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瑤
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和活躍局面,引發了相關課題的挖掘和研究。這種挖掘和研究,有助于理清思路,明確認識,為校企合作的實踐及時提供理論指導。所涉課題中,有些得到廣泛關注,成為議論的熱門,其結論也相對明晰。另有一些則出自獨立分析,獨自思考和獨家判斷,觀點都帶有一定的探索性質。校企合作的平衡意識與平衡觀的論析,即屬于后者,挖掘并研究這樣一個課題,意在開拓新的認識和思考空間,別取一種視角,為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的路途鋪墊些沙石。
校企合作的平衡意識,是指校企雙方在利益上共享,在利益分配上堅持均衡的思維方式。它所遵循的價值原則即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基本處于合理和雙方都樂于接受的范疇,它體現了校企雙方在一定程度上對校企合作所創造的價值的認同,這種認同決定了校企雙方在合作過程中不會產生利益偏倚。平衡意識就像一個調節杠桿,使校企合作不會失衡而更具有可持續性。平衡意識的提出,有以下兩個方面的依據。
依照通常的理解并簡要表述,校企合作的本質就是取長補短,互惠共贏。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平衡意識如同調節杠桿,發揮著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互補為例,其表現有以長補短、以多補少、以強補弱、以有補無等諸多類型,以共贏為例,學校因獲得企業在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的支持,建立起更多更先進的實訓基地,創造出更仿真更完善的實訓環境和條件,極大地促進了學校就業、招生、教學及管理,提高了教學質量及學校的知名度、競爭力。企業因獲得了適合產業發展所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產生了更大的經濟效益[1]。校企合作的本質決定,平衡意識是自然存在自我調整的,其積極因素和產生的效益,都有探究的價值。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校企合作已取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也總結出一些普遍認同的合作模式。解讀和分析這些經驗和合作模式,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平衡意識和平衡觀的作用。校企合作相對成熟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訂單培養,委托辦學,共建實訓基地,工學車間,成立冠名班和雙持牌基地等種類。這些合作模式名目不同,各有側重,卻無一不融入平衡的理念[2]。
以廣西紡織工業學校為例,學校四個自治區示范專業及自治區中職示范實訓基地都是校企合作互惠共贏的產物。學校的校企合作辦學始于2004年,江蘇景盟針織企業有限公司無償捐助學校價值200多萬的實訓設備并在學校設立景盟實訓基地,同時組建了企業冠名班—“景盟班”,并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到校擔任冠名班的任課教師,冠名班采用的教材均為企業崗位培訓教材,這在當時成為了廣西遠距離跨地域校企合作辦學的典型。景盟班成立后,企業為了培養自身所需的合格人才,把本廠正在使用的200多萬元設備運到學校,建立起了景盟實訓基地,包括羊毛衫生產流程的所有設備,相當于一個小型的生產工廠。其中有國內針織行業的先進設備——德國產“STOLL”電腦橫機及編程主機,有國際領先的織可穿技術,這些設備及技術均與企業的生產同步,使“景盟班”學生在校期間可以接觸到與企業生產實際同樣的設備和技術,教學與生產真正做到了無縫對接,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技能水平。
1.共同制定教學內容。校企合作最有代表性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其辦學宗旨就是要實現學校教學內容與企業用人標準一體化,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充分交融立體滲透。因此,學校應深入到訂單企業進行崗位調研,職業技能分析,及時對企業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加以選擇和提煉,確定“訂單”培養學生的方案和步驟。要把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落到實處,首先就要按照企業的生產情況制定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采用校企合編教材同時輔以企業現行的、用于員工培訓用的內部教材,并隨時根據裝備的更新及產業的發展進行修訂[3]。其次,任課教師應具有企業背景,專業教師必須定期或不定期進入企業學習、交流或培訓,學習企業的現有生產工藝、管理經驗、企業文化,促使教師授課的內容更加貼近企業的崗位實際。最后,學校應以課程建設為核心,與企業共同研究課程模塊的學習,開展崗位工作任務分析、職業資格考評分析、實訓效果綜合分析。
