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愛東(司法部社區矯正工作辦公室主任 北京 100020)■文
試論"中途之家"在推進社區矯正中的作用
---以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為背景
Tentative D iscussion on'Halfw ay Houses'Promo ting Comm unity Corrections
姜愛東(司法部社區矯正工作辦公室主任 北京 100020)■文
犯罪是全球性的問題,預防和打擊犯罪,有效地矯正罪犯,是各國政府和社會共同的責任。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地進行刑罰執行制度的創新,嘗試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處理犯罪問題,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矯正犯罪人。從人類刑罰發展演進的歷史來看,刑罰由重趨輕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各國行刑實踐中在保留適用監禁刑的同時,越來越傾向于非監禁刑的適用,尤其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社區矯正制度發展迅速,許多國家,如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適用社區矯正人數大大超過監禁矯正人數。
自2003年起,社區矯正工作在我國由試點走向全面試行,作為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重要方面和社會矛盾化解的重要手段,作為貫徹實施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有機組成部分和我國刑罰執行理念的一次重大變革,社區矯正的推進對于健全我國法律制度,完善司法體制機制,特別是對依靠群眾和社會力量改造罪犯,預防犯罪,增強社會安全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特別重大的作用。從我國社區矯正工作的開展情況看,試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社區矯正工作充分發揮了我國基層組織和人民群眾參與對監外執行罪犯進行監督教育的作用,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矯正,脫管、漏管現象大大減少,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二是有效提高了罪犯教育改造質量。社區矯正工作通過綜合運用社會力量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教育改造和幫扶,豐富了改造手段和方式,提高了改造效果,絕大多數社區服刑人員能夠認真接受矯正,遵紀守法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明顯增強,社區服刑人員在矯正期間的重新犯罪率一直控制在0.2%左右。三是探索完善了我國非監禁刑罰執行制度。社區矯正工作把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放到社會上服刑,接受教育矯治,發揮了非監禁刑罰在教育改造罪犯方面的積極作用,充分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豐富了非監禁刑罰執行的內容,為完善我國刑罰執行制度作出了有益探索。四是降低了刑罰執行成本。一名社區服刑人員的年矯正經費僅為監獄服刑罪犯監管經費的1/10,為國家減少了監管場所建設,節省了大量監管經費。社區矯正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截止目前,已有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5621個鄉鎮(街道)開展了社區矯正工作,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43萬多人,累計解除矯正22萬多人,現有社區服刑人員21萬多人。在接收人員最多的江蘇省,社區服刑人員達4萬多人,占監獄押犯的50%左右。從發展趨勢看,隨著全國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的推進,人民法院適用非監禁刑的數量將會大幅度增多,社區服刑人員總量將持續增長。
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既是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又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我國社區矯正符合刑罰文明化、人道化、輕緩化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刑罰改革和刑罰執行與時俱進的表現。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自覺性和主動性,把社區矯正工作擺到社會建設的整體格局中來謀劃,放到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的總體部署中來考慮,通過深入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為加強社會建設、推進社會管理服務。但是,毋庸諱言,我們的社區矯正工作尚處在試行階段,目前還面臨著立法、機構、隊伍、經費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隨著社區矯正工作的深入推進,矯正對象的不斷增加,對矯正對象的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已經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總結交流現有社區矯正試行中的有益經驗,發現社區矯正實施過程中的不足,深入研究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大力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和改造,建立完善的社區矯正工作體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國際社會中的"中途之家",或稱為"重返社會訓練所"、"社區矯正中心"、"中途集體宿舍",是幫助犯罪人和刑滿釋放人員克服危機、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一種過渡性住宿式社區矯正機構。"中途之家"概念源于歐洲,早在公元6世紀,歐洲的一些宗教組織就向那些從監獄釋放出來但又不能回到自己原來社區的釋放人員,提供暫時性的食宿。到19世紀時,中途之家在英格蘭得到較大發展。此后的150年間,中途之家主要是由私人或者宗教組織主辦。 1964年在美國芝加哥成立國際中途之家協會。我國臺灣和香港地區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都建有中途之家來幫助犯罪人員重新回歸社會。但就中國內地而言,"中途之家"屬于一個新鮮事物,是我國在試行社區矯正工作過程中,為解決"三無"("無業可就、無家可歸、無生活來源")社區服刑人員的安置、就業、落戶等問題,借鑒國外社區矯正工作經驗而創辦的集教育培訓、食宿為一體的安置教育社區服刑人員的實體基地。"中途之家"通過對新接收社區服刑和"三無"刑釋解教人員統一開展法制教育、社會認知教育和心理矯治,對有需求的社區服刑和"三無"刑釋解教人員開展勞動技能培訓服務和食宿服務以及抓生活保障,對服刑人員幫扶到位;抓心理健康,對服刑人員引導到位;抓關鍵時期,對服刑人員教育到位;抓工作方法,對服刑人員轉化到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
