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慧 黎國英

浙江是外貿依存度較高的省份,民營企業更是浙江當之無愧的外貿主力軍,據杭州海關統計,2009年浙江民營企業進出口占全省外貿比重達到50.1%,連續7年領跑全省外貿。但浙江大部分民營企業規模較小,抵御風險能力較弱。當前,主要國際貿易伙伴美國、歐盟、日本等國都受到金融危機不同程度的沖擊,浙江民營外貿企業結算風險更大了。
浙江民營外貿企業收匯結算風險主要表現為系統性風險因素。當前金融危機已經侵蝕到了各國的實體經濟,普遍影響到各國的工業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跌、匯率大幅波動、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流出嚴重、失業率上升影響民眾消費欲望等,直接影響到國外買家的償付能力和償付意愿。在此環境下,國外進口商收貨后由于市場銷售受阻導致資金周轉困難而影響償付意愿和能力,成為當前出口企業的主要風險。
同時,O/A(賒銷)方式為外國企業提供轉嫁危機的機會。受次貸危機影響,美國企業銷售、經營狀況均受到不同程度打擊,資金周轉困難,對外支付能力下降,付款速度變慢,違約率提高,使越來越多的浙江外貿企業遭遇海外商賬危機。很多外貿企業為了開拓業務,采取O/A(賒銷)方式,先發貨,后收款,無疑為外國進口商的風險轉嫁提供了機會。還有一些外貿企業采用D/P(付款交單)或D/A(承兌交單)方式。在這兩種方式下,銀行只是提供轉交單據、代為提示單據、代為收款轉賬等服務,在外國進口商拖欠貨款或拒絕提貨的情況下,浙江外貿企業的利益同樣得不到保障。而信用證方式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之下也不再是最安全的。歐美國家銀行業深陷危機,信用證的開證行或者保兌行自己都要倒閉了,受益人何言安全!
針對上述收匯結算風險,浙江民營外貿企業須加強防范:
——立足市場,確立風險防范和規避機制,建立一套完善的財務信息系統,及時對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實際操作中,發揮內部控制機制,規范操作程序。財務部門應做好應收賬款“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監督應收賬款回收情況,謹防良性欠款演變惡化;規范應收外匯賬款的會計核算,發揮內部審計監督作用。業務部門應暫時減少賒銷業務和風險較大地區的出口業務,選擇適當的貿易術語和結算方式,科學擬定國際貿易合同,嚴格審核信用證,注意產品質量嚴格按照合同及進口國標準,并做好產品質量證據保全工作。
——簽訂規范出口合同。公司應注重出口合同的簽訂及其規范性,在合同中應做好計價貨幣與支付貨幣的選擇;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止匯率變動的風險;重視爭議條款的訂立,一旦發生爭議要爭取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等等。
——謹慎使用信用證結算方式,積極運用金融保險工具。要注意對進口商進行資信調查和資信跟蹤;與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經濟強國的貿易往來過程中,盡可能選擇資產實力強、信用評級高的貿易伙伴。還可采用各種金融保險工具轉移風險,如出口信用保險、國際保理、福費庭、銀行保函等,在避免信用風險和匯率波動的同時,獲得壞賬擔保、出口信貸融資和客戶資信調查。采用各種應收賬款融資或結構性貿易融資方式,如出口議付、出口托收貸款、票據貼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等業務。企業要提高風險轉嫁意識,積極與權威專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機構合作,通過投保信用保險來尋求風險轉嫁。同時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適當提高保險費的補助比例。
——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擴大國內市場份額。針對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發達國家市場需求萎縮的新情況,努力拓展中東、東南亞、東歐、中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這些市場金融業相對不發達,受金融危機正面沖擊的影響較小,而且對浙江面向生活消費的產品有較強的市場需求,浙江民營外貿企業應當通過走出去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和原材料空間。同時,挖掘潛力、發揮優勢,大力開拓國內市場。浙江的輕紡工業用品、低壓電器、汽摩配產品,生活用品等主導產業在國內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要逐步改變依靠單個市場的格局,堅持國內國際兩條腿走的路線,有效降低國際貿易風險。對企業來說,關鍵還是不能坐等國家政策的扶持,而應該在真正意義上提高自身競爭力,苦練內功,從品牌、研發的角度著力。從外貿角度來說,在此階段,企業擴大進口可以用較少的資金進口更多的先進設備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