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盛祥 凌玙琴
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會上首次提出“事業心和開拓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概念,后被譯為“創業教育”,從此,創業教育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視,并形成了基本思路:以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的青年大學生為主體,以開發、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心理品質和創業技能為目標,使其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創造就業崗位和社會財富,最終為社會培養出創造型和開拓型人才。我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對于解決就業壓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培養創新精神都具有十分深遠的現實意義。
本文選擇中國和美國的大學創業教育作為比較研究的對象,是因為二者具有明顯的特征和可比性:美國的創業教育起步早于世界各國,而且發展迅速,如今已形成一個相當完備的體系,并已進入成熟階段。而中國的創業教育才剛剛起步,在高校與社會中人們對于創業教育的認識還比較模糊,有關方面的研究也處于萌芽階段。通過對中國和美國創業教育發展的歷程和當前兩國創業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比較,來分析探討我國目前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同時,借鑒美國的成功經驗來指導我國創業教育的實際操作。
1947年,哈佛商學院的Myles Mace教授為MBA學生開設了一門課程——新創企業管理,這被公認為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第一門課程,開啟了美國創業教育在大學的萌芽。從這之后到1970年被稱為美國創業教育的萌芽階段。從1970到1976年,大量新興中小企業創造了美國社會81.5%的新就業機會。特別是1980年以后,美國超過95%的財富都是由變革中新興的中小企業創造的。在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創業者掀起的“創業革命”沖擊與影響下,大學生創業教育逐漸受到關注,高校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紛紛設置創業教育課程,開展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從1970年到1990年,美國用了二十年,完成了其創業教育的起步。1990年后,美國的創業教育在高校得到了更廣泛認可,處在穩定上升的發展階段。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的調查顯示,1998年,已有1400多所大學在本科生中開設了創業或小企業管理課程。進入21世紀后,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逐漸走向成熟階段,主要表現在創業教育評估體系日趨完善,這增強了高校的競爭意識,也促進了創業教育的快速發展。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現已經形成了一個相當完備的體系,涵蓋了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專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規教育。根據Solomon和Fernald關于全美高校本科層次的創業教育課程開設情況的研究成果顯示,1979年有127所高校在本科生中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1982年增加到 315所,1986年為 590所,1999年達到1060所,到2005年初,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創業學課程,有142所大學把創業教育列為專業領域,其中有49所學校設置了創業學學位。
然而,中國創業教育始于1997年清華大學開展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探討與實踐,創業教育以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為載體,以拓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為目的,充分發揮大學生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為特色。1997年至2002年4月是高校對創業教育進行自主性探索的階段,這一階段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創業教育理論與培訓體系。雖然,在這一領域進行探索的院校與專家不在少數,但并沒有形成一套適合中國國情與教育發展現狀的行之有效的方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2年4月在京召開了普通高等學校“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座談會,并將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經濟學院、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9所高校列為我國首批創業教育試點院校”[1],給予政策和經費支持,引導其探索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模式。這一階段是創業教育的試點階段,是創業教育在政府引導下的多元化發展階段,八年來試點院校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
可見,美國創業教育的起步時間比中國早了整整五十年,美國創業教育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其發展軌跡是從單門課程到一個項目,進而在一些大學成為一個專業,而中國才剛剛展開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探索。
