初步確定專業意向。大三到大四階段,學生在學習專業必修課的同時,可以有目的的選擇外經貿英語相關課程學習。學生們可以掌握外經貿英語的特點和一定的外貿專業知識,拓寬知識面,同時這樣的課程設置也體現了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實用性和時代性。專業必修課包括:語言學導論、英美文學、高級英語、高級寫作等;外經貿英語方向主要課程有:西方經濟學、外貿英語、國際貿易實務、市場營銷學、商務英語寫作、商務談判口語等。
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英語專業的教師大多畢業于英語語言文學專業。他們雖然精通英語,但對于英語以外的其他專業知識了解不深,很難勝任英語專業方向復合課的教學。如商務英語方向、國際經濟法方向等成組課程的教學,沒有從事過外貿工作的教師就難以勝任。因此,建設具有復合型知識的教師梯隊至關重要。高職院校應引進具有豐富的國內外商務活動經驗的英語專業人才,并選派本校英語教師到外貿專業院校進修,學習開設專業方向復合課程所需要的知識。還應該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校外的商務活動。請其他相關專業教師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如請財經系教師講授輔修課程如西方經濟學、財務管理、貨幣銀行學等。建設這樣一支具有復合型知識的教師梯隊才能保證英語專業方向復合課的順利開設,并不斷完善課程體系。
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工具,也是加強課程建設的重要部分。優化課程體系必然涉及教材的更新。外經貿英語方向的相關課程教材大多是上世紀70~90年代出版的,內容陳舊,體系落后。近年來,國際貿易的規則已有了許多變化,這些變化并沒有教材中體現。在開設外經貿英語專業課程的有限時間里,教師應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整合、補充教材內容,把最新的相關專業知識及時傳授給學生。注重實用性與理論的覆蓋面,內容上突出“新、精、實”的特點,以保證新課程體系的貫徹落實。
外經貿英語專業開設的相關課程實踐性很強。如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語、商務英語寫作等。有的理論教學對于沒有商務經歷的學生來說難以理解、枯燥無味。因此教師應把課堂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質量,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可以采取校內模擬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方法。在校內成立外貿英語試驗中心,教師與學生分別模擬商務及外貿活動中的不同角色,通過計算機模擬處理各種商務及外貿業務,熟悉外貿流程。此外,還可以和外貿企業聯合建立實習基地,使學生可以在這些基地進行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同時,把課堂教學與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需要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強調考取證書所需要的知識點,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證書考試。如:國際貿易單證員證書、外銷員從業資格證書、報關員資格證書等。加強教學的實踐性可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組織和交際能力,學生也可以及時了解自身學習上的薄弱環節、知識系統的漏洞并有針對性地采取補救措施。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方向是為社會服務,受市場需求所調控,因此各高職院校應認清形勢,快速轉變育人模式與培養方向。外經貿英語專業的教學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過程,應制定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技能為重點,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教師要發揚團隊精神,致力于培養目標,對教學管理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通過加大專業調整改革力度,構建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專業體系, 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 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1] 梁志華.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探討 [J].職業教育與研究.2007,4
[2] 曾文雄.商務英語教學的實施方法 [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
[3] 郝欽海,構建面向21 世紀的經貿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4 增刊:1-3.
[4] 吳尚義,李華等.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建設的研究 [J].教育教學研究.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