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娥,關洪全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沈陽 110032)
試論中醫文獻管理的發展趨勢
李秀娥,關洪全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沈陽 110032)
通過總結歷年來中醫文獻管理方式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隨著時代發展,信息量的增加,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及網絡技術是推動中醫文獻管理和研究的重要因素。
文獻管理;發展趨勢;數據庫技術
文獻是用于記錄知識的一切載體。文獻管理就是對加工整理后的文獻進行科學的組織管理,完整的保管,提高文獻的利用率。中醫文獻是中醫學傳統性的主要體現之一。
中醫文獻是指導中醫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同時通過中醫文獻的管理與研究又會產生新的中醫文獻,推動中醫發展。幾千年來,中醫作為一種文化對推動中華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為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和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對中醫文獻加以科學管理使之傳承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傳統的中醫文獻管理是將收錄來的中醫文獻進行登錄、編目、貯存、提供使用人借閱查閱,同時定期或不定期的對文獻進行清理和保護。由于中醫文獻具有分散,數量大的特點,查閱人需要一個知識點往往要查閱大量的書籍,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紙質文獻也不利于貯存。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中醫文獻的管理和研究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目前 ,具有文獻管理功能的數據庫系統已經在中醫文獻管理的多個方面得到了應用。
2.1 在方劑的組方研究方面
中醫藥博大精深,不僅在于它的辨證論治,而且組方用藥也千變萬化。古今名醫用藥看似平常,實際上蘊涵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規律。在發掘古今名醫辨證用藥規律中,用數據庫系統對方劑文獻進行整理和收集,通過快速地檢索、查詢、統計,發現名醫組方用藥規律,使方劑學向著計算機化邁進。南京中醫藥大學研制的“中醫方劑編碼及文獻數據庫系統”,收錄了古今方劑 10 190首,該系統可以進行方名、書名、處方藥物、功能、主治等的檢索。“中醫歷代常用方劑數據庫檢索系統”,收錄了中醫歷代常用方劑10 000余首。
2.2 在中醫古文獻的收集整理方面
古代醫學各個流派的學術思想浩瀚如海,各位醫家對四大經典的校譯也偶有區別,這就為后人正確理解古醫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如:在《內經》、《素問》的首篇—— 上古天真論篇中“……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3個短句,在《黃帝內經素問校譯》中做了如下翻譯:“……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取法于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方法,使之達到正確的標準……”而在最新報道的文獻中又有新譯為:“……那些能精通并掌握自然規律的人們,均能嚴格遵守天地陰陽變化自然規律、人體本身生理性陰陽變化規律以及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統一規律,主動并能保持符合客觀自然環境規律與人體自身自然屬性規律……從而到達生命應有壽命,安享百年長壽。”在數量龐大、內容繁雜的古代醫籍文獻中,通過人工翻閱學習的方法得到的信息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在醫學發展的需要,計算機網絡技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但對中醫文獻的校譯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中醫藥古文獻數量龐大,著錄又比較分散;文獻中的字詞含義古今差別很大。首先要對大量古文獻進行篩選,將中醫藥古文獻中所含的知識信息轉化為計算機能夠理解的中醫藥文本語言,實現更加靈活的中醫藥古文獻知識檢索,從而使中醫藥古文獻所蘊涵的信息價值得到充分地開發和利用。中醫古文獻可從中醫基礎理論的醫籍《黃帝內經》、《傷寒論》、《溫病》、《金匱要略》四大經典作為古籍文獻的善本,將其掃描校對獲得電子文檔作為語料的來源,之后對這些語料進行標注與檢驗,在切分標注過程中,還要根據中醫藥古文獻不同類型的行文風格進行提取歸納、反復修改、檢驗校對,直至對語料的切分標注達到理想的效果。
2.3 在中醫病案的管理方面
長期以來,紙張作為病案的主要載體,存在著占用空間,提取信息困難等缺點。由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 (HIS)在國內各地區醫院的推廣普及,尤其是國際疾病分類ICD編碼和中醫病證分類TCD編碼的應用,將中醫病案中反映的各種疾病的證候證型信息輸入計算機中,對其進行分析,對研究某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疾病構成,發病原因提供依據。如,某醫院2009年共收治中風病患者7 784例,其中風痰阻絡型7 687例,男性4 959例,女性2 718例。2008年共收治中風病患者6 544例,其中風痰阻絡型6451例,男性4 082例,女性2 369例。該院中風病患者以風痰阻絡型為主,且男性明顯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臨床開展相關科研提供參考。
3.1 應用于臨床
中醫臨床的診治過程十分復雜,要求醫生通過四診,運用所學理論對病癥進行分析綜合,以進行診治,而醫生僅憑記憶開出的方劑有時不準確從而影響了中藥處方的質量,在計算機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已能將中藥方劑“十八反”、“十九畏”等設計于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程序,診病時,只要將患者所開方劑輸入電腦即可判斷患者所用方劑是否合理,是否違反了開方原則。患者再次就診時,醫生可以很方便地從程序中調入上次所開方劑進行辨味加減,對醫務人員開方起到提示作用,從而推動中醫藥文化的普及,提高中醫診治準確率。
3.2 進一步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讓世界了解中醫
近年來互聯網的興起,使中醫藥通往世界的大門進一步敞開,世界了解中醫藥的想法越來越迫切,一些網絡愛好者通過互聯網將中醫經典文獻上傳,方便世界了解中醫,研究中醫。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深入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用戶可對中醫文獻知識點進行檢索,系統會將檢索到的一切相關信息進行輸出,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3.3 建立強大的數據庫開展文獻管理
數據庫中存儲的各類信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隨著時代的發展,數據庫不僅能對存儲的信息進行查詢,而且可以對查詢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挖掘。中醫古代文獻數據量大、內容復雜,應用強大的數據庫功能可以節省用戶許多的時間和精力,便于中醫的研究和進一步發展。
[1]陳濤,李克乾,陳茂華,等.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中醫文獻管理和研究中的應用[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11):2852-2854.
[2]張穎,楊鈞,劉建平.計算機技術促進中醫發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3):218-219.
[3]王中華.淺析我國中醫藥信息管理的發展趨勢[J].醫院管理論壇,2006,119(9):62-64.
[4]王淑芳.文獻管理與文獻的利用[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1,3:73-74.
R2
A
1673-7210(2010)10(b)-071-02
李秀娥,女,主治醫師,學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基礎。關洪全,男,教授,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基礎。
2010-07-26)