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明
[作者通聯(lián):福建泉州五中]
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形式邏輯訓練
陳宏明
本文主要論述為什么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形式邏輯訓練、高中語文教學形式邏輯訓練包含哪些內容、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形式邏輯訓練等方面的問題,以期引起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提高對形式邏輯訓練的重視程度。
形式邏輯是一門揭示思維形式及其規(guī)律,同時也涉及一些簡單的邏輯方法的科學。
概念、判斷、推理是形式邏輯的三大基本要素。概念是指在頭腦里所形成的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概念的兩個方面是外延和內涵,外延是指概念包含事物的范圍大小,內涵是指概念的含義、性質。判斷是指對思維對象的情況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從質上分為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從量上分為全稱判斷、特稱判斷和單稱判斷。推理是指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導出一個未知的結論的思維過程,推理主要有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概念構成判斷,判斷構成推理,從總體上說,人的思維就是由這三大要素決定的。
形式邏輯要求思維滿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這四條規(guī)律要求思維必須具備確定性、無矛盾性、一貫性和論證性。
愛因斯坦相當重視邏輯學的作用,他說“西方科學的發(fā)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fā)明的形式邏輯體系,以及通過系統(tǒng)的實驗判斷出因果關系”,他提出要把邏輯訓練作為學校應該完成的任務之一。因為形式邏輯闡明、概括了古今人類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正確思考方法,并從這些正確的方法中進一步嚴密概括出正確的規(guī)律、原理、公式和規(guī)則,有的邏輯學專著把它看作是思想的金鑰匙。韓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對邏輯學比較重視,已經(jīng)把它普及到青少年教育當中;英國把邏輯學列為五門基礎學科之一;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已把它列為七門基礎教育科目之一。
對學生而言,各科學習過程的本質是一個正確思維、正確認識和正確表達的過程;對教師而言,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表達、運用能力。語文教學的目的正是使學生了解字、詞、句的概念,進一步把字、詞、句有機地組合成段落和完整的作文,這種字詞句的合理組合,實質是表達成熟、完整、正確、嚴密、有條理的思想,整個過程是運用邏輯概念、判斷、推理、論證的思維過程。
可是,在我國,邏輯教育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到目前為止,中小學教育的教學內容沒有邏輯知識的傳授,也很少有針對學生的邏輯訓練活動。具體到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說,對邏輯思維訓練的淡化相當嚴重,不少教師完全沒有對學生進行語文邏輯思維訓練的意識,更談不上如何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目前,許多高中學生的語文邏輯思維能力不盡人意,經(jīng)常出現(xiàn)言語和寫作概念混亂、答非所問、前后不一致、似是而非和中心不明確等問題,而且往往伴隨條理不清和反應遲鈍的問題。
首先是概念、判斷、推理的正確使用,然后是遵循思維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要求。
明確概念是人們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只有概念明確,才能做出恰當?shù)呐袛啵拍苓M行合乎邏輯的推理,也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要正確使用概念,就必須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而學生經(jīng)常弄不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用了概念,導致表達出現(xiàn)邏輯問題。這有時表現(xiàn)為病句表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并列不當,這三個概念的范圍有交叉);有時表現(xiàn)為錯誤理解或狹隘理解,如1998年高考作文題“堅韌——我追求的品格”中的“堅韌”在當年考生答卷和非考生的作文中就出現(xiàn)片面的理解,即“堅強”和“有韌性”只寫其中的一個方面。2007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題 “季節(jié)”(可以理解為一年里的“某個有特點的時期”,如農(nóng)忙季節(jié)、休漁期、嚴寒季節(jié);也可以理解為人生中“某個有特點的時期”,如多夢的少年期、拼搏的青年期、務實的中年期、寧靜安詳?shù)睦夏昶冢灰部梢岳斫鉃橐粋€集體、民族或國家歷史發(fā)展中“某個有特點的時期”,如繁榮期、衰退期),有的學生就因為狹隘理解寫不出出彩的文章。
判斷必須真實、準確,才能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因此,認識判斷的種類以及正確使用各種判斷的要求,對于判斷的正確規(guī)范表達至關重要。比如,我們應清楚性質判斷必須準確地表達被斷定對象的數(shù)量范圍,從而善于作出正確的量項限定的要求,當班上54名學生中43名交了作業(yè),另外9名沒交,我們就會以“六分之五的同學交了作業(yè),六分之一沒交作業(yè)”來進行現(xiàn)象表述,而不會簡單地表述為“大部分同學交了作業(yè),小部分同學沒交作業(yè)”,更不會表述為“一些同學交了作業(yè),另外一些同學沒交作業(yè)”。再如,我們應清楚性質判斷必須如實地反映對象與性質之間的程度,從而在判斷中做出恰如其分的聯(lián)項限定的要求,當一名同學經(jīng)常鼻炎發(fā)作,你就會以 “這位同學身體基本健康”,而不會以“這位同學身體不健康”或“這位同學身體健康”來形容他的健康狀況。又如,只要我們清楚模態(tài)判斷必須善于根據(jù)客觀事物的模態(tài)運用判斷的道理,就不會形成類似于 “今年災情嚴重,秋熟勢必減產(chǎn)”、“老王體溫38℃,可能生病了”這樣的判斷,而會換成類似于“今年災情嚴重,秋熟可能減產(chǎn)”、“老王體溫38℃,一定是生病了”這樣的判斷。