創業教育研究最早在美國興起,美國關于創業教育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美國有大量的創業學術期刊,據Katz統計,美國目前共有50多種與創業或小企業管理相關的期刊出版。一些重要的創業學術期刊也相繼出現,其中國際公認的重要刊物有:《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Small Business Economics》、《Entrepreneurship:Theory&Practice》、《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另外,許多高校建立了創業研究所對創業教育進行研究。它們還對課題研究進行積極的資金資助,如果有人對某個項目感興趣,創業中心就會幫助他獲得研究基金,并幫助他完成研究計劃。許多大學還設立了創業學首席教授職位和創業活動中心等研究機構,由于大量的首席教授職位和研究機構的設立,使美國創業教育的新理論層出不窮,不僅豐富和完善了創業教育體系,也給創業教育的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利于創業教育走上正軌。
我國創業教育理論研究起步較晚,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早期主要集中在教育學界。經過多年的研究,創業教育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如:《創業教育系列叢書》(毛家瑞,1993)等。2002年教育部確定九所院校為創業教育試點,召開了全國高校創業教育研討會,九所試點院校開始對創業教育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但是還存在理論研究的成果數量少、質量低的問題。通過對中國期刊網2000年至2005年的研究論文進行檢索發現,在眾多關于“創業”的文章中,對創業教育的研究比例不足7%,對高校的創業教育研究,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而且這些文章主要集中在《職業技術教育》、《中國成人教育》、《教育探索》、《外國經濟與管理》等期刊中,這也說明創業教育作為一個研究領域還沒有受到國內學者的廣泛重視,高質量的研究論文還較匱乏。
1.美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主要類型。美國大多數院校都將創業作為一個專業領域或研究方向,因而具有完整且成系統的教學計劃和課程結構體系(見表1),課程設置包括創業意識類、創業知識類、創業能力素質類和創業實務操作類(盧麗華,2007)[2]。美國創業教育課程的類型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課程。理論方面的課程將創業宏觀過程的內容具體化,從籌劃、創建、組織、管理到運行企業這樣一個過程來安排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創業過程細微的知識;實踐方面的課程以理論方面的課程為基礎,讓學生通過機會選擇、創業計劃書的撰寫、組織創業團隊到參與創業計劃大賽,體驗創業的整個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識別、評估機會的能力和應對不確定性環境的實踐能力[3]。

表1 美國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
就創業課程教學大綱而言,它將課程分為公選課程與核心課程。公選課程而向全校學生,內容涉及外國文化、歷史研究、文學藝術、倫理道德、自然科學及社會分析六大領域,體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機整合[4]。可以說完備、豐富的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增強了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2.中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主要類型。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課程類型和內容雖然比較豐富(見表2),但是,由于中國創業教育還處于試點階段,因此課程的開設還處于探索期,很多課程還沒開展起來,高校開課類型單一,且以選修課為主,多數院校開設了創業導論性的課程,創業教育以入門知識為主[5]。全國只有少數高校開設了《創業教育》、《創造學》、《創業管理》及《商業計劃書》等比較典型的課程,并且這些課程大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缺乏系統性、針對性。

表2 我國創業教育課程設置
另外,目前高校的創業教育還停留在搞一些與創業有關的活動階段,主要局限于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創辦、經營商業企業或科技公司以及組織創業競賽活動等操作層面上,沒有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的培養目標和體系之中,導致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和基礎知識學習的脫節,這種意義上的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往往把大多數學生排斥在創業教育之外。
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經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美國從1998年就開始實施“金融掃盲2001年計劃”,向中學生普及金融、投資、理財、營銷、商務等方面的“超前教育”,積極培養“未來的經理人”。從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在美國的高等院校中,創業教育就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領域,至少開出一門創業學課程的商學院數目從1985年的210個上升到1991年的351個,上升幅度為67%[6]。1995年,開設了創業課程的大學已超過400所,其中超過50所大學開設并提供了至少4門創業方面的課程,369所大學至少開出一門創業學課程[7]。在美國,創業教育并不僅僅是商學院的“專利”,工程學院、經濟學系、護士學院和藝術學院等都紛紛開始創業教育課程。有些大學將創業學作為輔修專業,有的大學則已將其作為一個主修專業,還有的甚至成立了創業學系,并可以授予相應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截至2009年,我國107所211高校中僅有41所高校開設了創業相關的課程。