(一)進一步提高了社區矯正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中途之家"在監獄、看守所、(法院)和司法所之間起到了橋梁作用,即"中途之家"對從監獄(法院)新接收的社區服刑人員、服刑人員檔案、服刑人員教育三方面進行無縫銜接,使新接收的社區服刑人員在回歸之初就接受必要的教育,為司法所日常教育管理奠定了基礎。為進一步強化鞏固教育成果,"中途之家"對參加教育培訓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考核評定,將考核評定結果反饋司法所,并對其進行跟蹤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再提供針對性的教育服務,實現了社區矯正教育的無縫銜接,提高了社區矯正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二)進一步提高了社區服刑人員矯正質量。通過參加法制教育培訓,社區服刑人員對社區矯正這一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有了比較正確的認知,認識到社區矯正是必須嚴格遵守的刑罰執行措施。"中途之家"教育延長了假釋人員的心理管束期,強化了緩刑人員的罪犯身份意識,"中途之家"成為他們適應社會的緩沖帶。"中途之家"的教育,使社區服刑人員在回歸社會之初,就感受到政府和社會對他們的包容和接納,也了解了必要的社會信息和知識,能夠滿懷信心地努力適應社會。
(三)進一步解決了社區矯正工作難題。部分社區服刑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在回歸社會之初即面臨無家可歸、無親可投、無生活來源等問題,因基本生存問題極易重新犯罪,甚至鋌而走險,做出極端行為報復社會等事件。"中途之家"為他們提供過渡性食宿服務,為生活困難的人員提供臨時救助,幫助他們解決了回歸途中的困難,有效提高對此類人員的幫扶救助力度,為他們順利實現再社會化奠定了基礎。
(四)進一步方便了社區服刑人員回歸社會。對于即將解除矯正,步入社會的社區服刑人員,舉辦社區服刑人員解矯前教育培訓班,教育引導他們走好人生路。由矯正干警和社工與他們共同回顧其矯正歷程,通過典型案例,總結梳理社區矯正期間的表現,指明解矯后應注意的問題和努力方向。通過科學教育、規范管理及必要的激勵措施,幫助社區服刑人員認罪悔罪、改過自新,重新做人,走出因犯罪而導致的自卑、脆弱等心里陰影,克服性格、行為上的障礙,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過上正常的、健康的生活,防止他們重新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社區矯正全面試行工作。在條件具備的地方建立"中途之家"具有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
(一)"中途之家"適應了社會管理創新的需要。中國司法部吳愛英部長最近指出:社區矯正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我們認為,中途之家在社會管理創新方面主要體現在"兩個實現"上:一是實現了刑罰執行資源與社會服務資源的有機整合。以"中途之家"為平臺,進一步密切了各成員單位的配合,使各單位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如區公安分局、區檢察院、區法院、區司法局聯合對參加初始教育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教育培訓,區民政局、區紅十字會為困難人員提供救助,區勞動局為參加培訓的兩類人員提供招聘信息,區衛生局為申請入住的人員提供免費體檢等。通過"中途之家",進一步整合了社會資源。如聘請犯罪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專業的專家學者提供理論支持,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2009年在此設立了科研基地,心理咨詢師在"中途之家"為兩類人員提供心理咨詢與輔導,聘請職業培訓老師為參加學習的人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各單位與各機構立足自身職能,充分發揮優勢,貢獻資源,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有效推動了工作的發展。二是實現了特殊人群管理模式和服務方式的有機整合。"中途之家"組織的各類教育與培訓,使社區服刑人員和"三無"刑釋解教人員在回歸社會之初,及時了解必要的信息和知識,學習生存與發展的各種技能,同時也體驗到社會對他們的包容和接納,改變與預防他們仇視政府、報復社會的心理,認識到對他們政府沒有拋棄、社會沒有放棄,而是通過各種方法幫助他們順利回歸社會,增強回歸社會的信心與能力。
(二)有利于為社區矯正工作開展提供有效載體。我國社區矯正試點啟動以來,各地陸續建立了一些由司法行政機關指導管理的"未成年犯教育基地"、"公益勞動基地"、"矯正中心"以及"中途之家"等有效載體,尤其是朝陽區司法局建立的"中途之家",能夠在縣(區)一級司法行政機關的指導管理下,為分散在鄉鎮(街道)司法所矯正的社區服刑人員和"三無"刑釋解教人員提供集體教育矯正培訓、心理咨詢的平臺和場所,彌補了鄉鎮(街道)司法所專門、專業力量不足,缺乏抓手和平臺的情況,提高了社區矯正刑罰執行效能,拓展了社區矯正執法措施,豐富了教育矯正手段,強化了縣(區)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職能。
(三)"中途之家"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借鑒。 "中途之家"成立以來,不斷提高社會服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矯正幫教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中途之家"已成為展示我國社區矯正工作成果和人權成就的一個窗口。"中途之家"的工作受到了當地政府、人民群眾、理論與實務部門以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關注和認同。朝陽區"中途之家"的成功經驗與做法值得學習借鑒,從而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為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和公正廉潔執法,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做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 張藤青)
book=0,ebook=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