2.共建企業冠名班。再以冠名班為例,“冠名班”即企業根據需要的崗位群及數量,挑選一定的專業、一定人數的學生由學校編排組成相應的班級,使校企雙方的合力,匯集到一個結合點上。廣西紡織工業學校自2004年與江蘇景盟公司共建 “景盟班”后,不斷拓寬、拓深冠名班的辦學模式,把冠名企業主要放在廣西、珠三角和長三角等紡織產業較為發達的地區,結合學校開設的紡織,針織,染整和服裝等專業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聲譽好、規模大、管理正規、并有較好發展前景的企業,同時企業也有冠名合作的愿望,通過實地考察對比分析,篩選出較為理想的冠名企業。近年來學校有選擇地分別與寧波雅戈爾、上海偉航、廣州廣紡聯集團、廣西鵬達制衣、深圳鄂爾多斯、香港中大實業集團等十多家企業合作開辦企業冠名班30多個。
3.冠名班的運作。冠名班課程的設置及開發要按冠名企業崗位的需求進行調整,在保留主干課程的同時,專業課程針對不同企業有所側重并與企業聯合進行冠名班校本教材的開發,壓縮理論教學課時增加技能實訓課時。在教師培訓方面要有計劃地分批組織專業教師赴冠名班企業學習和調研,同時邀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到校給專業教師開展技術培訓,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技能水平,造就出更多、更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冠名班的考試方式也不再以期末筆試形式為主,轉向平時,突出技能考核,增加平時技能考核力度。考試方法改為技能操作、綜合設計與期末筆試相結合。與冠名企業聯合制訂科學、合理、規范的教學效果測評體系及技能量化指標體系。冠名班的學生實行雙向選擇,擇優錄取,過程管理采用淘汰制:凡連續三次測試各門功課排名均在末三位或綜合考核排名在末位者,即被淘汰出班。若有違反校紀校規的,也會取消冠名班學生資格。
4.冠名班的成效。隨著雅戈爾西服、鄂爾多斯羊絨衫這些品牌的家喻戶曉,許多家長學生都沖著能給學生提供較好的實訓條件、工作崗位,有較大的個人發展空間而報讀廣西紡織工業學校。冠名班的學生一進校就直接進入企業冠名班,也免除了今后就業的后顧之憂?!把鸥隊柊唷?、“百事順班”、“鵬達服裝班”、“香港中大鐘山織之道班”等冠名班,每年都定期舉辦專業操作技能競賽,每屆都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考核,畢業生雙證率達98%以上。在冠名班的帶動下,學校連續三年來就業率均達100%,對口就業率達98%以上。冠名班學校、企業、學生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努力實現了學生在校實訓與企業生產車間的零距離,力爭做到了車間和教室合一、教師和師傅合一、學生和徒弟合一。學生的技能提高了,企業也隨著冠名班一屆一屆的畢業生獲得了穩定可靠的能在生產一線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通過以上校企合作的具體運作,我們看到:校方無償享用了企業的品牌資源,企方合理利用了學校的教育資源,雙方通過各自資源再利用,實現了典型的互補上的平衡,合作的意義因此更顯突出。
平衡意識是隨著平衡現象的存在而逐漸形成的,平衡觀則是對平衡現象的理論升華。平衡觀的形成等于校企雙方有了權衡利益的取向和標準。從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來考慮,樹立一種正確、合理、科學的平衡觀,不僅重要,而且必要,平衡觀的正確把握主要有以下兩個立足點。
校企合作的每一種模式,都是各種利益的聚合,既包括主導利益,也蘊含次要利益、連帶利益。立足全局看平衡,就是在某些局部利益相沖突的時候,把主導利益當成權衡得失的決定性因素。全局是局部的總合,樹立大局觀,體現的是戰略性眼光,得到的是大的決定性利益,而不僅僅是小的次要利益、連帶利益。把握平衡觀,校企雙方都需有這樣的理性思維。
經過多年的實踐,校企合作已從嘗試期向成熟期過渡,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廣西紡織工業學校通過采取訂單式培養、共建實訓基地等模式,與廣西區內外50多家大型知名紡織服裝企業成功開展校企合作,共建成校內實訓基地10個(其中企業冠名實訓基地6個)、校外實訓基地30個,開設企業冠名班39個,接受企業贈送的實訓設備價值近600萬元,并于2009年評為自治區示范中等職業學校,同年獲“第五屆中國校企合作先進院校、第五屆中國企業教育先進單位百強”榮譽稱號。
