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西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621010
學分制下提高大學生學業自我管理能力的探討
張琦 西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621010
大學生作為學分制改革的受益者,較強的自我學業規劃能力、自我約束能力是順利實施學分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只有引導學生合理規劃大學學業,確立個人學習目標,約束個人學習行為,學分制改革成效才能顯現,因此,研究和創設學生進行學業自我管理的教育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分制;大學生;自我管理
當前,國內各高校正不斷深化實施學分制教學改革,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自我學業規劃和管理能力才能夠充分從學分制改革中受益。因此,高校重視和積極創設教育機制改變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學業自我規劃意識弱,自我約束能力差的現狀,引導學生合理規劃大學學業,確立個人學習目標,不斷增強實施學分制的教育效果。
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大學生為了實現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以及為滿足社會日益發展對個人素質的要求,充分地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繼而開展的自我認識、自我計劃、自我組織、自我控制和自我監督的一系列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活動。大學生學業自我管理,應該包含著社會發展目標、高校教育目標、個人學習生活目標和個人有效行為四者之間的關系及其有機的統一。其中個人學習生活目標是自我管理的核心,社會發展目標和高校教育目標是個人學習生活目標賴以確定并實施自我管理的基礎和依據,個人的有效行為則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具體實踐,是個人學習生活目標得以實現的根本途徑和保證[1]。
學分制實質是提倡學生“個性”發展,鼓勵學生“自主”和創新,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共性與個性協調發展”的教育思想[2]。以人為本的教學制度是通過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來體現其先進性和優越性。當前,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越來越趨向于人性化和彈性化,例如:大類招生,提前畢業,延長學習年限。這些制度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畢業出口進行多層次的規劃,更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較強的學業管理和規劃能力,才能達到制度制定的初衷。
大學生入學對學分制教學管理充滿新奇和熱情,同時也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選擇容易通過的課程而不是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導致知識結構系統性不夠;二是對學分制管理制度了解不夠,缺乏利用制度進行自身學業規劃的意識;三是不能正視和糾正自身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缺乏學業的自我約束力。這些問題導致大學生學業規劃處于一種盲目、被動的狀態,學習過程處于一種放任的狀態,知識積累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甚至于達不到培養計劃中的畢業要求,嚴重影響了學分制下教育教學效果,阻礙了學分制的進一步深入實施。
首先,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應具有嚴謹性、科學性、穩定性。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應以正式文件出臺,不應以各種臨時通知形式出現,以保證其嚴謹性和嚴肅性。文件制定過程中要多方征求意見,考慮全面,避免過于具體或過于模糊,增強其可操作性和穩定性,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不應朝令夕改。在校院兩級管理體制下,學院應根據自己專業教學特點,在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基礎上,制訂學院二級教學管理工作的條例和規定,進一步完善符合學院教學特點的教學管理機制,以確保學院層面能更加具體化落實學校的辦學方針。學院通過建立相應的條例和規定,明確教學管理工作流程,切實執行政策和規定,增強制度約束力。
只有嚴謹、科學、穩定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學生才能充分理解大學學習制度,系統學習和遵守學分制相關教學管理制度,并以此指導規劃自身學業,在制度中受益。
其次,教學管理中需要加強學生學業過程監督和預警機制。在學分制教學管理下,學生根據自身意愿選擇學習內容和學業進度,每個學生學業進展情況都不同,學校進行畢業生資格審核確定其是否能夠畢業,而學生學習過程普遍缺乏監控力度。學分制下,更應重視和加強對學生學業進度的監控和預警,制定和實施學業預警機制,發放預警通知單,通過家庭、學校配合教育,最大限度地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督促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成人。
此外,學校應加強學生學業規劃的指導和咨詢。學分制下,導師制和選課制是相輔相成的。導師制不應流于形式。學校通過導師制的建立,進而加強學生的選課指導,提供學業規劃咨詢和指導,幫助學生合理構建完整知識體系,指導專業課程及專業知識的學習方法,進而為學生本科畢業后的學習深造給予輔導等。
大學生學業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以大學生學習觀和生存觀的兩大重要轉變為契機,講方式,講方法,培養學生的學業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開展學業目標教育。學業目標的實現就是自我學業管理的實施過程。開展學業目標教育,要以正面典型為引導,通過大師講授專業教育、優秀畢業生交流會,在同學中有意識地樹立自立自強學生典型等教育形式,讓學生了解專業背景、專業特色、就業前景、考研方向、大學期間應該取得的資質證書等,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個人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制定階段和長遠的學業發展目標,進而推動學生學業管理的自主意識。
開展學業警示教育。正如盧梭所說:“千萬不要干巴巴和年輕人講什么理論,如果你想使他們懂得你所講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種東西去標示它,應當使思想的語言通過他的心,才能為他們所了解”。開展學業警示教育,要以深入分析學生身邊典型案例為主線,結合學校學籍管理規定、違紀處分條例、學習獎懲制度,讓同學們有心靈的觸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業風險意識,增強教育效果。
開展職業規劃教育。職業規劃教育必須專業化,通過資深專家開展職業規劃講座,職業能力測評,專業社會實踐,知名校友訪談等生動的教育形式,引導學生提前進行個人的職業規劃,確立個人的職業方向、職業目標,進而深化自身的學習計劃、能力發展計劃,從而建立學生的自主學業管理能力。
總之,要把集中強化教育與長期教育相結合,以正面引導方法為主,提高學生學業自我管理的能力,養成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習慣,實現外在制度化的規范與主體自律的統一,加強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實施效果。
[1]代莉平. 淺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09,(2):112-3
[2]戴克林. 新建本科院校學分制教學管理機制的構建. 三明學院學報.2009,26(3):357-60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