因為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常常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獲得新知識,并且用以指導實踐活動,所以我們應該了解推理的種類并遵守各種推理在推理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比如,當我們清楚“最近我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來,結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是三段論的省略式,它略去了大前提“去一趟南方的人思想不會變化”,就可以得知這個推斷的錯誤根源在于大前提本身就存在錯誤。再如,當我們學會類比推理的方法,碰到同學彼此之間辨是非,爭曲直,意見不一時,就可以小試牛刀,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就像劉紹棠當年面對“共產(chǎn)黨不是偉大、光榮、正確和戰(zhàn)無不勝嗎?為什么連‘現(xiàn)代派’和‘存在主義’都要抵制,怕得不得了呢?”的指責,用“我身體好不好?我為什么不能吞進蒼蠅”的類比讓與會者體會出文藝界抵制歪風邪氣的重大意義。
人們在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來進行思維活動及論證思想的時候,都要正確地運用邏輯形式,所以不管是在聽說讀寫的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注意是否正確運用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問題。比如,當我們清楚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必須保持同一,判斷也必須保持同一,為了表達的清晰和明確,我們就會盡可能地避免出現(xiàn)偷換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換論題或混淆論題(或轉移論題)的毛病。
首先,在學生中普及基本的邏輯知識并進行一些相關的習題訓練。人教版語文必修4在梳理探究部分安排了“邏輯與語文學習”的內容,我們可以聯(lián)系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展開探究式學習。這樣的學習是相當必要的,因為它可以比較系統(tǒng)地提高學生對邏輯的認識水平。
其次,應該在聽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指正別人言語中存在的邏輯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管是聽話還是讀文章,我們往往會碰到出現(xiàn)邏輯問題的言語或文字,有時只是概念的錯用,有時是判斷的失誤,有時是推理的弊病,有時是思維規(guī)律的悖反。因此,我們應該指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談話、仔細閱讀別人的文字,養(yǎng)成批判思維的意識和習慣,發(fā)現(xiàn)其中的邏輯問題,并分析問題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比如,有個學生向同學炫耀自己的小聰明,說當父親用“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的諺語勸他早起讀書,他卻用“早起的蟲子被鳥吃”的話讓他父親無言以對,我們就可以指導其他人運用邏輯的知識指出這位同學犯了偷換概念、轉移論題的錯誤,并幫助他提高思想認識。
再如,我們可以利用《拿來主義》、《道士塔》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富有針對性的思維規(guī)律訓練。
在拿來的對象的論述上,《拿來主義》一文違背了思維同一律的要求。首先,從整體上看,論述“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的因果論證部分,主要是針對“送去”和“送來”談“拿來”的,而文章所論述的“拿來主義”落在了文藝上(可見結尾),“送去”的東西遠遠超出文藝范疇(“單是學藝上的東西”的前一句“別的且不說罷”就足以證明),“送來”的東西也遠遠超出文藝的范疇(從文中列舉的“鴉片”、“廢槍炮”等就可以看出來)。其次,論述“如何”拿來的比喻論證部分中,用以比喻拿來對象的“大宅子”因為有“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的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的“煙槍和煙燈”,顯然不可能比喻外國的東西,可是針對“送去”和“送來”而談的“拿來”的東西一定是外國的東西。這兩者顯然是前后不統(tǒng)一,違背了思維同一律的要求。
在行文思路上,《道士塔》違反思維的矛盾律:對于敦煌文物的流失,余秋雨在第五段寫道“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瀉(語病,應改為‘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傾瀉給他’)。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瀉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緊接著作者又在第六段開頭寫道“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可是文章第二節(jié)幾乎都是在寫王道士的愚昧無知,第三節(jié)第一至三段、第七至十一段的文字還是在寫王道士的愚昧無知,這些文字占據(jù)了文章內容的大部分。
再次,應該在說寫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自覺遵守形式邏輯的要求并及時反省自身所說的話、所寫的文字是否存在邏輯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從一定的角度看,它不但是形式邏輯訓練的獨立環(huán)節(jié),而且是前兩個訓練環(huán)節(jié)的落點,因為形式邏輯訓練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規(guī)范表達能力和水平。
總之,形式邏輯訓練不但能夠幫助中學生正確地進行語文思維,增強語文認知能力,還有利于他們學習、理解和掌握其他各門科學知識;不但有助于人們準確地、嚴密地表述和論證思想,還能夠提高中學生反駁謬誤、揭露詭辯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形式邏輯訓練。
[作者通聯(lián):福建泉州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