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環境保護審判庭成立一年多來,環保公益訴訟受理數一直為零。為此,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與昆明市環保局等部門聯手建立“環境公益訴訟救濟基金”。借助民間環保組織公益訴訟的力量,來打擊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是國外環境治理中的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然而,我國的社會公益組織的經濟基礎薄弱,簡單引進國外的環保公益訴訟制度,無法取得預期效果,難免遭遇“零訴訟”的尷尬。建立“環境公益訴訟救濟基金”,不僅破解了這一難題,也有利于鼓勵更多社會組織和個人保護環境。在這種情況下,“環境公益訴訟救濟基金”就成為必要的補充。
(孫瑞灼)
近日,媒體對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稅負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就企業性質而言,民企的稅負明顯高于國企;從行業來看,化工稅負最高,交運設備稅負最低;就區域來說,廣東省稅負最高,青海省最低。稅負存在性質上的差別、行業間的區別、區域上的差異,這自然與國家的相關稅收政策有關。稅收政策除了具備調節和杠桿功能外,亟待賦予“藏富于民”的功能。有人建議國家進行稅制改革,少收點,讓企業與老百姓多分點,盡快地刺激經濟發展。稅率高低,其實是“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平衡與博弈,稅率是否合理關系民眾、民生。讓利于民,才能造就真正強大的中國。
(冬雪草)
距離78家非地產主業央企拿出“退房”時間表的最后期限越來越近,各方的關注度也再次升溫。很多輿論對此次央企限期“退房”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寄希望于此舉能一舉扭轉目前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筆者對此認為,對央企“限期退房”應該正確解讀。雖然非地產主業央企限期”退房“了,但是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大型央企還是可以繼續從事房地產行業的,這些央企才是房地產市場的主導力量。我們不宜過于夸大非地產主業央企限期“退房”對調控房價的意義,也不宜因噎廢食,房價過高就一定要將其拉下來。保持樓市的健康發展才是最重要的,在這方面央企同樣責任重大。
(彭春來)
王家嶺礦難見證了中國礦難史上救援生命的奇跡。但是,在感動中,切不可忘記這是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的奇跡。而且,無論怎樣的奇跡發生,畢竟還是已經發現33具遇難礦工的遺體,還有5人生死未卜。對有一些人來說,生命奇跡、救援奇跡都已經永遠不會再發生。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必須要從救援搶險的最末端前移到安全生產的最前端。要創造生命奇跡、救援奇跡,更要創造安全生產的奇跡。要拿出救人的勁頭來抓好安全生產,時刻想到:抓好安全生產是從源頭開始救人。“刀傷藥再好,不如不拉口子”,老百姓都懂得的常識,已經通俗形象地說明抓好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蘇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