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紅
周記:構筑閱讀與寫作的橋梁
黃慶紅
在寫作教學中,用寫周記的方式,精心設計,巧妙啟發,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并和閱讀教學有機配合,是構筑讀寫訓練的橋梁。
讀寫訓練 周記 寫作習慣 寫作興趣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兩個重要的環節。《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其目標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而“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見。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因此,閱讀是為寫作奠定基礎的,如積累思想、積累美感、借鑒技巧、學習語言等等;寫作則體現閱讀的成果,呈現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可以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輸出;閱讀是內化,寫作是表現:它們之間是合二為一的關系。
當然了,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讀”和“寫”的關系也決不是簡單的“吸收”和“傾吐”的關系。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閱讀和寫作是對等的兩回事,各有各的目的。”
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視閱讀教學為“硬任務”,而寫作教學是補綴的“軟任務”。寫作課沒有固定的課時,沒有比較理想而又影響大的教材,現行的寫作教材一般附著在閱讀課文的后面,更顯得寫作教學是一種陪村。有時寫作教材的內容和閱讀教學的內容是脫節的,如高中語文第三冊,一、二單元學的是詩歌,寫作單元卻安排議論文寫作訓練,教師不能直接借助閱讀教學來輔助、促進寫作教學,讀和寫沒有緊密結合起來。
不僅如此,學生中也普遍存在著厭煩和排斥寫作的心理。一是空間的狹窄,生活的閉塞,導致親身經歷的生活不豐富,思想不豐富,無事可寫,無感可發;二是素材、語言積累不夠,文章篇幅寫不長且枯燥、乏味,易落入俗套;三是其他科目學習壓力大,精力顧及不過來,應付了事;四是教師批閱太慢,或批閱太簡單,打擊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學生漸漸喪失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
針對上述狀況,對于寫作訓練,我由以往周期性(一般2-3周)布置作文而改為寫周記,配合閱讀教學精心設計寫作內容,注重寫作環節,用周記構筑閱讀與寫作的橋梁。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出寫周記有如下特點和好處:
1.周記篇幅可長可短,不要求達到800字,一般500字左右即可,可消除學生“畏長”的心理;
2.周記是一種自由狀態下的寫作,有感而發即可,能打消學生“畏難”情緒,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
3.老師批改、評講周記可靈活處理,縮短批閱時間,增加寫作次數;
4.周記內容可與文本教學相結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文本是學生寫作素材的豐富源泉,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學生就是不會“取”,不會“用”。如果利用好了,將是一個豐富的素材寶庫,反過來也能促進學生更好更深入地學習文本。
例如,我在高二上半學期進行的周記寫作安排如下:
第一篇:學完《〈詩經〉三首》,將《邶風·靜女》改寫成現代詩。學生需在讀懂原詩、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的改寫,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寫現代詩的格式、方法,將古詩的學習和現代詩的學習結合起來。
第二篇:學完《孔雀東南飛》后,寫一篇讀后感,談談你對詩中幾個人物的看法。《孔雀東南飛》是一篇敘事詩,有情節,有人物,寫讀后感可讓學生梳理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現實意義,思考人物悲劇命運的性格因素和社會根源,培養學生對人、對事的理性認識。
第三篇:結合已學過的古代詩歌,寫一篇散文,表現你對詩歌的認識和思考。參考題目《我走進古典詩歌的王國》。高二上學期學生集中學了不少古詩,寫這篇周記能讓學生梳理所學的知識,深入體會詩歌的藝術魅力,把握詩人及其作品的特點,最終學以致用,增強作文的文采。
第四篇:結合所了解的詩人(詞人)的生平經歷及其作品,寫一篇散文,表現你和詩人(詞人)的精神交流。很多學生的作文感情蒼白、心靈空虛,顯得無情、假情、矯情,因為他們缺少生活的積累,缺少傳統文化的積淀,缺乏文化底蘊,不善于從生活中發現,從學習中借鑒和運用。這篇周記側重讓學生對所接觸的詩人(詞人)的生平經歷、作品風格、思想特色進行總結,深入到詩人的內心世界,進一步認識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把握古詩的鑒賞方法,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并運用到作文中去,是對上一篇周記的補充。
第五篇:學習了郁達夫《故都的秋》,結合建國60周年大慶,寫一篇有關秋的抒情散文,參考題目為《十月的遐思》。寫這篇周記是想讓學生模仿一下《故都的秋》寫景抒情的手法,并抒發國慶六十周年的獨特感受,培養學生觀察事物、深入思考的習慣,學會從身邊的生活細節中尋找閃光點,捕捉思想的火花,作為寫作的思想源泉。
這些周記的設計,都和閱讀教學緊密聯系,學生能夠把剛剛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作文中去,不再是覺得無事可寫,無感可發了。寫作形式的靈活多樣,也使學生倍感新鮮和有趣。不限篇幅,無壓力感寫作,又讓學生感到輕松自如。學生漸漸地想寫了、愛寫了,思維得到了拓展,眼界也開闊了。寫的內容廣泛了,個性色彩也出來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會了思考和總結。如何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運用到作文中去,這一點促使學生要更用心地聽講,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從而激發自己的寫作靈感,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課堂學習的參與性強了,寫作也有了滿足感、成就感,語文學習的興趣全面增強了。