在大部分開展創業教育的高校中,由于創業教育供給的欠缺,創業教育實施的對象又確實是僅局限于少數學生。在創業教育的對象范圍上,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開始于創業計劃大賽,自開始就刻有極強的精英化痕跡,關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驕人業績,大部分同學因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而只能成為袖手旁觀的“看客”。[8]這種片面的認識及狀況也扼殺、挫傷了大多數學生的創業積極性。根據有關調查有將近70%的學生是想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以后的就業或者創業打下基礎,還有將近25%的學生則目標很明確,希望通過創業教育使自己能成功創業。
美國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業實踐,經常組織各式各樣的創業實踐活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商業計劃大賽(也稱為創業計劃大賽)。1983年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的奧斯汀分校的兩位MBA學生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屆商業計劃大賽,從此,美國的許多高校開始舉辦創業計劃大賽。目前,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創業計劃大賽最具影響力。麻省理工學院的“5萬美金商業計劃競賽”已有十幾年的歷史,影響非常大,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每年都有5~6家新的企業從這項競賽中誕生。如今,美國表現最優秀的50家高新技術公司有46%出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計劃大賽。除了創業計劃大賽,美國各大高校還經常組織創業交流會、創業俱樂部等活動。
目前,我國多數高校尚未形成一個完善的、健全的、濃郁的創業文化氛圍,學校內部的文化氛圍、培養目標、激勵導向、評價體系都未能向創業素質培養傾斜。除了開展創業大賽,在學校里無法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不畏困難、勇于探索的創新創業氣氛,取而代之的只是一種歸于平庸、虛度年華的窘態,或是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形象。大學生本應是具有朝氣,富有激情的創業中堅,如果置身于這樣一種封閉的、靜態的、循規蹈矩式的氛圍中,必將掩埋掉大學生的創業激情和斗志。
美國是鼓勵創業精神的典型代表。在美國,創業被認為是創造社會財富的重要渠道,是一個公民素質能力的重要體現。成功的企業家,尤其是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往往受到社會的尊重,很多甚至被認識是國家的驕傲、民族的英雄。亨利·福特、比爾·蓋茨等創業者卓越的遠見和創造性的開拓經營贏得了美國人民的極大推崇,成為了美國青年爭相效仿的楷模。大學生個人創業在美國是極為普遍且引以為榮的事,以至于整個社會形成了一種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氛圍,認為創業失敗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社會允許失敗的創業者重新創業,屢敗屢戰的人往往能贏得更多的尊重而不是嘲笑。
我國由于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創業的社會環境并沒有建立起來。社會對創業的態度也未形成支持、鼓勵的氛圍。雖然政府在工商、稅務方面對高校畢業生創辦公司有一些優惠政策,但從企業制度、人事制度、投融資制度上也未見對大學生創業具有很大幫助的特殊政策,目前,還沒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和法規。
國情不同,其教育體制就會不同;社會文化不同,其教育觀念也會不同。由于美國的社會文化氛圍已經逐漸熏陶和養成了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心理品質,再加上基礎教育的逐步滲透,所以在大學里,學生們只需要加強經濟學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就可以創業了。而在我國,一方面缺少外在的社會創業氛圍;另一方面,從深層次的文化背景來講,西方人較中國人更傾向于“獨立”;再加上中小學缺乏對學生創業教育方面的引導,因此我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一開始就有點“先天不足”,要完成的任務和要涉及的項目可能比國外高校繁重得多。
美國創業教育師資不僅數量充足,而且實踐經驗豐富。很多美國大學商學院的教授曾經有過創業的經歷,并擔任過或現在仍然擔任企業的外部董事,這使得他們對創業領域的實踐、發展趨勢及創業教育社會需求變化有良好的洞察力。創業實踐體驗主要通過模仿進行,如讓教師組成小組設計商店店面、尋找商店地點、給商店取名、判斷銷售目標,討論預算、開發廣告等,在創業活動中體驗創業過程,積累創業經驗。在美國,高校還十分注重吸收社會各界既有創業經驗又有學術背景的資深人士從事兼職教學和研究,采取短期講學方式參與大學創業教育項目。兼職教師的講課為大學創業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思維,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創業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美國高校把選拔與培養創業教育的優質師資提到重要日程上。一方面加強對創業骨干教師的專業培訓,制定激勵措施,鼓勵現職教師到創業一線兼職或有計劃地選派有潛質的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創業實踐;另一方面聘請一些企業家、成功的創業者、技術創新專家到創業基地任兼職教師,或兼職從事創業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擴大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我國創業教育師資主要集中在管理學院,由于沒有創業這個專業,所以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大多“半路出家”,目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教學和培訓的教師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類是原先從事企業管理學科教學的教師,另一類是學生就業工作指導老師。