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泰
以服務業定位的物流業,眼下正面臨著一個持續、長期、大發展的機遇,這個機遇或許已經開始。
此話之由來是因為,服務型社會是今后的發展方向,而物流業又是服務產業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目前在物質產品生產產業還存在大量機會的時候,對服務型社會的憧憬和期待還很難向服務業領域深入和轉化,服務業的發展還總是難以排在優先的位置,甚至按照傳統的觀念,更多的是約束和限制,像物流這樣的服務業就是如此。
一個服務型的社會當然少不了服務產業的支持,物流便是重要的服務產業;今天,這個產業發展進入到了我們國家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之中。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涉及到紡織、鋼鐵、汽車、船舶、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輕工、石化、有色金屬等九個重要的工業行業以及物流業,讓人矚目的是,物流業是十大產業中唯一的服務產業,國家如此的重視物流業,好讓我們為之激動啊,可以說,這就是物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
有了發展的保證固然重要,但機遇更重要。當前,物流業的發展正面臨著重大機遇,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是個機遇,必須緊緊抓住這個機遇。這個機遇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國國民經濟當前面臨產能過剩和流動性過剩雙重壓力之下所萌生的機遇。
為什么“雙過剩”問題對國民經濟是一個頭痛的大問題,對物流業卻是機遇呢?
我認為,產能過剩的結果,使得我們國民經濟多年占據優先發展資格的許多產業,讓出了優先的位置,甚至要采取限制產能、淘汰落后產能、組織調整結構的強力措施。而對于欠發展的服務業來講,從總體來看,能力不是過剩,而是不足,正好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其結果是,物流業的發展可以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到優先的席位。
流動性過剩的結果,使得我國的物流業多年困擾的融資難的問題,起碼在大環境方面有了好轉,資本是耐不住寂寞的,從產能過剩產業轉向有前景的產業,這就使物流業能夠更多地獲得資本的青睞與關注,不再是“無米之炊”的局面,而是可以有足夠的米做出好飯了。
人們不是經常講,大好形勢下物流業才會有發展,我看物流業現在確實處于這種形勢之下了,但是我們也別太樂觀。
就產能問題而言,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物流業這個服務業和其他九個物質生產性的產業一齊出現在調整和振興規劃之中?這九個產業相當一部分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之下,調整的任務很重。看來,從某種意義來講,物流業和這九個產業有類似之處,產能過剩問題,現在可能不表現在物流業的總體,而是局部結構問題,但這也仍然是個大問題。另外一方面,物流業總體產能不像生產性產業那樣受技術嚴重制約,因而產能增長有可能更快,尤其是低技術產能,所以,要特別防止這個領域產能過剩問題出現。
就資本問題而言,無米之炊變成有米之炊,這僅只是環境和條件的變化,有了米做出一鍋夾生飯也是經常有的,要把這一鍋飯做好,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因此,我們物流業需要把握好自己,千萬不要讓“雙過剩”的機遇從指縫間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