可見,作文興趣的培養不是憑空構建的,正如剛學會游泳或騎自行車一樣,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才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通過一定訓練量的習作練習,才有可能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產生興趣。即使是在學生的學習負擔不斷增加的前提下,習作訓練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適量的訓練中產生了興趣,學生就會形成一種主動、自覺參與訓練的心理動因,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循環狀態。如果心理動因從“老師要我寫”變為“我想寫”、“我要寫”,那就離“我最能寫作文”的境界為期不遠了。在讓學生寫周記的過程中,我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寫作空間,這樣,可在日常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通過周記訓練,我有如下體會:
1.學習寫作首先要在閱讀上下工夫,課內課外都要加強,通過閱讀開闊視野,積累素材,豐富思想,這樣才有寫作的源泉。
2.要培養學生寫作的習慣,可以先提倡一種自由狀態下的寫作,如日記、周記、隨筆等,逐步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解決學生對作文“怕”、對寫作感到“難”的問題,最終形成樂于寫作的心態。
3.老師可創設情境,教會學生把積累的知識運用到作文中去。
4.文本就是很好的寫作范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適時穿插講解寫作技巧和方法,學生有了現成的參考模板,寫時就有章法可循了,也就不會犯“腳踩西瓜皮”的毛病了。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得好:“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托爾斯泰也指出:“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寫作教學中,用寫周記的方式,精心設計,巧妙啟發,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并和閱讀教學有機配合,構筑讀寫訓練的橋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寫作能力的提高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吧!
【附】學生周記選
要求:將《詩經》中的《邶風·靜女》改寫成一首現代詩,可發揮適當的想象來豐富原作的內容。
邶風·靜女
張文佩
我所心儀的那位少女,她嫻靜而美麗
我們約好相見,在那古老而神圣的城隅
我要好好打扮一番,給她一個永恒的記憶
當一切準備就緒,卻不見了我的那位少女
是害羞,還是逃避
我所心儀的人啊
你讓我猶豫、徘徊、等待
我好著急
我所心儀的那位少女,她嫻靜而美好
她送我的紅色竹管
讓我心動不已
紅色的竹管啊,你真美麗
就像我思慕的美人一切讓我心儀
那代表愛情的茅草芽啊
實在美妙又奇異
看到你,我就看到了
美人對我的情誼
要求:結合《孔雀東南飛》的內容,寫一篇讀后感,“____________”只能是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劉兄中的某一個。
焦母,我想對你說
龔 立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五里一徘徊的孔雀卻令人心碎。
一段本應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卻因你的蠻橫無理、一意孤行而變成令人嘆惋的悲劇時,你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我不知道你會想些什么,但是我想對你說:焦母,汝之不惠,甚矣!
當劉蘭芝邁入你家門檻的時候,你就已經開始犯錯。劉蘭芝心靈手巧,多才多藝,你卻對她不屑一顧,處處刁難。當劉蘭芝“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停息,三日斷五匹”時,你卻總嫌她織的慢。你可曾知道她獨守空閨的痛苦?你可曾念叨她不堪驅使的勞累?當她剛發點牢騷,你就要將其遣歸娘家……
我不明白,你為什么事事針對劉蘭芝,她行為沒有偏斜,而且勤勞顧家,難道真是“舉動自專由”嗎?恐怕只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吧!如果是貴賤有別,那你也太愚蠢了吧,自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何必一定要在乎出身?
我不知道你會想些什么,但是我想對你說:焦母,汝之不明,甚矣!
當焦仲卿再三為劉蘭芝求情,你難道就沒有感受到他們感情的深厚?當劉蘭芝被遣還家時,表現出對婆家的留戀、不舍,難道你就沒有一點點心動?
我不明白,你為什么不能對劉蘭芝寬容仁慈一點?她沒有哪一點做得不好,甚至比一般婦人做得更好,而你卻要固執地將她驅趕。
于是,申辯沒用;于是,順了你的決定;于是,悲劇就這樣發生……
當劉蘭芝接受太守家的提親,你卻在竊喜,以為這樣就能完全地將他們分開。當“府史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時,你卻感到詫異,不明白他為何就此放棄了做高官。
一切都在意料中進行,一切又都在意料之外發生。
當劉蘭芝投水自盡時,當焦仲卿說“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時,你已經察覺到了自己的錯誤,你感到了恐慌,卻死不承認,終不悔改!
焦仲卿最終自縊,也最終和劉蘭芝合葬于華山旁,再也沒有人能將他們拆散了。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當你忍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當你將要孤獨終老了卻余生,當你背負罵名從此不能抬頭做人,你又會作何感想呢?
也許,你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焦仲卿,但是你卻不懂他的心,他不需要金銀珠寶,不需要高官厚祿,只要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而你卻傷了他的心,毀了他一生的幸福。
我知道,你最終后悔了,可是那又有什么用?焦母,我想對你說:汝之不惠,甚矣!
湖北省孝感市黃陂路綜合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