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文輝
由于歷史、社會、經濟等原因,當前農村建設相對城市而言十分落后,令人堪憂。如村莊建設所需的大環境與群眾理解、支持、參與度的矛盾;農民提高素質的需求與高素質教育水平落后的矛盾;農村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與低下的勞動效益的矛盾;生產規?;c土地使用權分散的矛盾;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與大市場、高組織化需求的矛盾;基礎設施滯后與社會發展要求的矛盾;農產品豐富與加工能力弱的矛盾;農業投入不足與生產發展需求的矛盾;村級組織建設現狀與基層組織建設要求的矛盾;農村建設發展與規劃滯后的矛盾等,已經成為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主要障礙。
盡管近年各地推進了新農村建設,但村級規劃滯后卻嚴重影響了村級建設與發展。表現在:一是缺乏規劃指導,布局散小建設無序。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住宅建設發展很快,但“只見新房、不見新村”或“只見新村、不見新貌”已是一些農村村莊布局的真實寫照。二是基礎設施匱乏,環境服務滯后。村莊缺乏規劃指導,給水、排污、電力、電信、綠化缺乏規劃布置,配套性與共享性差,與農民的需求極不適應。三是經濟發展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一些鄉鎮所倡導的產業因領導變化而變化,沒有連續性,沒有一個長遠規劃,嚴重影響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四是教育、文化、衛生、環保、生態等社會事業落后,有的至今尚未起步,不能適應收入不斷增長的農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要求。
村級規劃是一項綜合性、政策性、地方性、技術性都很強的工作,既要考慮現實的需要,又應有科學的預見性,使村級規劃成為指導規劃區域今后及相當長一個時期發展與建設的戰略部署。在泰順縣,村級規劃編制工作還處于空白的狀態,沒有經驗可借鑒,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應邊學習邊編制、邊編制邊完善,以促進村級規劃編制的有序開展。
——做好“結合”文章。一是要與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總體規劃相結合,服從服務于全縣總體規劃;二是要與鄉鎮總體規劃相結合,在鄉鎮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三是要與當地優勢資源和國家產業政策相結合,以利于向上爭取項目;四是要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五是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交通、水利、國土、扶貧、旅游等部門的專業規劃相結合,便于規劃項目進入上級的投資盤子。
——做好“實字”文章。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要到實地進行深入調查、勘測,了解當地的人文、地理、歷史、氣候、自然環境、農業產業等信息,深入到當地的農戶,與之交心談心,了解農民當下的需要是什么、困難是什么、希望是什么,征求廣大群眾的想法,集思廣益,將規劃的制定做到真正能帶動村莊經濟發展,普惠群眾,真正讓農民得利益。
——做好“項目”文章。項目建設是村級經濟社會發展的抓手和產業發展的主要增長點,要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村級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口,以項目建設總攬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要依據所制定的產業發展、村鎮建設、社會事業、生態環境等目標,設置好各類別的建設項目,并對各類別的建設項目進行設計、包裝和策劃。在設置項目中,分類別梳理出一批重點實施的、一批深化前期的、一批合理儲備的項目,同時對各類建設項目的前期、工程進度等做出詳細計劃。
——做好“實施”文章。一是成立規劃實施班子,加強組織宣傳發動。作為指導各村發展的綜合性文件,村“兩委”要高度重視,廣泛宣傳組織發動農民群眾,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二是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要突出重點,特別是村經濟產業發展規劃中,要突出產業,先易后難,先急后緩,分步實施,循序漸進。三是籌措資金,創新機制。按照規劃,積極籌措資金,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人翁作用。四是民主決策,以農民群眾為主體。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可建立理事會制度,將懂經濟、會管理、想干事、能干事、肯干事,有奉獻意識、有組織能力的人吸收到理事會中,讓農民自覺自愿地參與民主管理。從規劃、籌資、施工到管理,充分發揮理事會的作用,尊重農民的意見,堅持農民“自己辦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辦”原則,實行民主決策和“陽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