他們往往身兼其它專業課程教學或行政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創業教育。而且大部分教師缺乏創業實戰經驗,存在著依賴書本的傾向,在為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訓時,知識的講授多于實踐經驗。創業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對教師的要求相對較高,既要求他們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所以當前我國高校中能勝任這一工作的人非常少。
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資金保障體系主要有直接的資金保障體系和間接的資金保障體系。美國創業教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美國出現了許多支持創業的基金會 (如考夫曼創業流動基金中心、國家獨立企業聯合會、新墨西哥企業發展中心等),這些基金會每年都會以商業計劃大賽獎金、論文獎學金等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創業教育基金。美國高校大多數的創業教育中心都有企業家或成功的校友設立的基金,這些基金可以用來捐助教席,也可以作為創業教育中心的日常經費,還可以捐助具體的創業教育項目,或者作為高校創業大賽的“種子基金”等。
高校創業教育的間接資金保障體系是指,風險投資家對高校創業師生創建的企業的風險資本支持。這些風險投資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的風險投資家,自1957年現代美國風險資本之父喬治·多瑞阿特將軍投資7萬元買下由四位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創建的新公司的77%的創始股開始,拉開了美國現代風險投資業的序幕。另一類是私人投資者,這些私人投資者通常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們以私人投資者的身份成了下一代創業者的投資“天使”。這些“天使”投資人不僅注入資金,同時還將他們自己的創業、經營、管理的經驗和理念傳授給新的一代創業者[9]。
我國在教育財力資源的不足體現在國家教育總體投入占GDP比例上的不足,據教育部 《關于2003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2003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17252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3.28%,低于美國1997年2.2個百分點,由于中國GDP的總量與美國差距懸殊、人口又是美國的近5倍,所以人均教育經費的差距就更為明顯。我國政府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不僅低于發達國家,甚至低于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同等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現有整體教育投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國家對新興的創業教育實施的財力支持就更為有限。
毋庸置疑,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經取得卓越的成就,而我國的創業教育還處于探索和模仿美國成功經驗的階段。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創業教育的同時,我們應該明確一點:國外實施創業教育的模式與措施是針對各自國家的國情而定的,有其自身的政治體制、教育制度與文化背景。我們應當在認真學習和借鑒美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努力探索和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創業教育體系。而我國在發展創業教育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建立分層次創業教育體系,推進創業教育的課程改革,營造良好的社會創業環境,重視對公民創業意識的激發和創業人才的培養,完善政府對創業教育的支持,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1]唐德海.從就業教育走向創業教育的歷程[J].教育研究,2001(4).
[2]盧麗華.美國大學實施創業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7,34(5):61.
[3]李波.美國大學創業教育研究:以百森商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為案例[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4]蔡鑫萍.論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
[5]呂宏芬,李季良.高校創業教育的內涵及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7(32):32-34.
[6]張霞.高校創業教育實施的必要性及其實施方案[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6.
[7]劉政,喻金平.大學生創業實務[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40.
[8]龐勃.中美大學生創業教育比較[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9]張祝秀.美國大學生創業與創業教育考察及啟示[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1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