1.學校師資優化。學校制訂并完善了一系列內培外引、定期培訓、政策鼓勵、資金支持等相關規定,按計劃地組織專業教師分批到企業掛職學習,如上海雙九實業公司、江陰福匯紡織有限公司等企業,與企業員工同吃同住同上崗。時間1個月、2個月或半年不等,或要求兩年或三年下廠一次。其中香港中大(浙江)公司培訓教師人數達17人次;近三年來學校共選派了180人次教師下廠,有效地加速了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進程。為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學校與區內外多家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交流和合作。2009年至今,已多次邀請企業知名技術人員到校實訓基地進行技術交流,組織開展教師和學生技能培訓,受訓教師和學生達三千多人次。
2.教學成果凸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學計劃、設置教學內容,開發校本教材,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使學生到企業后能迅速適應環境并熟練上崗。近年來合作企業對學校畢業生普遍反映良好,認為他們動手能力強,崗位適應能力強,上手快,有團隊協作精神。在浙江新陽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表彰的2008年度 “十佳優秀員工”、“十佳操作能手”的評比中,兩名學生分別獲得以上殊榮。在廣州廣紡聯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2008年新工操作運動會上,紡織05、06級的學生以扎實的基本功和熟練準確的操作技能在運動會比賽中共取得了一等獎三名,二等獎三名的好成績,受到企業好評。2009年7月份,針織072班到江陰福匯公司進行為期半年的教學實習,培訓兩天后即可獨立上崗操作,目前擋車操作熟練。
3.技能大賽獲獎。依托企業饋贈的先進設備,學校具備了良好的辦學條件,連續三年被自治區教育廳選定成為全區中等職業服裝設計與制作技能大賽的承辦單位。2007-2009年,在國家教育部和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中職技能大賽中學校參賽師生都取得好成績,獲國家級獎8項,自治區級獎29項。其中服裝專業師生從2007年至2010年共獲7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一直保持著該項目廣西賽區選手總分第一的記錄,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包攬了該項目參加全國級賽事的全部廣西選手名額;在全國賽區,自2008年至2010年,服裝專業師生在該項目比賽中共取得8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囊括了廣西中職組選手在該項目中所取得的全部二等獎,同時也是西部十二?。ㄗ灾螀^)中職組參賽選手在該項目比賽中所取得的最高級別獎項。
4.科研力量增強。借助實訓基地這個平臺,學校為南寧錦虹棉紡織有限公司試制針織面料并多次派出教師赴柳州海燕針織廠學習、培訓,參與該廠“海燕”牌和“天周”牌導濕排汗新面料的開發研制工作,較好地解決了影響產品開發的質量瓶頸問題。針織科和機電科教師協助參與了柳州市冉達機械公司“新型高速毛皮機”技術改造工作,參與針織毛皮機產品試制和開發,協助收集和分析技術資料、查找毛皮機國內外文獻,為公司新產品研發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目前校企雙方的科研合作正朝著更深更廣的領域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企業技術的升級換代,校企合作的模式、內涵和利益趨向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立足全局看平衡,就要關注這些變化,立足實效看平衡,就要引導這些變化朝好的方向發展。實踐證明,隨著校企合作領域的不斷拓寬,校企合作內涵的逐漸豐富,學校在師資培訓、教學質量、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均取得較好成績。合作企業也源源不斷地得到了有一定專業知識,掌握一定技能的一線員工,同時因為有專業教師的共同研發而較好地解決了影響產品開發的質量瓶頸問題。在校企合作的平衡意識與平衡觀的引導下,校企雙方勢必會求同存異,互惠互利,共同走可持續發展的合作道路。
[1]郭劍英,黃錦棠.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6).
[2]楊靜.職業教育如何開展與推進校企合作[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3).
[3]王煥杰.影響中職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對策分析[J].今日科苑,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